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孩子問為什麼要長大,父母的回答卻影響了他的一生. . . . . .

文|彌小木

義大利哲學家皮耶羅·費魯奇,寫過一本《孩子是個哲學家》的書。在養娃的過程中,越發覺得這本書的書名,起得很是恰當。

我家老二,5歲,有時會問一些,很有哲理性的問題,比如“人為什麼要長大”。有時問的問題,又比較具有科學性,比如最近問的“蒼蠅為什麼會飛?”我脫口而出的是“因為有翅膀啊”,老二接著發問“人為什麼沒有翅膀?”“那人為什麼不會飛?”。看到植物,又問“為什麼會有植物?”一連串的問題,讓老母親語塞。

對於孩子的回答,千萬別輕易回答,還是老老實實地思考過後,再有理有據地說出口比較好。關於蒼蠅,關於翅膀,關於植物的問題,《奇妙的演化》裡有答案。

《奇妙的演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透“演化”。《奇妙的演化》的文字作者,是英國的科普作家安娜·克萊伯恩,她出版了50餘本的童書。《奇妙的演化》的插畫作者,是獲得過麥克米倫童書插畫獎的,英國插畫師韋斯利·羅賓斯。

回答十萬個為什麼的好幫手

“蒼蠅為什麼會飛?”

“人為什麼不會飛?”

“人為什麼沒有翅膀?”

因為生命的演化。《奇妙的演化》,從生命的演化講起,圖文並茂地解釋什麼是“演化”。還講“演化的型別”,講“基因”,講“自然選擇”,講“新物種”等等,一系列生物學的概念。

在這些概念的解釋中,能理解為什麼生物會有那麼多的不同。比起科普書,孩子們更愛看故事書。那是因為故事書有意思啊。不過現在好看又有意思的科普童書,也越來越多。《奇妙的演化》中的講解,就既有科學性,又有趣味性。

比如講到DNA,“你是半個捲心菜”,一下子就吸引了目光去了解。

部分相似的DNA,清晰的圖表,對於DNA的對比,有了概念。

“你是半個捲心菜”這句話,讓我家兩娃樂個不停。看完《奇妙的演化》第二天,在去幼兒園的路上,老二的嘴裡,還一直唸叨著,“我是半個捲心菜,哈哈哈哈“。

5歲的老二,也許並不能完全理解什麼是DNA,但他記住了“自己是半個捲心菜”。對DNA有了那麼一點點的印象與直觀地瞭解。想起參加過的一堂兒童科學實驗室的活動,那是一場講指紋的活動。老師提問時,坐在旁邊的小男孩,回答了DNA,但那個答案,是男孩媽媽告訴男孩的。有人告知答案,和經過自己的理解,真正明白一個概念,中間隔了很遠的距離。

比起簡單粗暴地告訴孩子,這是因為“DNA”,那是因為“演化”。不如,跟著《奇妙的演化》,一步步弄懂,與“演化”有關的概念。

一本書,將一個個概念,講解得生動又有趣,會讓孩子理解起來毫無壓力。《奇妙的演化》文字的講解,配上直觀的圖片,對於小孩來說,是好理解的。同時,對於大人來說,《奇妙的演化》也是回答孩子,有關生命的起源、演化問題的好幫手。

每個人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將到哪裡去”,總會在生命的某個時間段,想要找到答案。《奇妙的演化》能讓孩子從全域性,去了解生命的演變過程。

保持好奇與嚴謹

對於任何事,如果張口就是“肯定”、“一定”這樣的用詞,聽起來未免太過絕對。最近我家老大,對這兩個詞的應用很是頻繁。比如對某個其實並不瞭解的事,說出口的是“肯定是……”“一定的”。說多了,引起了老母親的一些不適。

想起有人說過“不要拿你對世界有限的認知,輕易下結論”,對自己並不完全瞭解的事,保持一定的謹慎,或許是必要的。雖然和孩子提過,然而娃並不太上心。不過,觀察別人的用詞,看閱讀的書籍,也可以瞭解準確用詞。作為少兒科普書籍,《奇妙的演化》裡的用詞是嚴謹的。

比如,講到恐龍的災難。

巨型哺乳動物。

科普知識,人類已經掌握了很多,然而還有更多的未知,等待著人類去探索。在一本講科普的書中,出現“可能”的用詞,是對知識保持的一份嚴謹態度。

我家老大曾經覺得“漂亮的人,心都不咋樣”,因為看過的書中人物,大多都是壞心腸的。無論是怎樣的書籍,還是要保持一種“是真的嗎”的心態比較好。曾有位家長看到真正的科普書之後,才發現自己一直和孩子強調的內容,是錯的,因為信了錯的內容。盡信書,不如無書。

《奇妙的演化》中,對用詞的把握,能讓閱讀者,有更多的思考。一本童書,如果能引發思考,比起直接給答案,有更大的價值。

理解演化,學會思考

《奇妙的演化》講了很多生命演化的概念。每一個概念的講解,會引發閱讀者自己去思考。學會思考,看到本質,是學習的最高級別。IBM首席諮詢顧問清水久三子,在她的《學習變現》中,將學習分成了4個階段,最高一層是本質的學習。

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掌握了本質的學習之後,才有能力去教給他人。而教他人的方法,又是費曼學習法的精髓,這樣的方法,能讓自己對掌握的內容,有更深的理解。這些學習內容上的層層遞進,鍛鍊的又是一個人的學習能力。

或許是看的書還不夠多,講本質的童書目前遇到的並不是很多。安野光雅的《走進奇妙的數學世界》,是一套帶著孩子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童書。手中的《奇妙的演化》,也是透過一步步地展示,看透本質的童書。最近越發偏愛,既能講現象,又能引導思考,更可以看到本質的童書。

《奇妙的演化》中,其實還有講到思考模型:What-Why-How。

What——是什麼?

Why——為什麼?

How——如何?

What-Why-How的思考模型學會後,能讓孩子在遇到一個新概念時,更快地理清思路。未來,學會思考,是孩子們真正需要具備的一項能力。作家郝景芳在她的《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中,曾提到讓孩子透過四大維度的思考方式,來理解人類文明的內容。具體的四大思考維度,分別是:起源、結構、演變、未來。

起源,是瞭解事物是如何創造出來的?看結構,是為了看到本質。演變,是看到真正的原因。未來,則是推演未來的可能性。這四種思考角度,《奇妙的演化》裡都有涉及。從概念的提出,到內容的講解,再到下一個問題的探尋,一環扣一環。

閱讀《奇妙的演化》,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瞭解What-Why-How的思考模型,也試著從起源、結構、演變、未來的四個思考維度,去看生命演化的程序。

《奇妙的演化》,講解概念,又不侷限於給答案。在解釋的過程中,引導孩子真正去思考,理解背後的本質。

想知道“演化”“DNA”“生物多樣性”等等的概念,《奇妙的演化》這樣的少兒科普書,值得孩子們閱讀。

我是@彌小木,愛閱讀,家有倆娃。歡迎關注,一起感受閱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