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他們是歐洲的蠻族,卻一路披荊斬棘,促使整個歐洲步入封建社會

文 |吳曉晗 鄭淑清 仝盼英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的後代遍佈在北歐、西歐和東歐數十個國家;他們面板白皙,頭髮金黃且個頭矮小;他們被羅馬人稱為“蠻族”,卻在公元四世紀到公元六世紀一路披荊斬棘、遷徙征戰,瓦解羅馬帝國,促使整個歐洲步入封建社會。他們,便是日耳曼人。

公元前80年,古希臘歷史學家波希多尼在《歷史》這本書中第一次使用了“日耳曼人”(拉丁語:Germani)一詞。公元前51年,凱撒在《高盧戰記》中使用了“日耳曼人”這個名稱,並寫道:“他們身上遮著獸革和鹿皮,把蹂躪自己的邊境作為最光榮的事。”自此,所有住在萊茵河東岸的人被統稱為日耳曼人,日耳曼也就成為一個獨立的民族群。

昔日輝煌的羅馬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蠻族”日耳曼人的後代卻遍佈現在歐洲數十個國家。他們為何四處遷徙,又緣何征戰羅馬?下文將一一道來。

01

臥薪嚐膽,“潛伏”羅馬

公元3世紀後半葉的歐洲籠罩在陰雲迷霧之中。一方面,北半球氣候變冷,在公元280到289這十年間,寒冷更是達到了頂點,一些北方的日耳曼部落由於難耐嚴寒而南下羅馬;另一方面,羅馬帝國在國王卡拉卡拉被刺後也陷入“三世紀危機”,走向衰落——帝國工商業經濟急劇衰敗,奴隸制大莊園不再為奴隸主貴族提供豐富的產品,相反成為暴力反抗的策源地;無以為生的奴隸、隸農和貧民的聯合起義四處爆發,政局動盪;隨著自由小農的破產,帝國勞動力嚴重不足,兵源也日益枯竭。

帝國當局為了獲得兵源、徵收稅款、減緩邊防壓力,開始准許異族人成批進入帝國境內,分給他們土地,讓其耕種。於是,日耳曼人開始了“潛伏”羅馬的生活。

早在公元前58年凱撒遠征高盧時,就已經有幾支日耳曼人渡過萊茵河,侵入高盧人的領地。高盧被羅馬征服以後,這批日耳曼人便臣服於羅馬。從公元1世紀起,居住在萊茵河、多瑙河沿岸的許多日耳曼部落,都臣服於羅馬。公元2世紀,定居在維斯瓦河河口地區的哥特人開始南遷,徙居黑海北岸,後來進入羅馬帝國。

臣服羅馬的日耳曼人,有的被安置在人煙稀少的荒蕪地區,有的被分配在皇室的大地產及富裕大地主的土地上受其役使,從而成為羅馬特別的“奴隸”、“自由勞動者”。除農業生活外,還有大量日耳曼人進入羅馬的尋常百姓家充當僕役。據4世紀阿非利加省塞利尼的主教記載,幾乎每一個羅馬家庭都有一個哥特人或西徐亞人作為侍者或酒役、廚子或管家。這些日耳曼人大大彌補了羅馬勞動力不足的缺陷,成為羅馬經濟生產的生力軍,但同時也為日後的攻城略地埋下了伏筆。

由於兵源不足,羅馬帝國曆朝皇帝都喜歡到日耳曼和其他蠻族那裡去僱傭士兵,這不僅是因為他們同仇視政府的本地居民聯絡不多,而且也與蠻族富有較強的戰鬥性有關。公元4世紀,有的日耳曼人甚至還擔任了帝國軍隊統帥,如斯提利科、裡塞默等。這時,在帝國出生計程車兵已不足軍隊總數的四分之一。羅馬軍隊的“蠻族化”越來越嚴重,這實際上為日後日耳曼人征服羅馬帝國埋下了禍根。

02

寧戰死沙場,不偏居一隅

與羅馬人不同,過著遊牧生活的日耳曼人生性好戰。據羅馬帝國時期希臘作家普盧塔克記載,日耳曼人“既不善耕作,也不善航行,也不會利用畜產品。他們只關心一件事情,一種技藝,就是不斷戰鬥和打倒一切抵抗”。凱撒在《高盧戰記》中寫道,日耳曼人“對祭祀並不熱情,也沒有祭司替他們主持宗教儀式。他們視作神靈的,只有那些他們能直接看到的,或者能夠明明白白從它們的職能取得幫助的,即日神、火神、月神等等”;他們“對農耕並不熱心”,他們的食物中,絕大部分是乳、酪和肉類,沒有人擁有數量明確、疆界分明的土地;他們認為“能夠蹂躪自己的邊境,使本國外圍有一圈愈大愈好的荒地包圍著,是一件最光榮的事情”。

戰爭迅速加強了軍事首領以及親兵的權力,他們極度渴望向外擴張,掠奪新的財富。“他們寧願在戰爭中因負傷而受到榮譽,而不願從事耕種,以待收穫。他們認為可以用流血的方式得到的東西,如果用流汗的方式獲得的話,未免太愚笨無能了”。

由於社會生產力相對較為低下,各部落人口不斷增加,原有耕地和牧場日益不足。而且,日耳曼人缺乏有效的生產組織手段和足夠的鐵製工具,無法透過清除樹根和排幹沼澤的方式來開闢更多的耕地,因而急需佔領更多的土地來安置新增的人口。在此種好戰思想的影響下,日耳曼人早期便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向羅馬帝國滲透。以376年哥特人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帝國境內為開端,日耳曼人的大規模的民族遷徙拉開了序幕。

03

大幕拉開,征服羅馬

在4世紀轟轟烈烈的民族大遷徙之前,日耳曼人已經開始了向羅馬的小規模遷徙,為日後的大遷徙儲備了同盟軍,此時只差一個合適的助力便可促成大遷徙這一狂風暴雨,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陣掀起狂瀾的“東風”便是來自遙遠東方的匈奴。

匈奴原是生活在亞洲東部、中國北方的一個古老的遊牧部落。經過漢朝多次打擊和內部分裂後,匈奴力量大大削弱,但它仍有比較嚴密的政治和軍事制度,軍事實力依然強大,其社會的發展水平顯然高於同時代的西歐諸蠻。

早在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戰敗的匈奴人就已經開始了西遷。公元400年,匈奴在烏爾丁大單于領導下,又開始向西大規模入侵,一舉奪得了整個多瑙河盆地,並一度攻入了義大利,迅速在歐洲建立了一個龐大帝國。匈奴的存在及其對羅馬帝國的軍事行動,在客觀上推動了日耳曼人的遷徙活動,掩護了蠻族在西羅馬境內的立足建國。

由此,為躲避匈奴,日耳曼人只得向羅馬腹地進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掀起了武力遷徙的狂潮。

04

反客為主,歐洲封建制的催生婆

綜上,由於自身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好戰的日耳曼人在匈奴西遷的影響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民族大遷徙。無論早期“潛伏”在羅馬帝國的勞動力和僱傭兵,還是公元4世紀後的武力征服,日耳曼人大遷徙都加速了病入膏肓的羅馬奴隸主舊政權的崩潰,加速了西歐封建化的程序。由此,昔日的“蠻族”日耳曼一舉反客為主,成為了歐洲封建制的催生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