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歷史上真的有陳近南這個人嗎?他是怎麼從民族英雄變成反清復明的?

小編說完,兩者之間的關係,已經很明顯了。最後感謝大家光顧,歡迎留言評論。

可能很多網友有點疑惑,一個是民族英雄,一個是小說裡面的英雄豪傑,兩個人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塊。下面小編慢慢給大家分析這其中的由來。

提到韋小寶的師傅陳近南,大家一定耳熟能詳,更多的資訊來源應該是從周星馳的電影《鹿鼎記》中聽到過,陳近南是金庸老先生封山之作《鹿鼎記》筆下英雄豪傑,天地會的總舵主,可能大家最清楚他,就是反清復明之舉,其實金庸老先生筆下很多英雄人物,都是歷史人物原型改編,陳近南就是其中之一,還有就是當年熱播的《神鵰俠侶》中郭靖,他在歷史上可是有名的抗金領袖,後來敗在金兵手下不願做俘虜跳河自盡而亡。

今天我們要說的陳近南,歷史上真實存在,但他並非韋小寶師傅,是不是天地會一員也只是民間傳說,陳近南原型是有“臺灣臥龍”綽號的陳永華,字復甫,抗清名將。

陳永華的父親是明朝舉人,李自成入京之後,陳永華父親不願給清政府當差,於是辭去官位,辭職以後回老家過著平靜的日子。閒下來便教兒子陳永華讀書寫字,陳永華自幼好學,為人沉著穩重,不善於表達,但對國家大事尤為敏感,一談起國事,那是滔滔不絕說不完的話,陳永華處事幹練利落,總想有機會為國效力。

鄭成功,明末清初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當年鄭成功攻克廈門,以廈門為根據地,試圖想再造大明河山,於是大勢宣揚出去,招攬各路英才,當時的兵部侍郎王忠孝舉薦陳永華給鄭成功,兩個人一見如故,整夜整夜談論國事,越說越起勁,不久之後鄭成功提拔陳永華為參軍,也就是軍師一職大同小異。

跟隨鄭成功之後,陳永華鼎力相助,全心全意支援鄭成功復國偉業,兩人齊心協力,相敬如賓,陳永華後來還把女兒嫁給了鄭成功孫子,兩家結為親家。

想要復國必須北上,當時鄭成功提出這一想法,除了陳永華之外,軍中多數將領認為還不是時候,軍事力量跟清軍相比,還差一大截,硬是強攻那就是以卵擊石,當年局勢應該養精蓄銳,加強練兵,儘可能避免與清軍交戰,侍機而動。

陳永華的見解是,當下清軍剛剛駐軍中原,地理環境不熟悉,在民間流傳清軍名聲也不好,反清復明正是民心所向,現在不向清軍宣戰,等到清軍強大之時,國內局勢穩定,那時可能真的沒有多大勝算。

鄭成功聽完陳永華一番話非常高興,當即決定北伐一戰,陳永華留守廈門輔助他的兒子,自己揮師北上,兩次戰爭雖然取得喜人的成績,在攻擊南京之時,清軍用的緩兵之計面前損失慘重,多名將領戰死沙場,兵力不足之前的一半,無奈只得退守閩南。

北伐失敗後,鄭成功決意以臺灣為依託,休整一下再做打算,1661年(清朝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曆十五年)三月,鄭成功親率2。5萬名兵將,分乘百艘戰船,從金門出發。他們冒著風浪,越過臺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後直取臺灣。

但在鄭成功收復臺灣當年,清政府下令殺害鄭家14口人,搗毀了他們鄭家祖墳,就連挖出的骸骨都要侮辱,訊息傳到鄭成功耳中後悲痛欲絕,不久後傳出吳三桂被殺。

揹負著忠孝之間難以權衡,鄭成功一病不起,最後含恨離世,自古忠孝兩難全,可敬可嘆。

鄭成功離世後,兒子鄭世繼承大業,對陳永華更加重用,軍中大事必會請他定奪,陳永華也傾力相助,次年陳永華被提升為軍御史。

康熙四年(1665年、南明永曆十九年),陳永華向鄭經提出“建聖廟,立學校”的建議。但鄭經認為:“荒服新創,不但地方侷促,而且人民稀少,姑暫待之將來。”陳永華引經據典,力陳教育之重要。他認為,臺灣沃野千里,遠濱海外,民風純樸,若能舉賢才以助理,經過一段時間教養生息,便能趕上中原地區。應當擇地建立神廟,設學校“以收人才,庶國有賢士,邦本自固,而世運日昌矣”。最後鄭經被說服,同意設立學校,發展臺灣文教事業,並受命陳永華負責有關事宜。

康熙二十年,陳永華病逝臺灣,清翰林學士親自上書,說臺灣長久以來落入西方列強之手,鄭成功收復臺灣,主要是陳永華加盟,助鄭成功一臂之力,陳永華一死,清政府收復臺灣指日可待,事後三年後,臺灣落入清政府之手。

小編說完,兩者之間的關係,已經很明顯了。最後感謝大家光顧,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