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希特勒為什麼要把陸軍總司令兼任的職務交給了德軍?原因是什麼樣的

當然不是,“總參謀部”的建立是19世紀德國人(普魯士軍隊)最偉大的軍事發明,它已經使德軍的戰時指揮從“統帥決策制度”過渡到“專業智囊和參謀制度”,也就是說,陸軍總司令並無作戰指揮的實際軍令權,希特勒兼與不兼這個職務,對德軍在戰場上的勝敗影響都不大。

正如希特勒在1941年12月17日,宣佈兼任陸軍總司令時所說的那樣:“陸軍總司令的任務是按納粹的方式訓練軍隊,我不認為哪位將軍能做到這一點,因此,我將親自接手統率陸軍的任務”。注意他只提到了部隊的訓練,而沒有提及作戰指揮,因為那不是陸軍總司令的職權範圍。

這就是現代軍隊“軍政”與“軍令”雙軌制的起源,二戰時期的日本軍制,也學習和模仿了德國軍隊的這套東西:以“陸軍省”為最高軍政機關,負責軍隊的日常建設,首長為“陸軍大臣”;以“參謀本部”為最高軍令機關,負責戰時的作戰指揮和部隊調動,首長為“參謀總長”。

儘管陸軍大臣的權力也不小,然而在戰爭時期,陸軍一號人物仍然是參謀總長,1945年9月2日在密蘇里號上代表日本軍隊投降的,就是時任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大將。所以,希特勒兼任陸軍總司令而非陸軍參謀總長,對德軍的作戰起不到什麼作用,比較方便希特勒胡來的,是可以隨意任免部隊長,這倒是陸軍總司令的活。

那麼,小鬍子同學對德軍戰敗就不需要背鍋了嗎?當然更不是!因為希特勒的職務是“德國元首”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一譯戰爭部長),也就是所有德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而為了削弱陸軍的獨立性同時總攬戰爭指揮大權,早在1938年,希特勒就組建了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OKW)。

最高統帥部直轄陸軍、海軍、空軍總參謀部和黨衛軍作戰指揮部,設立“最高統帥部參謀長”(一譯長官)職務,由陸軍元帥凱特爾擔任, 同時設有作戰局、情報局等直屬單位。因此,希特勒名正言順以最高統帥的身份,透過參謀長凱特爾和作戰局長約德爾,對陸海空三軍和武裝黨衛軍的作戰行動直接進行指揮。

既然這個大權在握,即便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奇不辭職,也影響不了希特勒關於軍事指揮的決策權。也正是因為OKW的存在,使陸軍總參謀部的作戰指揮權也受到嚴重削弱,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上將不無悲哀的說:我們只是他的信差和傳令兵。

所以,真正讓德軍在戰略和戰術上不夠專業的,或者說導致戰爭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希特勒關於“最高統帥部”的設立。事實就是,讓一個沒有經過專業軍事教育、完全依靠靈感和直覺的前陸軍下士,可以透過這個機構指揮千百萬軍隊的大規模戰爭,或許會出現若干次意外的驚喜,然而長此以往 ,總歸是門外漢領導職業軍人。

那麼希特勒為什麼非要兼職陸軍總司令呢?其一是方便他直接插手陸軍的人事任免,他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意思和好惡,解除任何前線將領的職務,而不再需要透過一個傳統刻板的德國將領。

其二是他對陸軍更為徹底的掌控, 因為陸軍也是反希特勒密謀組織比較活躍的領域,親兼陸軍總司令,標誌著希特勒對普魯士軍官團的絕對勝利,因為他是個沒有軍銜的非現役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