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于成龍:清朝歷史上的天下廉吏第一,三次被上司賞識並舉卓異

文/炒米視角

順治18年(1661年),44歲的于成龍踏入仕途,從一個七品的廣西羅城知縣起步,靠自己的不怨天不尤人、苦幹加實幹的努力,用了20年時間,仕途內三次被上司賞識並舉“卓異”,最終官至從一品的兩江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深受百姓擁戴,被康熙讚譽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身上的優點值得後人學習。

于成龍沒有仕途背景,家境普通,天資也很一般。

于成龍出生于山西永寧(呂梁)。于成龍的家庭是屬於世宦沒落家庭,雖然高祖於坦曾在明朝官至巡撫,然而到了父親於時煌這輩,家道已然中落。明末清初,晉商逐步發跡,很多山西子弟開始了波瀾壯闊的從商之路。然而於成龍仍然是受這嚴格的家教,是要以讀書為己任的。

然而於成龍在明末的科舉之路卻頗為不順。在有明一朝,北方仕子想透過考功名成功,實屬艱難。明初的“南北榜”事件,導致了明王朝不得不對科舉中舉名額進行了再分配。即便如此,明朝的大部分翰林仍然出自南方。即便到了明崇禎12年(1639年),22歲的于成龍參加鄉試,也只考取了個副榜貢生。加之明末的各種亂象,于成龍一直沒有能夠踏足仕途。

直到清順治8年(1651年),35歲的于成龍還是沒有在鄉試中考中正榜。所以于成龍在讀書上的實際資質這裡就不表了。(雖然他是個著名的大清官,但在這裡應該實事求是。)後來由於于成龍的長兄於化龍早逝,父親於時煌年老體弱需要人照顧,于成龍需要擔起家庭的重擔,也就乾脆沒再參加鄉試了。

于成龍屬於“大器晚成”型人才,他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仕途路線,用了7年時間紮根基層“苦幹加實幹”,獲得了仕途中第一個“卓異”。

然而機會還是再一次眷顧了于成龍。順治18年(1661年)于成龍以貢生的身份參加了官員選拔考試,最終被任命為羅城知縣。而此時于成龍的父親也已經過世了。于成龍在44歲這年迎來了一個正7品知縣職位的機會。

但是羅城是廣西北部的偏遠且窮困的一個少數民族混居的縣,和當年王陽明的龍場有得一比。而王陽明去龍場的時候,還算年輕。而於成龍已經44歲了。于成龍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如果不去,就幾乎再也沒有機會踏足仕途了;但是去可能就要在那裡終老了。然而於成龍最終決定,不顧親友的勸阻,別妻離子,踏上行程。

到了羅城後,比流放都慘。于成龍艱苦到只得在關帝廟裡辦公,由於于成龍的一個隨從身染瘴氣而亡,其他隨從紛紛離於成龍,使得於成龍成了一個光桿司令。但是于成龍面對如此絕境,于成龍並沒有逃跑,更沒有心灰意冷,而是迎難而上,立志改變羅城面貌。

于成龍用了7年的時間。人生有幾個7年?更何況是44歲以後的7年?于成龍先用了3年時間,採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實行“保甲制度”。使得羅城的社會治安穩定下來,然後開始開足馬力發展經濟。于成龍在任7年,社會秩序井然,民生大為改善,羅城多次被表彰成為廣西的模範縣。

于成龍再接再勵,繼續保持“苦幹加實幹”的精神,又用了6年時間,獲得了仕途中的第2個“卓異”。

康熙6年(1667年),由於突出的政績,于成龍被兩廣總督金光祖舉薦為廣西省唯一“卓異”,並升任四川合州(重慶合川)知州。合州不但桃片有名,更有名的是釣魚城,當年蒙古大汗蒙哥就是死在釣魚城下。而於成龍擔任合州知州的時候,正逢合州受到戰亂影響,民生凋弊,百姓可謂苦不堪言。于成龍用了2年的時間,大力革舊布新,出臺朝廷出資借給百姓耕牛和種子,鼓勵百姓墾荒,獎勵農耕。很快就出現了合州人口驟增,田地開闢,社會經濟得到發展的局面。

由於于成龍在合州任上的出色表現,康熙8年(1669年)于成龍又被提拔為湖北黃州府(黃岡)同知,同知是知府的副職,官階為正5品,于成龍踏足仕途9年,3個崗位,升了3級。在黃州府同知期間,于成龍主要負責社會治安工作,他凡是親力親為,紮根於麻城,親自到民間訪問調查,取得一手資料,破獲了許多大案,穩定了黃州府的治安。

在康熙12年(1673年)時,于成龍在黃州同知任上又被湖廣巡撫張朝珍垂青,再次被舉“卓異”,被調主持武昌府政務,並將擢武昌知府。恰在這時,“三藩之亂”爆發了。在吳三桂凌厲的攻勢下,貴州、湖南望風披靡。同時吳三桂派許多湖北籍部將,特封官“札書”回籍策反,製造暴亂。

康熙13年(1674年)5月,于成龍於麻城冒生命危險隻身進入首先發難的劉君孚山寨中說服劉及300槍手,用了10天時間,平息了這場暴亂;8月,于成龍被調任黃州知府,負責平叛何士榮部,于成龍用了20余天,調集各鄉鄉勇數千人在東山黃土坳一帶,與數量上佔優勢的暴亂分子展開激戰,在激戰中,于成龍身先士卒,危急關頭置生死於度外,使戰鬥獲得全勝,當場擒獲暴亂首領何士榮,後又乘勝平定了其餘叛亂。

于成龍用堅定的立場和出色的政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此後的仕途可謂一帆風順。在仕途中第三次被舉“卓異”的時候,徹底進入了康熙的視線,並被立為典範。

康熙17年(1678年),61歲的于成龍被授為福建按察使,已經成為了一個正3品的大員。康熙18年(1679年),于成龍因政績突出再次獲福建總督姚啟聖、巡撫吳興祚舉“卓異”,這也是于成龍仕途中第3次被舉卓異。于成龍旋即被升任福建布政使,官至從2品。

康熙19年(1680年),于成龍被擢為直隸巡撫。康熙20年(1681年),康熙召對於成龍,對他非常滿意,稱讚他為“天下廉吏第一”,並從自己的內帑裡拿出金銀、御馬、並御製詩歌賞賜給於成龍,以示寵幸,旋升為兩江總督。此刻的于成龍達到了其仕途的巔峰。

于成龍死後哀榮備至,被康熙和雍正兩朝樹立為典範。

康熙23年(1684年)4月18日,于成龍病逝於兩江總督任上,終年68歲。于成龍去世時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別無餘物,市民為之罷市巷哭,塑建雕像祭祀,清廷贈太子太保,諡號“清端”,康熙親自為其撰寫碑文,雍正時更是被追入賢良祠。

而在於成龍的家鄉,康熙還兩次為于成龍追撰祭文,又題寫“高行清粹”匾額。從國庫撥出專款興建於成龍墓。于成龍墓內,碗扣白灰松香,白灰意為“一世清白”將永留,松香意為“流芳萬古”,瓷碗意為“挽留”。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