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清朝的九品官員和正一品官員有什麼區別?相比之下誰的官職更大一些

=

1644年清朝入關以來,沿用了自漢魏六朝以來實行的“九品十八級”基本制度,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官僚體系。在這個體系裡面,正一品官員處於頂端,從九品官員處於底端。正一品官員和九品官員在身份、地位、待遇等方面相差懸殊,有天淵之別。

不過,從九品官員還不算清朝官場的最底層。在從九品官員之下,還有連品級都沒有的“未入流”官員。

在晚清文學家吳趼人創作的譴責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4回中寫道:“我屈著指頭算道:‘降級是降正不降從的,降一級便是八品,兩級九品,三級未入流,四級就是個平民。’”這是說,未入流比從九品還低。在未入流之下,就是平頭老百姓了。

那麼,未入流官員有哪些呢?

在文職京官裡面,有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崇文門副使等。

翰林院孔目,隸屬於翰林院下面的典簿廳,相當於圖書管理員,定員兩名,一是滿員,二是漢員。滿員為從九品,漢員為未入流。

都察院庫使,隸屬於都察院,相當於倉庫管理員。除了都察院,在戶部、刑部、工部、節慎庫、理藩院、內務府等部、院、府、寺,均設定了庫使。他們都是未入流。

禮部鑄印局大使,隸屬於禮部鑄印局,由禮部期滿儒士選充,負責鑄造金寶、金印等。

兵馬司吏目,隸屬於五城兵馬司指揮,是一種文職官員。

崇文門副使隸屬於順天府,負責佐理崇文門稅課事務。崇文門為京師地區唯一的戶關,在崇文門稅關當差,歷來是肥缺。甚至還產生了“崇文門關當差——發了”“崇文門關的大秤――還稱不了你”等歇後語。崇文門副使雖然屬於未入流官員,但他們憑藉手裡的權力,在崇文門也是“橫著走”的角色。

在文職外官裡面,有典史、土典史、道關大使、江寧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等。

典史是知縣的屬官,掌管緝捕、稽查、獄囚、治安等。如果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則設定土典史。典史和土典史都是一種重要的職務,當知縣因為公事外出時,他們可以在知縣的授權下代理審理案子。因此,他們有很大的實權。

道關大使是道員的下屬,協助辦理居庸關的稅務。

江寧府檢校是江寧府知府直屬的低階事務官,由儒士充任。

長官司吏目設置於少數民族地區,為長官司的屬員。

茶引批驗所大使設置於江寧府,負責給茶商發放運銷執照。鹽茶大使掌管鹽茶貿易。茶引批驗所大使和鹽茶大使都是很“吃香”的職務。

驛丞是各州縣驛站的負責人,管理驛站內的儀仗、車馬、迎送之事,很辛苦。土驛丞則是少數民族地區的文職官員。

河泊所所官又叫河泊所大使,負責徵收魚稅,油水很厚。牐官隸屬於河道總督府,掌管河道的閘門,遇到河水上漲時,及時開啟閘門洩洪。道縣倉大使負責管理各道縣的倉儲。

此外,百長、土舍、土目等武職外官也屬於未入流。

百長是清朝軍隊裡的下級武官。土舍、土目都設定在少數民族地區,屬於土司的屬官。

總體來看,未入流官員是清朝官場的最底層,雖然薪俸很低(年俸銀31兩5錢2分,祿米15石7鬥5升),地位很低,身份卑微,但絕大多數都是從事具體事務,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沒有他們的操勞,清朝這個龐大的機器就會運轉不靈,甚至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