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古代門第士族觀念得到膨脹,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到底為了什麼

古代萬人之上,享有最崇高地位的人就是皇帝們了,古代王朝眾多,更迭頻繁,但不管皇帝是誰,絕對都是需要一批臣子來輔佐自己管理國家的。古代選拔大臣們,也經歷了好幾個階段。從最早的推舉制,由一個地區內最賢明的人推選他所認為的良才,國家便採納這些人入朝為官。後來,這樣的制度暴露出極大的弊端,那就是推舉人會帶著私心,導致眾多入朝為官的都是一些關係分子,於是來到了魏晉時期,門第士族觀念得到了極大的膨脹,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普通人之間和豪門望族的距離越發遙遠,國家也由此不斷衰微。於是在隋朝之後,隋文帝創新性地採用了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人才,此後經過歷代帝王的完善,尤其在唐朝時期,科舉制度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就算是平凡毫無背景的人,在埋頭苦學練就一身才學之後,也能靠著自己的能力光耀門楣。

可惜在明清開始,科舉制度漸漸變得古板起來,尤其在程朱學說大興後,科舉制度的考試內容也都變成了四書五經,八股文的格式要求簡直是扼殺了一眾學子的創造力,科舉制度也在清朝末年得以廢除,直到現代,儘管考試依舊是主流選拔人才的方式,但是內容形式都有了極大的改變。

而古代的科舉制度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能當上丞相的人,都不是簡單的人物。人到中年,奮鬥半生後,才有可能迎來封官進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一個朝堂,丞相之位最多就兩人擔當,要是丞相沒有犯下大錯誤的話,那麼幾乎也不可能被罷黜,這也導致了有可能丞相都還在,結果皇帝們已經去世的情況。其實丞相們由於直面皇帝,也是承受怒火最多的人,稍有不順心,尤其在做出欺上瞞下的事情後,等待他們的往往也都是極其悽慘的下場。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明朝的張居正,死後連封號都被奪去,還遭遇了抄家,險些還被掘墳鞭屍,可見丞相確實是一件高危職業。

不少丞相,能夠頤養天年,順利辭官,歸老還鄉的人只有極少數。而要是辭官回鄉的丞相們,和當地的縣令比起來,到底誰手中的權力更大一些呢?縣令可以說是古代中國最小的一個官職了,而其實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分封制被逐漸廢除,各地的諸侯國野心膨脹,都開始在國內建立眾多的郡縣,中央享受對這些地方的最高統治權力,於是縣令就由此誕生了。不過作為一個處於第七品的最低的官職,其實縣令就是個芝麻小官。

不過縣令也是和當地百姓直接接觸的人,故而還會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而要是縣令都是貪官汙吏的話,那麼這個縣的百姓們,估計生活不會很順遂了。古代的縣令其實就相當於是中國現代的縣委書記以及縣長這兩個職務的結合體,他們雖然官職不高,但是要管理的事情還挺多,不管是軍事經濟財政稅收,還是鄉親之間的糾紛,都得歸縣令管治。正是縣令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故而和國家的興替才有了直接關係。

一般來說,當丞相辭官之後,他的職務基本就沒有了,也就是說,他成為了布衣平民之身。但要是說他手中沒有權利了,這估計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畢竟是當過丞相的人,和一般百姓之間的差別還是宛如雲泥之別,要是一個正常退休的丞相,就算是縣令也得對他恭敬有加,不敢怠慢。

而官員們要是想工作到法定年齡的話,也得根據制度來,漢朝到元朝之間,都是得七十歲之後才能退休,明清兩代都是六十歲。且到了年齡後,官員們就得開始向上級進行申請,沒有透過的話,還是得繼續任職,不能退休。不過國家對於這些退休的人,也都有著優待政策。像是在唐朝時期,三品以上的大官致仕後,還可以繼續參與到國家大事,提出相應的意見。宋朝更是給予了退休官員依舊有職位的權利,當然職權肯定不如此前,但是也算是對他們最好的安置了。

故而,一個縣令估計是無法大過退休丞相的,不過也有例外。那就是當這位丞相不是自己辭官,而是被皇帝罷免的官職,那麼這位失去帝心的丞相,地位和此前也大不相同,這個時候,權力肯定是比不上縣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