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創新遏華法案?美國搬起2500億砸自己的腳

當地時間6月8日,美國參議院以68票贊成、32票反對,透過規模約2500億美元的《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

這項被《紐約時報》稱為“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產業政策立法”,前身是由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共和黨參議員託德·楊於去年5月提出的《無盡前沿法案》,旨在維護美國在科技領域領先優勢,與中國展開競爭。自該法案進入院會程式以來,兩黨議員紛紛夾帶私貨,擴充的修正案內容達到600餘項,其中不少明確針對中國且與產業政策無涉。原先幾百頁的內容也如滾雪球一般,變成了一個厚達2400頁的“龐然大物”。

該法案雖以“產業政策”為名,卻更像是一份對華“戰鬥宣言”。

在半導體、5G、太空探索等創新主題的包裹之下,“遏華”內容充斥於字裡行間。例如,法案要求美國國務卿開列“竊取智慧財產權”或“強制技術轉讓”的中國國有企業清單;要求美國盟友停止進口以所竊知識產權制造的商品。再比如,法案禁止在政府裝置上下載社交媒體應用TikTok,並禁止購買由中國政府支援的公司製造和銷售的無人機。

此外,法案還無端指責中國從事“網路攻擊”“竊取美國貿易機密”,揚言全面制裁相關人員和實體,責成特別工作組解決所謂“中國在美國操縱市場”問題,呼籲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實施“外交”抵制。當然,更少不了一系列涉及臺灣、涉及所謂“人權問題”的條款。用分析人士的話說,

該法案融合了美國多項涉華法案,是針對特定國家的一攬子法案,在美國曆史上十分罕見,“即使美蘇對峙時期都未見此舉”。

美國人急頭白臉搞這麼一出意欲何為?舒默講得非常明白,“如果什麼都不做,美國作為主導型超級大國的日子可能在我們眼皮底下結束,在本世紀淪為中等國家。”可以說,這樣的零和思維,已經愈發固化為美國決策圈的思維定勢,更成為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對外交往的基本姿態。一些人,看到美國貿易有逆差就肆意對貿易伙伴加徵關稅,看到別國科技創新成果就汙衊別人是智慧財產權小偷,看到“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就想方設法造謠抹黑甚至從中作梗……殊不知,這些鼠目寸光的行為,非但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反而讓美國陷入嚴重自耗。資料顯示,如今美國對外製裁的成功率僅有5%,而對本國失業率的“拉動”卻是肉眼可見。

美國怎麼發展、怎麼提升競爭力,那是美國人自己的事,但打著“創新和競爭”旗號拿中國說事,大肆渲染鼓吹所謂“中國威脅”,既違背創新本意,也違背國際大勢。

事實上,中美作為兩個大國,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任何錯誤思維和戰略誤判,都可能引發全球連鎖反應。歷史上,曾有一些人醉心於霸權地位和壟斷利益,把世界拖入熱戰、冷戰,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深重災難。正是由於經歷過太多痛苦和磨難,人類倍加珍視合作共贏、謀求共同福祉、推進世界進步。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相互聯絡、相互依存,越來越成為命運與共、休慼相關的共同體,不是部分人反對部分人,而是所有人需要所有人。

競爭是發展自己,而非限制別人。中國的目標從來不是超越或者取代美國,不是為了跟美國搞你輸我贏的競爭,而是為了讓本國人民過上好日子,也讓世界各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這一代表了歷史正義和世界潮流的偉大程序,是誰都阻擋不住的。

用零和博弈和冷戰思維處理國際事務,只能是自廢武功、自毀長城,想依靠這種路子“再領導世界100年”,更是痴心妄想。

“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反華法案不得人心、沒有未來。奉勸美方端正心態,客觀理性看待中國發展。停止自欺欺人,收收心把自己的事情辦好,這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