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趙括不是隻會紙上談兵,看到出土的明代石碑,才知趙括中計了

在中國的冷兵器戰爭史上,長平之戰的規模可以排在首位,它也是古代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爭之一。趙國45萬大軍覆滅的背後是秦軍的傷亡過半,幾乎傾全城兵力而出。

在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中,對於這一場戰爭的記錄是比較詳細的。後人對長平之戰基本作出一致的判斷——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計謀,讓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了老將廉頗,最終讓趙軍落入白起的圈套之中,導致全軍覆沒。

其實最近一次的考古發現對這一說法提出了質疑,考古學家表示,雙方的戰局也許並不是我們原先理解的那樣,如果趙括可以再堅持一會兒,那白起未必有取勝的可能。

重讀《史記》,讓我們重新梳理一下這段歷史。公元前262年,秦國佔領了韓國的上黨郡,這是一處戰略要地,秦國直接把上黨郡和韓國內部的聯絡完全切斷了。但是上黨郡誓死不願意投降秦國,就依附於趙國。趙孝成王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秦國一看上黨郡竟然投靠了趙國,趙國還好言相待,心裡自然有些不舒服。

於是在兩年之後,秦昭王就派人攻打上黨郡。上黨郡的百姓四下逃散,大部分都逃到了趙國,趙國也特地安排了軍隊在長平接應上黨郡的百姓。長平就在今天的山西晉城。

緊接著,秦軍對趙軍展開了正式的進攻,趙軍起初設立的兩道防線被輕而易舉地攻下了,秦軍就這樣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那秦軍當時攻破的防線在哪裡呢?這是一個名叫“空倉嶺”的地方。專家們到此地考察,發現了一塊明朝的石碑。石碑上寫了這樣一段話——

“高平、沁水之交,有山曰空倉,考之典故,詢之土人,該秦白起詭置空倉以飴趙括之處。”

初戰不利後,趙軍據守空倉嶺防線。

意思就是說,當年秦國的將領白起,是設立了空糧倉欺騙的趙括,讓趙括誤以為秦軍糧草充足,實際上秦軍也已經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軍如能以制高點為防線,俯瞰秦軍,守住戰略要地,秦軍根本不敢妄圖進軍。要知道,當時趙國離長平是比較近的,趙國的糧食要運到長平比起秦國要容易得多。再說上黨的百姓是心向趙國的,秦軍則是一直在消耗著自己的兵力,這樣對秦國是非常不利的。

這是一場持久戰,看的就是誰能夠撐到最後。秦王施展外交手段,讓附近的齊楚魏國不給趙國補給糧食,還讓范雎去離間趙孝成王和廉頗,鼓吹讓年輕的趙括去迎戰。

趙括中了假糧倉的計謀,45萬趙軍傾巢而出,準備一舉消滅秦軍。但是白起更有戰略戰術,他“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

就這樣趙軍落入了秦軍的包圍圈,被整整包圍了46天,糧食完全斷絕。趙括本來離突圍只有一步,但是卻首當其衝,被射殺。趙軍失去了主將,方寸大亂。而後,白起下令屠殺四十萬趙軍。

因此,趙括當時離勝利其實並不遠,他輸就輸在謀不如人。趙括是有本事的大將,他的能力遠超紙上談兵,他錯失了大敗秦軍的機會,中了白起的計謀,轉而進入被動局面,進而導致最後的失敗。

本文由北岸木子原創,歡迎關注,帶您縱橫古今,縱覽世界。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