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國古代對帝王向來都是不吝筆墨的,那麼漢文帝劉恆的出生是什麼?

中國古代對帝王向來都是不吝筆墨的。由於他們是高高在上的神,所以每個人的出生似乎都有一些不太一樣的奇特經歷,這樣似乎才能顯示出他們的與眾不同來。我們先看看漢高祖的出生。

“高祖……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史記·高祖本紀》司馬遷)

蛟龍和劉母的一次偶遇,就產下了劉邦。

這充分證明了劉邦的出生,他確實是龍子,所以他坐天下就是理所應當的。

那麼漢文帝劉恆的出世是一種什麼情況呢?

“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吾腹。’高帝曰:‘此貴徵也,吾為汝遂成之。’一幸生男,是為代王,其後薄姬希見高祖。”(《史記·外戚世家》)

劉恆也一樣,和父親劉邦一樣,都是一次成型。

不一樣的是那次給高祖母親播種的是蛟龍,這一次則是實實在在的人中龍,漢高祖劉邦。

劉邦是隻管耕耘,不管收穫的。這一次寵幸之後,薄姬母子倆,再也難見這位播種者了。

那麼這個薄姬是何來歷,為何在劉邦眼裡,這麼沒有分量呢?

薄姬的父親薄氏是吳郡人,在秦朝之時與前魏國的宗室之女魏媼私通,生下薄姬。這也就是說,

薄姬是個地地道道的私生女,

由她的母親魏媼撫養長大。

當時正值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起兵反秦,魏國舊貴族後裔魏豹自立為魏王,魏媼就將自己的女兒薄姬送進魏王宮中,做了魏王的嬪妃。

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打敗了魏豹,接管了他的一切。這一切當然包括魏王的後宮了。於是薄姬作為戰利品被送進宮中織布的工房中當了織工。

一次劉邦歡宴,找來兩個嬪妃,飲酒作樂。這兩美人往昔和薄姬十分要好,形同姐妹,曾相約誓:先貴勿相忘。

而此時的二人已榮華富貴在手,哪裡還記得那被遺忘的薄姬。在爭寵中把當年的誓言當笑話講給劉邦聽,劉邦聽後,感覺比較新鮮,就命人招來薄姬。這時他忽然流露出悲憫之心,當天就寵幸了薄姬。

事後薄姬說:“昨夜我夢見有蒼龍盤踞在我肚子上。”

漢高祖哈哈大笑,隨意的說道:“這是顯貴的吉兆,我為你促成這件好事。”

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於公元前202年,生下兒子劉恆。

薄姬因子而貴,由一個奴隸而升為嬪妃,但終歸因自己地位低下,同時宮中沒有勢力,而顯得形單影隻。只有幼小的兒子成了她的依靠和心靈的慰藉。

漢朝立國初期,很尊崇黃老學說,薄姬也逐漸愛好上了《道德經》,她每天都要和老子見幾面,讀著“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

劉恆母子就是這樣身體力行,不顯山不露水,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這時候的漢宮,已經開始鬧翻了天,戚夫人後宮爭寵,同時幻想著能恃寵將自己的兒子劉如意能推上太子之位。一陣陣的枕邊風,吹得劉邦也動了更換太子的心思。

但一個是封建禮制“嫡長子繼承製”的約束,呂后的極力反對,還有眾大臣合理維護正統,劉邦的這個想法才算作罷。

雖然此事最後沒有成功,但呂后對所有劉邦的愛妃產生嫉妒,尤其是對戚夫人,簡直就是恨之入骨。

劉邦去世後,呂后專權,她開始秋後算總賬了。劉邦的八個兒子,被呂后殺掉五個,只留下來三個。

劉長自幼喪母,一直由呂后撫養成人,被呂后視為己出;劉盈是親生的。這倆人躲過一難是正常的。

只有劉恆這邊保得一命,不得不承認是他們的幸運。這全靠他們母子二人低調為人,不爭不搶,並且劉恆當年所封之地是遙遠又貧瘠,毗鄰匈奴的代地,在那裡當代王,呂后沒有感覺到他們的威脅,反倒忽視了他們的存在,因而得以倖免。

呂后死後,周勃和陳平聯合起來消滅了諸呂的叛亂,朝臣們開始商量,劉邦眼下僅剩兩個兒子,分別為劉恆和劉長,立哪一個為皇帝是最佳的選擇呢?

立劉長吧,他是呂后從小撫養大的,雖然現在諸呂已滅,但難保以後不會藉機清算這些剷除呂氏外戚的舊臣。

而劉恆呢?一個是他十分孝道,二十四孝中的“親嘗湯藥”就是來自代王劉恆。再一個母親薄氏出身低微,此時已經沒有了家族勢力,由他來做皇帝,一不會存在打擊報復的風險,二不存在再一次外戚干政的危險。最後的結果,劉恆很輕鬆的勝出。

這邊都準備好了,要迎接劉恆來當皇帝,於是派出使者去代地恭迎。

劉恆見到使者,開始並不是很高興,相反這使他起了疑心,他的屬臣們也意見不同:郎中令張武等認為有詐,提議以有病不能前往進行推辭,以觀察情況的變化;而中尉宋昌認為劉氏江山穩固,不必有所顧慮。

為了以防萬一,劉恆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中一步步小心從事,深怕中了計,喪命黃泉。

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聽虛實,二是到離長安城五十里的時候,又派屬下宋昌先進城探路。宋昌到達渭橋,丞相以下的官員都來迎接。最後,小心的劉恆終於在陳平等眾大臣的擁戴下平安地住進了未央宮,繼承了皇位,是為漢文帝。

這的確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漢文帝劉恆在位23年,他一生勵精圖治,厚積薄發,為繼任者積累了巨大的財富。

如果沒有他的韜光養晦,漢景帝時期就不會出現“文景之治”,漢武帝時期也就沒有那麼大的財力來支援長期的戰爭支出,也就無法“封狼居胥”,更別說後來喊出的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之”這樣的豪言壯語了。

皇帝當到這個份上,也足以讓後人歎服了。

參考資料: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老衲侃春秋嚴正宣告: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