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袁術積極討伐董卓的動機,以及與袁紹爭奪豫州的原因分析!

漢末群雄系列之袁術(中)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袁術重大事件之四——幕後操控豫州

上篇講到袁術東佔豫州,西入洛陽,兩面出擊,風頭正勁。本期繼續講接下來的事。

先說袁術陣營頭號猛將孫堅在討董戰爭中高歌猛進,攻入洛陽後繼續西進,原打算趁勢打進長安徹底剷除董卓,但豫州卻被袁紹偷襲,只得掉頭回救。關東聯軍討伐董卓之事此後再無建樹。

上期筆者提過,袁術佔有豫州是透過上表孫堅為刺史,自己做幕後老闆的形式。前任豫州刺史孔伷在參加關東聯軍不久即下落不明,在南陽的袁術近水樓臺,而且汝南是袁術老家,所以雖然具體過程不詳,但大體袁術在當時憑藉身份、聲望、兵力等因素,奪取群龍無首的豫州控制權,並非難事。

至於為何袁術沒有自己出任豫州刺史而要任命孫堅,筆者認為有兩種可能。

第一點,東漢選官迴避制度。東漢後期為避免官員結黨營私,施行三互法,規定了嚴格的官員任職迴避制度,首要一條就是不能在原籍地任職。當時只是天下動亂初期,國家制度還沒有徹底破壞,身為天下最負盛名的家族,袁術表面上還是要尊重國家制度。

第二點,孫堅原職為長沙太守,但劉表入荊州後長沙已經不再受孫堅控制。而孫堅在討董戰爭中是絕對主力,理當得到提拔,所以袁術以孫堅為豫州刺史,也是順水推舟。

當然,因為袁術掌控豫州的時間並不長,所以很多地方並不穩固,甚至實際也不會聽命袁術,這當中以陳王劉寵為代表。陳國在嚴重的戰亂中又維持了幾年和平,但最後還是被袁術攻破,當然這是六七年後的事,放到以後再說。

且說南陽郡是東漢人口第一大郡,最多時達到240萬。這個數字已經比幽、並、涼等州的人口還多,雖然經過黃巾之亂,但仍然是漢末三國動亂初期,人口不會下降太多。再加上人口約210萬的東漢第二大郡汝南,以及豫州其他地方,說袁術表面上是最強諸侯也不為過。

《三國志·袁術傳》載:南陽戶口數百萬,而術奢淫肆欲,徵斂無度,百姓苦之。

坐擁東漢最富庶的地區,但袁術德不配位,因為得來太容易,很快驕奢淫逸,在控制區橫徵暴斂,百姓苦不堪言。袁術不懂得珍惜,不懂治理,退一萬步講都是內因,憑藉武力還能維持下去。但袁術內政不行,外交更是一塌糊塗。

袁術重大事件之五——權力之路,兄弟反目

漢末諸侯割據初期,表面是混戰,其實也有三大陣營。

第一自然是董卓,雖然退居長安,但憑藉掌控朝廷以及涼州鐵騎,勢力仍然非常強大。

第二則是袁術、公孫瓚聯盟。兩人一南一北擴張迅猛,在當時是實力最強勁的兩大諸侯。陶謙也可視為聯盟成員,但後期因為袁術遷徙到淮南,與陶謙產生過矛盾。

第三便是袁紹、劉表陣營。初期賬面實力比袁術、公孫瓚陣營稍弱,但兩人能力要比對方強。曹操也是聯盟成員,最初作為袁紹附庸,後來不斷髮展壯大。而曹操的崛起,就是靠踩著袁術站起來的。

上面的情況很多朋友都瞭解,但對於袁術、袁紹兩兄弟的反目,具體細節可能知道得不多,下面筆者簡要進行分析。

《吳書》載:幽州牧劉虞宿有德望,紹等欲立之以安當時,使人報術。術觀漢室衰陵,陰懷異志,故外託公義以拒紹。

袁紹被關東諸侯推舉為盟主,並藉此任命官員。包括曹操的代理奮武將軍,就是袁紹以盟主身份任命的。雖然說是任命,其實也需要上表,畢竟袁紹不是皇帝,不能直接任免官員。而朝廷即使不同意也沒用,起初董卓還會以朝廷名義向關東派官員,但大多數都被諸侯們打得滿地找牙,除了劉表等極少數站穩腳跟。這樣更加劇朝廷權威衰落,所以索性來者不拒,統統批准。這也是上表的含義。

