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曾國藩:家勤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道德修養!

在修身功夫中,曾國藩極重勤儉二字。晚年提出進行道德修養的“八德”說,頭兩個字就是“勤”、“位‘’,自謂“立身之道,以禹、墨之勤儉兼老、莊之虛靜。”一生把勤儉視為個人安身立命的關鍵,挽救統治階級墮落和封建統治崩潰的根本。他說:“歷覽有國有家之興,皆由克勤克儉所致,其衰也則反是。”“家勤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彈精竭慮,倡行勤儉,力戒情奢。

勤儉二字,曾國藩首重勤字。認為人生在世,“勤則壽,逸則天;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能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祗欽仰,逸則無補於人而神鬼不歆”。因此,生平以“勤”字為人生第要義。居家、居官、居軍,皆以“勤”字為本。他秉承祖訓,認定“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

在建立湘軍後的軍旅生涯中,每天天未亮即起床,稍亮時分便“布席早餐”,“黎明出巡視營壘”。10餘年間,始終如一。他的這一規矩曾使其得意門生李鴻章和一些幕僚大感頭痛。李鴻章在做曾國藩幕僚時,按規定須和曾一起吃飯,但他好睡懶覺,一開始極不習慣,勉強堅持三兩天,即託病不起。哪知曾國藩不依不饒,三番二次令弁兵前去督催,說李鴻章不到,他就不吃飯。李鴻章明白自已裝病已被識破,慌忙爬起趕去吃飯,結果睡眼朦朧,衣衫不整,極為狼狽。不過,李鴻音自此慢慢也養成了早起的習慣,晚年對人說,這一習慣使他終生受益匪淺。

曾國藩行勤防惰,晚年益甚。在他生前數年間,身體衰朽不堪,??先是右眼失明,左眼昏朦,繼而手足麻木,有時連話也不能多說。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在處理公務之外,每日仍堅持讀書、記筆記、寫日記,自謂其“身心一日不能閒也”。直到病重臨終之時,還補上了前一天的日記。

倡行儉樸,在晚清官僚中,曾國藩頗具特色。為官之前,他謹守家教,力行儉樸;仕進之後,特別是自掌一省或數省軍、政、財權以後,身份地位變了,收入多了,則更是時時注意儉樸,生怕因生活條件優裕墮志、譭譽、喪家。自述:“服官二十餘年,不敢稍染官宦習氣,飯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京官生涯十餘年,家中“惟有書籍、衣服二者”;晚年任兩江總督期間,全部衣服,包括放在湘鄉老家的在內,總共“不值三百金”。至於在總督衙門裡,臥室僅有葛布帳子、布夾被、草蓆而已:“几上陳設,紙筆之外,無一珍物”,“壁上無一有款之字畫。”

在自己厲行儉樸的同時,曾國藩要求僚屬“崇儉樸以養廉”,“節用”以舒民力。他從“官廚少一雙之箸,民間寬一分之力”著眼,鄧誡其轄區內的州縣官員儘量少帶親屬,少僱幕友家丁,以減少應酬,節省開支。認為這樣既可培養個人節操,又能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於已、於民、於國家都有好處。

曾國藩倡行勤儉,其終極目的固然是為了挽救和維護封建統治,但對上層統治者鋪張浪費,醉生夢死的生活。也多少起了一些遏制作用,因而於減省國家開支、寬鬆民力、緩和階級矛盾,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而勤儉作風本身,在今天個人和社會生活中,仍是不可或缺的美德。

關注本頁,下篇文章將介紹詳細介紹曾國藩的堅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