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趣聞】一隻熊的智商稅交得有點兒高,這智商稅交得有點高

球鞋、服飾、玩具……這些商品本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現在卻成了投機者熱捧的物件,多少人投身其中,期待自己能一夜暴富。

近日,一則“90後炒熊,一隻能賺數萬元”的訊息衝上了熱搜,引起了較大範圍的討論,不少人直呼,這“智商稅”交得有點兒高。這款被“炒”的熊是日本潮玩,在本土的售價為37000日元,摺合人民幣約2200元。可在國內某購物平臺上直接掛出了31009元的價格,直接翻了14倍,更讓人震驚的是,該平臺上的一款熊的售價高達15萬元,有人開玩笑說,這買回去怕是要供起來吧。

上一個被炒得如此瘋狂的還是2019年的盲盒。盲盒,是一種消費者並不知道具體產品款式的盒子,只有開啟之後才知道自己抽到的是什麼,商品的隨機屬性,再加上對稀有物品的追求,讓一大波消費者對買盲盒上了癮。

山東膠州一名12歲女孩偷偷用手機轉走媽媽的存款,分三天購買了一萬多元的盲盒,孩子母親發現後立即聯絡了商家,最終要回了6000元。

女孩的盲目跟風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在一些投機者“炒”得火熱的同時,還有被隔離在圈外的普通人的心酸,都是有錢人的遊戲,誰能玩得起呢?

來自重慶的王先生平時就緊跟潮流,對球鞋也很感興趣。一次機緣巧合,他結識了一位“球鞋大神”,大神自稱有關係可以從內部渠道拿到特價的爆款球鞋,王先生心動了,幹起了炒鞋的行當。起初他投了十幾萬元,轉手一賣就賺了三四萬,一時風頭無兩。正在興頭上的他瞅準時機準備再大幹一場,與“球鞋大神”簽訂了297萬元的球鞋買賣合同,正當王先生想著自己的致富道路時,卻發現“球鞋大神”沒了蹤影,鞋沒拿到,錢也沒了,他的發財夢,碎了。

說到底,炒熊、炒鞋、炒盲盒不就是一種投機倒把的行為嗎,在投機者眼中,萬物皆可炒。而在普通人看來,這些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既不會保值,也不能增值,或許因品牌的不同有一些差距,但也不至於炒出幾十倍的差距。

對於消費者來說,“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心理讓倒賣者有了可乘之機。那些被炒得火熱的商品,哪一個不是背靠明星、熱門IP,打著聯名的旗號來賺錢的,再加上限量發售的標籤,一些人的虛榮心被抓得牢牢的,一門心思買買買。

對於倒賣者來說,渴望一夜暴富、渴望財富自由不是不可以,但心思不應該放在“炒”上。市場變幻莫測,說不定哪一天這些東西就沒有市場了,就像炒股一樣,斷崖式的下跌不是輕輕鬆鬆就能承受的。

成都炒鞋圈綽號“劉餅乾”的90後小夥,炒鞋失敗,負債1000萬跑路,最後被警方抓獲,處以刑事拘留。如今他追悔莫及,想要告誡年輕鞋友:“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拿自己的青春去賭博。”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的甄新偉表示,“不以消費為目的,而是為獲得高投資回報的炒作商品的行為,其出發點就錯了。”在“炒”況激烈的狀態下,有多少人注意到了普通人的呼聲,“兩百多元就能買到的鞋炒到了一千多,這就很離譜,不就是個鞋嗎,多少錢的不是穿,難不成穿貴的會高別人一等嗎?”

靠“炒”暴富的神話,讓這個市場愈發瘋狂,無數人沉迷其中,可“炒”真的遍地黃金嗎?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極少數人一夜暴富的背後,是更多人的虧損,散戶、小販、乃至一些沒有收入的學生都被裹挾在裡面,成了任人宰割的“活韭菜”。還是那句話,投機取巧,終究難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