袁紹以盟主名義大肆封賞官員,但畢竟朝廷在西面,皇帝在董卓手裡,自己這邊顯得矮人一頭。董卓虎狼之師又打不過,皇帝搶不過來怎麼辦?簡單,另立一個。袁紹跟冀州牧韓馥等人打算擁立大司馬、幽州牧劉虞為帝,於是寫信給弟弟袁術徵求意見。

根據史料行文,明顯能感到袁紹與袁術針對這個問題往來信件不止一次,《吳書》中袁紹責備袁術“如何有疑”,對袁術不滿的態度很明顯。

《吳書》載:君命,天也,天不可讎,況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滅卓,不識其他。

袁紹打算另立皇帝,其權力慾望昭然若揭,假如成功不過也只是另一個董卓。袁術見哥哥意圖這麼明顯,便大義凜然地站在道德制高點予以斷然拒絕,表示小皇帝像周成王那樣賢明,自己只知道一心滅掉董卓,沒有其他考慮。

袁術可是當時唯一能跟董卓打得有來有回的力量,他明確不支援另立皇帝,對袁紹的計劃是一個沉重打擊。加上劉虞本人也堅決不從,袁紹的權力夢破碎了。由此袁紹忌恨袁術,聯絡更南邊的劉表為外援;袁術則拉上更北邊的公孫瓚為同盟,互相牽制。

袁術為什麼拒絕另立皇帝?《吳書》認為袁術“陰懷異志”,也就是想自己當皇帝。這顯然是事後諸葛亮,反正袁術後來確實稱帝了,把他塑造為一個蓄謀已久的陰謀家正合適。

筆者不這麼認為。在上一篇中筆者講過,作為討伐董卓唯一有戰果的諸侯,袁術作為孫堅的老闆,是不遺餘力支援孫堅的。糧草補給自不必說,孫堅的部隊裡更有大量豫州兵。因為袁術稱帝失敗,所以史書對袁術是帶有一定偏見的,袁術在討董過程中的表現被淡化處理了。

那麼袁術為何如此賣力攻打董卓?

至少南陽時期,筆者不認為袁術有稱帝野心。那麼剩下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次要原因是為報袁家被屠之仇,主要原因是想取代董卓。

袁術從洛陽出逃時,並未像袁紹逃到渤海那麼遠,而是在非常近的南陽,反攻非常方便,人力物力充足。當其他諸侯畏懼董卓、勾心鬥角時,袁術確實一門心思出兵。筆者認為,當時袁術的目的就是儘快打垮董卓取而代之,董卓不受士人待見,自己卻出身四世三公,一旦“匡扶漢室”他袁術就是再造社稷的大功臣,憑藉這種威望一樣能把持朝政。而且以這種身份執政,大臣會認可、小皇帝會認可,輿論更會認可。即便有諸侯不聽號令,也不敢公然反對。

袁紹另立新君的想法遭到反對,就是自身威望不足,實力又不佔優勢的結果。袁術的策略雖然簡單直接卻很有效,孫堅接二連三取勝,攻入洛陽後甚至又打到澠池。

通常認為孫堅討伐董卓中途停止,只是因為諸侯混戰,袁紹趁豫州空虛搶奪地盤,討董聯軍毀於內鬥。

這樣想沒錯,但不全面。袁紹地盤在河北,跟豫州並不接壤,而且當時的袁紹力量也並不強大,甚至還比不過公孫瓚。這種情況下為什麼非要跨越千山萬水偷襲豫州,而不是集中精力在河北發展?答案很明顯,就是要中斷孫堅西進,阻止袁術攻進長安。

前有袁術拒絕袁紹另立新帝,後有袁紹襲擾豫州阻撓袁術討董。你不讓我掌權,我也不讓你掌權。這是袁紹為阻止袁術而採取的報復行動,絕非偶然。

袁術重大事件之六——孫堅陣亡,失去棟樑

袁紹在袁術背後捅刀,上表周喁為豫州刺史(一說周昂)。周喁、周昂、周昕三兄弟是會稽郡人,但屬於袁紹派系下的小諸侯,到底偷襲豫州的是周喁還是周昂無傷大雅,就不糾結了。總之,孫堅被迫從西線撤軍掉頭救援,袁紹的目的就達成了。

