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乾隆皇帝為什麼執意在自己在位的第60年頭退位?乾隆是怎麼做到的?

導讀:眾所周知,乾隆皇帝自1736年繼位,到1795年傳位給十五子嘉親王愛新覺羅。顒琰,總共當了60年皇帝,不過與清朝的其他十位皇帝(清遜帝溥儀除外)來對比,乾隆是唯一的一個實行了禪位制度的皇帝,其他的皇帝都是駕崩後由儲君來繼位,而乾隆在他退位後還當了四年的太上皇,最終在1799年駕崩,享年89歲。那麼這位“十全老人”本可以把這四年太上皇的時間也繼續用來當皇帝,為什麼他執意要在自己在位的第60個年頭退位呢?

乾隆畫像

很多人會說,這有什麼難的?不就是電視劇和史書上講的他不願超過爺爺聖祖皇帝康熙的61年在位時間嗎?其實在百曉生看來,史書所載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尤其涉及到皇位繼承這塊,史官載史是慎之又慎的,有時謹慎的過了頭便會有些偏差來誤導大眾,很多東西是他們不願意更不敢寫的。孝順這塊固然有之,但導致乾隆真正退位的絕不僅僅如此!

乾隆劇照

一、康熙的偶像光環

自打乾隆記事起,他爺爺聖祖皇帝康熙的光輝事蹟便深深紮根在他的腦海深處,16歲剷除權臣鰲拜、28歲平定三藩、30歲收復臺灣、36歲驅逐沙俄、45歲平定準噶爾,種種事蹟乾隆如數家珍,在他的眼裡,爺爺的光輝形象比他的父親雍正皇帝還要高大許多,所以他平生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祖父。

康熙劇照

作為8歲便登基的少年天子,康熙確實有過人之處,清朝統治在康熙時代趨於穩定,並且開啟了康乾盛世,與開疆拓土的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以及定鼎中原的世祖順治相比,康熙對於清朝的貢獻是最大的。

二、“九子奪嫡”的經驗教訓

足以被稱讚為“千古一帝”的康熙卻在晚年生活中留下了一個永遠不可磨滅的傷疤和遺憾。隨著康熙在位時間的越發長久,並且他一直沒有確定皇位繼承人,這種舉棋不定導致了諸多皇子的著急,很多皇子在康熙晚年已經是知天命之齡,又有多少時間可以陪著父皇這樣耗下去,所以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就這樣爆發了。

雍正畫像

兄弟之間你爭我奪,最後勝出的就是乾隆的父親世宗雍正皇帝。但是直到現在雍正的皇位正統與否還是個史學界很大的爭議點,雍正也是用了很多的手段才逐漸鞏固了自己的正統地位,並且自他開始,為了防止皇子們繼續爭搶皇位,開創了秘密立儲制度,皇帝將儲君的名字放於兩個匣中,一個放在正大光明匾後,一個放在皇帝自己身邊,只有在皇帝快要不行時,才會將兩個匣子取出並且對照無誤後公佈。

雍正劇照

三、乾隆的如意算盤

為什麼要講到“九子奪嫡”呢?原因就是乾隆他心裡有自己的如意算盤。試想當年自己父親雍正皇位如果來路不正的話,那麼自己這皇位豈不是同樣說不清道不明。所以即使再怎麼崇拜他的皇爺爺,他也只能以自己的利益為主。按照史料的記載,乾隆打小就深受皇爺爺康熙喜愛,並且還曾經對其有託付大事之意,乾隆自己也稱皇爺爺曾經不止一次地將他作為以後的皇儲來培養,這就充分說明了乾隆是有多麼想要宣揚自己皇位的正統性。

還有一個令乾隆非常放心的事就是,自己的兒子們沒有自己那些叔叔們當年那般的野心,並且到了乾隆中後期,兒子們去世的去世,過繼的過繼,最後真能繼承大統的只有那麼三四個,所以乾隆對此也少了很多皇爺爺當年的顧慮。

所以在自己在位的第60個年頭就禪位給嘉慶皇帝,這是乾隆思慮良久才做的決定,這個決定不僅表面上留下了孝順的名聲,實際上也免除了老大不小的兒子們急於繼位的隱患。並且在做了太上皇的乾隆比自己當皇帝的時候還瀟灑,不僅不用上朝,遇到大事自己的兒子還是得來請他做主,所以乾隆的如意算盤打得真是精妙。從寵臣和珅在乾隆駕崩後才被嘉慶剷除,就可以看出最後的4年時間乾隆還是那個權力巔峰的王者,毋庸置疑。

更多精彩歷史故事,歡迎關注百曉生,我們明日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