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華為 Mate40 系列:用影像技術突破將菲林映入大眾手心

或專業或業餘,那道劃分影視內容創作的界限,正在消亡。

使用智慧手機錄製影片以記錄生活,早已是稀鬆平常;而把移動裝置攝製的這些影像稍加處理、網路平臺,將之視作休閒內容創作同樣是家常便飯。

但這些經由手機拍攝的、看似非專業的影片,榮登電影界專業評選的頂級大獎臺,好像就十分新鮮了。

這便是今年中國金雞百花獎和華為聯合舉辦的首屆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表彰儀式的特別之處——本次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的最終榮獲競賽大獎的《此處無聲》、《剃頭匠》與《鄉關何處》等八部作品,全部是由參賽者使用智慧手機攝製完成的。

似乎晃眼間,專業的嚴肅影視創作,已從過去高不可攀的菲林上,映入了大眾的手心裡。

過去:關於菲林的那場“便攜”夢

真的徹底被慣壞了——智慧手機問世前的一切不便,似乎已被我們淡忘。現今我們習以為常的隨身影片攝製,可曾是於大眾而言遙不可及的一個幻夢。

僅是“隨身”這一點,在不遠的二十餘年前,就已似痴人說夢的囈語——無論是膠片、35 毫米照相機或是攝影機,再到 Byte 級的磁性的記錄方式,任意一種影像的傳統制作方式,都需要重型且昂貴的攝影機來承載。

沒錯,即便是在前數碼時代,也有著諸如 VHS、Super 8 等價格、重量、操作等都更為親民的選擇,而這些行動式裝置,也正是許多歐美導演幼時的“啟蒙老師”——好萊塢名導斯皮爾伯格,在孩童時開始嘗試使用 Super 8 拍攝短片;非科班出身的諾蘭導演,同樣自幼便以 Super 8 培養興趣。

這一眾歐美掌鏡人,即便是成年後,依舊偏愛將記錄光影的菲林塞入掌心的便攜裝置之中。以《三色》聞名世界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拍攝《初戀》時,便採用了彼時極為小巧的 16 毫米彩色膠片攝像機,以應對影片中大量的抓拍、運動拍攝需求。

令人難過的是,即便這些家用便攜錄影機對於那時的歐美大眾尚可接受,但受限於生產力,同時期我國懷著菲林創作夢想的少男少女們——更多地,只能將那場夢埋入心底。

現今:大眾手心的光陰藝術

二十年後的今天,人們將“菲林”隨身攜帶、進行光影創作的夢已然實現——這個夢,以普及的智慧手機為殼,被大眾牢牢地握在了手心裡。

你可知,手機創作的影視作品登上電影界的最為重量級的獎臺之一,已非首次——去年,華為與金雞百花電影節設立的“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上種下的優秀入圍作品的種子,待到今年的首屆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表彰儀式,已結出累累碩果。

從 Super 8 到智慧手機,才華橫溢的創作者們,使用的同樣是行動式的手持錄製裝置,攝製的卻是過去那場夢裡也不敢出現的、清晰精美的一幀又一幀畫面。

獲華為手機新影像榮譽的紀錄片《鄉關何處》中,大量出現的手持特寫鏡頭,便將現代便攜影像的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這部影片裡,掌鏡人在狹小的房間內使用手機手持運鏡,將取景框對準了老人與她身邊的周遭,記錄了片中老人對故鄉最真切的思念。令人訝異的是,《鄉關何處》這部影片,竟是在智慧手機中已算是四年前的 華為 Mate 9 Pro 上錄製完成的。

而在技術飛速演進的四年後,那臺已經表現相當優良的 華為 Mate 9 Pro 之裔——華為 Mate40 系列,更是在迭代與積澱中,成長為一部趨於完善的、大眾手中的全能影視創作機。

這其中對於攝製人員最直觀的體驗升級,當屬華為 Mate40 系列帶來的超廣角電影攝像頭,這顆攝影頭將傳統的 4:3 感測器比例變更為 3:2,使其在影片拍攝場景下的應用效率得以大幅提升,竟高達 10% 左右——要知道,在影像方面哪怕 1% 的提升,都是影像技術無數次沉澱的結晶。另外,這顆電影鏡頭相比於去年的華為Mate30的那顆攝影頭也提升了感測器尺寸,這能讓手機在低照度條件下能吸收更多光線的能力,從而在明與暗裡捕獲更多的細節,給創作者們留下更大的後期調整空間。

畫素方面,華為Mate40系列的超廣角電影攝像頭為 2000W 畫素,在 6400W、甚至是一億畫素的手機之中似乎顯得有些單薄,但玩過相機器材的都知道,那些主流全畫幅微單/單反的畫素也不過 1600W、1200W,也就是說高畫素並非決定畫質的唯一指標。