之前幽州牧劉虞的兒子劉和在漢獻帝身邊做官,想回幽州找父親求救兵接出漢獻帝。劉和途經南陽就被袁術扣下了,袁術讓劉虞派三千騎兵跟自己聯合,一起攻打董卓。公孫瓚捨不得派兵,劉虞為了皇帝為了兒子堅決要派兵,兩人爭執起來。公孫瓚早就對劉虞不滿,便讓堂弟公孫越搶先派兵去找袁術,兩家從此開始聯合。

公平地說,袁術這時候還是一門心思討伐董卓的,因為孫堅屢戰屢勝,袁術根本不像其他關東諸侯那樣怕董卓,正如筆者前面所言,他是真的想盡快乾掉董卓。只不過他的動機也不算高尚。有了幽州鐵騎加盟,對袁術是很大的幫助。

這樣來看,袁紹派人搶豫州更加不是偶然,他無法坐視袁術步步西進,一旦袁術扳倒董卓,袁紹這個盟主就失去了存在意義,不論從實力還是聲望上都會落後袁術一大截。

周喁趁虛進佔豫州,很快就被袁術和趕回來的孫堅打敗。這場稱為陽城之戰的戰役過程很簡單,但卻引發了兩個重要的後果。其一,由於後方遭到嚴重威脅,袁術集中全力討董奪權的戰略宣告破產。其二,公孫越意外戰死,導致公孫瓚與袁紹過早地決裂,袁紹也陷入腹背受敵的處境。兩個後果看似無關實則緊密聯絡,袁術與袁紹因為爭奪豫州,雙雙從最接近權力頂峰的位置上退了下來,而且再也沒有如此接近過。

袁氏兄弟公開反目,標誌著討董聯盟徹底破產。名士豪傑們只能被迫選邊站,結果大多數都選擇支援袁紹。

《後漢書·袁術傳》載:豪傑多附於紹,術怒曰:“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又與公孫瓚書,雲紹非袁氏子,紹聞大怒。

由於近年來歷史翻案文章特別多,為了吸引閱讀的關係,總會丟擲一個與之前主流觀點不同的所謂新觀點。例如趙雲是保鏢,陳到是比趙雲厲害的將軍等等。而袁術實力很強,稱帝有強大實力基礎,也屬這類吸引眼球的觀點。因為你會發現,除了孫堅外你再也找不到袁術陣營的人才了,有才能的不願效力,效力的都默默無聞。演義裡還有個紀靈,史書上純屬路人甲。至於謀臣,更沒有能讓人記住的。

對於袁術的實力到底強不強,初期很強,但那是先發優勢,在大多數諸侯還沒站在起跑線上提前獲得的力量。等到袁術搬到淮南,天下形勢又大大不同,袁術各方面都很難稱得上強。關於這點,下期筆者詳細展開,篇幅所限先留個懸念,有不同意見的還請下期再來討論。

說回袁術擊敗周喁之後。既然袁術不能繼續討伐董卓直接奪權,那剩下的發展戰略就只能穩紮穩打擴張地盤。北方諸侯太多太亂,袁術選擇向南進軍討伐劉表。畢竟南陽屬於荊州,劉表才是後來者,而且劉表跟袁紹站在一起,這個選擇沒問題。

初平三年四月(192),袁術揮師南下進攻劉表,主力軍自然由孫堅帶領。

《三國志·孫堅傳》載::初平三年,術使堅徵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

大意就是孫堅開始打得很順利,一路打到襄陽,結果因為太順利而輕敵,竟然單槍匹馬走在山上,被黃祖軍士兵射殺,也有記載是用石頭砸死的。總之,孫堅死了。

孫堅之死是袁術的巨大打擊,雖然孫堅的部隊仍然歸袁術掌控,而且袁術任命孫堅侄子孫賁繼任豫州刺史,表面上實力損失不大。但千金易得良將難求,袁術手下是真的沒有良將。這麼說也不全對,畢竟孫堅帳下還有程普、韓當、黃蓋、朱治以及孫家族人等,不過估計袁術對這些人名字都不熟。袁術陣營的人才荒,不僅是袁術用人眼光問題,更多的還是名聲不好,名士無人來投的問題。

由南陽進攻荊州需要渡江,沒有孫堅這等猛將打頭陣,袁術對劉表更加無可奈何。西路、南路都不能走,只能向東、向北發展,於是袁術便與剛剛成為兗州牧的曹操迎頭相撞。結果如何,下期繼續講。

本期詳細為大家介紹了袁術與袁紹爭奪豫州的深層原因,下期繼續講述袁術之後的經歷,對於袁術的人才短缺問題,也將進行分析。感興趣的朋友敬請點選關注吧,您的支援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