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這個小國已消失兩千年,它是各諸侯國的避難所,還留下一句成語!

春秋戰國是華夏曆史上的一段刀兵四起的時期,在前後500多年間,華夏大地上諸侯林立,除了我們熟悉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之外,還有其他170多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在這些諸侯國中,有一些國家還是蠻有意思的。今天小編給您說一個特殊的諸侯國,因為它有一大癖好,喜歡充當保護傘和避難所,還專門接收當時來自各國的“難民”,其中不乏一些王公貴族,以至於最後還留下了一個成語流傳至今。到底是哪個諸侯國,又是什麼成語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這個小國就是當時雄踞於齊魯大地,在齊國和魯國的夾縫中求生存的莒國(jǔ,音同“咀”,不念呂)。據史料記載,莒國是周天子的諸侯國,分封於公元前1064年,最後在公元前431年被楚國所滅,共歷三十世,享國運633年。莒國和齊魯兩國相比,雖然在體量上來看算是個小國,但是它的軍事實力卻十分強悍,正如《春秋大事表》中所言,“莒雖小國,東夷之雄者也”。從考古發現來看,莒國不僅佔據有30多座城池,而且防守得也都固若金湯,對當時的大諸侯國來說,簡直就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正是因為莒國強悍的防禦力,吸引了當時大批的流亡者到莒國謀生,逐漸的莒國也就成了王公貴族們的“避難聖地”。從《左傳》中的記載來看,在莒國強盛時期,不僅接收普通的逃難百姓,還對各國的重要人物來者不拒,而且都奉為座上賓,整日好吃好喝的伺候著。究竟都有哪些著名的人物逃亡過莒國呢?下面小編就給您舉幾個例子。公元前684年,齊侯出兵討伐魯國,不料兵敗而返。在齊侯回城路過譚國時,卻遭遇到譚國國君譚子的無禮對待,於是這一年冬天,齊國就發兵滅了譚國,最後譚子逃亡莒國。

公元前660年,慶父作亂殺了魯閔公想自己當國君,不料陰謀敗露,最後遭到魯國百姓的反對,還要殺了慶父為國除害。於是,慶父走投無路,便秘密投奔莒國,以保全性命。公元前574年,齊靈公出兵討伐鄭國回朝時,其夫人聲孟子汙衊大臣高無咎和鮑牽造反,於是齊靈公一怒之下砍掉了鮑牽的雙腳,而高無咎聞訊後,便立即逃亡至莒國避難。

公元前625年,齊王何投奔莒國;公元前619年,齊工僂灑一行四人共同前往莒國;公元前488年,齊國夏逃亡莒國等等。不過在“奔莒”的案例中,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齊桓公奔莒。早在齊桓公年少的時候,因其兄齊襄公殘暴統治,濫殺無辜,所以齊國大夫鮑叔牙,便帶著齊桓公到莒國避難,以免哪天被齊襄公給殺了。在莒國待了兩年後,到公元前686年,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於是,鮑叔牙便帶著齊桓公回到齊國,繼位為齊國國君。

在鮑叔牙的輔佐下,齊桓公勵精圖治,成就了一代霸業。而在此期間,鮑叔牙也時常以“勿忘在莒”四個字,來提醒齊桓公要親政愛民,不可貪圖享樂,同時也不可忘記莒國當年的救命之恩。後來,雖然莒國滅亡了,但“勿忘在莒”四個字卻流傳至今,成為人們所熟知的成語典故,比喻做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忘恩。

兩千多年過去了,當年盛極一時的莒國避難聖地,如今也早已成為了歷史的記憶。不過山東莒縣的莒國故城,卻還依然儲存至今,完好的城牆宏偉壯觀,彷彿在向人們講述,那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往事,也告訴著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勿忘在莒。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