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一個人要存在多少年才能被許以自由/一個人要仰望多少回才能看得見

一個人要存在多少年才能被許以自由/一個人要回頭多少次才能假裝看不見/一個人要仰望多少回才能看得見天空/一個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聽見身後的哭泣/我的朋友,答案在風中飄蕩……

這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音樂人兼作家鮑勃·迪倫的一首歌《答案在風中飄蕩》中的幾句歌詞。

這次全國創新作文大賽的題目就是這歌詞,並且是命題作文“答案在風中飄蕩”。本文換標題為“風中的答案”。

這篇文章獲得了特等獎,曾發表在《萌芽》上。評委老師多次以“最優作文”推薦給學生。

一句話獨立成段,妙極。

文筆冷靜得令人心碎。

先摘錄幾句評委和讀者的評價:

真實中見真情;

娓娓道來,體察入微;

敘事真是絕了,白描展現真情;

平凡卻有力量;

用“心”訴說的文字,最能打動人心;

意識流……

一、結合文章解題

“風”,首先指自然界的風。在冬天、秋天,甚至是春天,風都會給人“冷”的感覺。文章三次寫到風或者冷:第一次是聽到外婆去世的訊息時看湖水盪漾、枯葉掙扎,第二次是午睡醒來肩頭感覺到涼意,第三次是結尾在微涼的春風中想起了外婆。

其次,指時間、歲月,或者成長。有些問題,要交給時間來解答。文中的“我”在長大的過程中終於明白自己是被愛著的,也明白了要學會去愛別人。幸好,真好,明白了。

二、關於主旨。

本文語言淺白,卻有種使人願意吟味再三的魔力,這是思想和境界所致。

文章的主旨在倒數第二段說得明明白白:懂得被愛,學會愛人。其實,本文還可以給我們別的啟發:學會面對過去的自己,成長為更好的人;有些不自知、不如意,“是你的罪孽和福祉”(史鐵生);努力尋找生活的真相,讓自己活得更通達、寬容,等等。

所以,本文好像只寫了親情與愛,其實還寫了成長;主要寫過去,其實也寫了現在與未來。

三、關於題材。

本文之所以得到很好的獎項,是因為小作者選了一個很不好駕馭、也少有人寫的題材——我們會怎樣、要怎樣面對親人的離去,而且作者寫得很真很深。

看完文章,我就想到了祥林嫂問“一個人死了之後,究竟有沒有魂靈的”,而文中的“我”茫然無措的樣子來。

敢於嘗試這種題材,作者真是勇敢。

四、寫作態度至真至誠。

在運用基本的作文技巧的同時,能寫真實的生活、敢表達真實的情感,就很厲害。本文這種寫法在情感上似乎有點“犯忌”,親人離世,我們不都應該痛哭流涕嗎?親人,不就是用來體貼關心的嗎?其實不這樣也是真相的一種,有些痛與愛確實要事後才能被喚醒,也許是多年以後。有時,過去有多殘忍,現在就有多溫柔。

最後想說,作者是那種天才型選手,對敘述節奏的把控、對文字的敏銳感覺,對細節的精準感受,都很天才。(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