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建文帝朱允到底怎麼樣才可以削藩成功?朱允削藩的原因是什麼?

提起明朝初年的歷史,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這兩人的叔侄大戰,可謂是一段無法忽略的歷史,最終燕王朱棣造反成功,成為大一統王朝之中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

那麼今天宋安之就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說說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怎麼樣才可以削藩成功。

明朝的吏部官員高巍,曾經提出過明朝版的推恩令:“勿行晁錯削奪之謀,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諸王,子弟分封於南;在南,子弟分封於北。如此則藩王之權,不削而自削矣”。

大致意思就是徒遷這些藩王的子弟,使他們南北對調,那麼久而久之,這些藩王的權勢自然被削弱了。

宋安之認為這個方法就很不錯,屬於是溫和削藩法,藩王也不會有什麼意見。要說有意見的話,也就燕王朱棣一個,如果他真起兵的話,首先大義上壓根站不住腳,沒人支援他。

其次建文帝朱允炆應該重用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應該重用諸如李景隆這種無能之人,像徐達的長子徐祖輝,還有明太祖朱元璋曾經的義子大將平安,甚至是老將耿炳文都可以,雖然耿炳文在靖難之役之初敗過,但以持久戰來看,還是沒問題的,怎麼說也比李景隆強多了。

可能有人認為這就完了?這不是還有後遺症嗎?燕王朱棣不還是有可能造反嗎?

其實這個大為不同,燕王朱棣造反的歷史背景有兩個關鍵。

一是建文帝朱允炆霸道削藩,繼位以後短短几個月連削五王,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而死。

如此削藩,等於是將所有藩王逼到了自己的對立面,所以燕王朱棣造反以後,這些藩王雖然沒有明著支援他,但其實大部分是贊同朱棣的行為的。

像谷王朱橞在朱棣打到南京的時候,就偷偷的開金川門,使朱棣順利進城。

二是建文帝朱允炆重用文臣,像齊泰和黃子澄就是代表,他這麼一做,軍功集團自然不高興。

所以這也是朱棣起兵以後,為什麼剛開始沒有多少兵力,後來卻有很多武將和兵士願意追隨他的原因,因為建文帝朱允炆代表的是文臣利益,朱棣代表武臣利益,這些將士自然是選擇朱棣。

因此最後總結來說,如果建文帝能使用明朝版“推恩令”,以這種溫和方式削藩,並且不只是重用文臣,還會重用真正有能力的武將的話,那麼削藩肯定成功。

那樣一來,燕王朱棣即使造反,首先是大大的師出無名,因為建文帝朱允炆又沒有霸道削藩,沒有逼死藩王,自然是沒法打著朝中有奸臣,皇帝被脅迫,自己是師出有名的旗號。

而且諸王肯定也不會默默地的支援燕王朱棣。

其次建文帝朱允炆重用真正有能力武臣的話,深層次來說,當時武將不會認為建文帝代表的是文臣利益,因此投靠燕王朱棣的積極性就大大減少,因為沒必要,這是一個關鍵原因,說明朱棣得不到“兵心”支援。

直接來說,建文帝重用有能力的武將,怎麼說也比李景隆這種無能之人強,利用大勢,不出昏招的話,壓也把燕王朱棣壓死了。

要知道靖難之役可是打了四年,朱棣可以勝利,是統治階層上到建文帝、齊泰、黃子澄不懂軍事只知紙上談兵,下到諸如李景隆這種前線昏庸無能的統帥合力造成的,如果建文帝可以改變彌補這兩個不足,那麼自然會削藩成功的。

當然最後說明一點,以上只是基於歷史記載的推理,並非就是對的,只是宋安之的一家之言,只是期望給大家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歷史視角。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