在成像科學上,令人眼前一亮的還有全新 XD Fusion 的引入。我們知道,在拍攝一些逆光等大光比等場景情況下,很難保證畫面能夠既保證高亮處不過曝、暗處又有細節。XD Fusion 技術的加入就是為解決此問題,XD Fusion 機制是會在拍攝時同時拍下曝光長短不一的影象,從 Sensor 上的 RAW 域,全程運算一直到最後影像的生成,實現了影像寬容度的重大升級,獲得的更高成片率。

電影應是令人沉浸的藝術,影視是由“視”與“聽”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組成——因而負責觀眾“聽覺”的收聲質量,對於影視創作團隊而言同樣至關重要。華為 Mate40 系列搭載了多枚全向麥克風,加之自研的波束形成演算法,實現了音訊變焦的功能,也就是說將畫面對焦到想聽的音源,目標聲音大小就會隨影片焦距增加而變大,其它方向干擾則有所抑制。

要知道,手機的尺寸較小,內部空間寸土寸金,要加上多個麥克風,還得避免手機內部各種干擾對麥克風的影響,可謂“螺螄殼裡做道場”,在此基礎上,華為自研複雜演算法實現指向性拾音功能首先要避免內部干擾,再做到一定的指向性,同時去除環境底噪、點干擾源的聲音,實現難度應該是非常大。但這功能對於拍攝的創作者和小團隊來說卻是節省人力物力預算的莫大福音,也可以大膽預測,在大眾創作慾望高漲的語境下,會有更多的手機廠商跟進此功能。

留意了本次新影像·手機影片競賽的朋友會發現有一部作品很特別—《鄰居》,這是一部定格動畫,是由一幕幕照片形成,這對照片的拍攝也有很高的要求。事實上,華為 Mate40 系列在動態影像大幅躍升的同時,靜態影像同樣有著長足進步。

最直觀的升級是華為 Mate40 系列搭載了一顆定製的1/1。28英寸大底感測器,這帶給使用者的直觀體驗就是,進光量更大,暗光環境下的成像效果再次提升。而且這枚定製的攝像頭依舊採用了華為的 RYYB 陣列,將傳統 RGGB CFA 中的綠色畫素替換為黃色畫素,進光量再次提升。

但之前 RYYB 偏色的問題也有不少人提到,到了華為 Mate40 系列如何了?歷經幾代的歷練,華為已將偏色問題解決,華為 Mate40 系列搭載了 8 通道多光譜的色溫感測器,能測量具體顏色資料,獲取真實、準確、足量的色彩資訊,為成像提供更加準確充分的白平衡資訊,更重要的是這次還加入了 P3 廣色域的色彩管理,這比 sRGB 色域範圍增大 25%,再次提升拍照時的色彩還原,助力創作者們更精準地進行後期影視調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保證普通拍照模式下的色彩還原,華為Mate40系列還將多焦段的效果做到一致,避免了切換焦段時的割裂感。相信這也是未來其他手機將要集中解決的一個問題,做到拍照成像出色,拍照體驗同樣優異。

長焦模組,華為 Mate40 系列這一次採用了獨步天下的十倍光學變焦、最高百倍雙目變焦,透過獨特的光路設計,將光路不斷摺疊,成功實現了 10 倍光學長焦,而且整個模組的體積控制得比較理想。在長焦端的畫質方面,華為 Mate40 系列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加入了一枚 3 倍小長焦,1-3 倍焦段拍照,小長焦會加入進行融合成像,3-10 倍之間,則兩個長焦鏡頭來進行融合成像,這種解決方案來改善長焦跨度大導致的畫質問題,還是令人驚喜的。但其實更加期待的是未來華為能夠再改善取景器的解析度,達到所見即所得的拍照體驗。

未來屬於大眾

新興科技接踵而至,使用智慧手機進行專業內容的探索,這才剛剛開始。

可能的未來裡,我們所說的華為 Mate40 系列連線多耳機作為麥克風進行多方收音,當然會進一步幫助拍攝們拓寬創作場景;而在可期的未來中,華為 Mate40 系列的 5G 連線,必然會給超小型影視創作團隊的工作流帶來巨大的便利。

然而未來並不完全可以預測。過去使用菲林攝像的人們,不曾料想到今日的科技繁榮是如何具體助力大眾的影視創作的——因為使用這些器械記錄光陰的大眾,有著無法估量的創造力。

事實上,催發這種創造力的第一步已經踏出——華為聯合第 33 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組委會,共同開啟的“新影像?手機電影計劃”,便旨在調動大眾的積極性,對手機電影創新創作的廣闊空間進行探索。這種探索,不僅是尋傳統裝置難以企及的特殊機位、視角,在技法層面進行精進的開拓;更是鼓舞人們以影像去從思維。

因為,影視內容創作的專業與業餘的界限正在消亡,大眾中的每個人,都應當能嘗試創作自己的影像作品,將過去難以企及的菲林上的故事,映在自己的手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