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一綠林好漢,輾轉遇明主終成名將,一生滅三國,為中國拓疆千萬

隋唐演義對瓦崗寨進行了重點刻畫,一群綠林好漢把隋朝江山攪得天翻地覆。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上,瓦崗寨義軍並沒有堅持到最後的勝利,反倒是為李唐輸送了不少人才,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徐茂功。

徐茂功的本名叫徐世勣,後來被賜姓李,世字又犯了李世民的諱,最後就變成了李勣。也有一些資料把他稱為李績,兩個字的發音是一樣的。可能有人會把他和李靖搞混,他們倆是有點相似,都是打江山和反擊突厥的主力。

李勣是個不折不扣的山東大漢,公元594年出生於富豪之家。隋末天下大亂,17歲的李勣加入了瓦崗寨,想在亂世中生存下去,投靠某一方勢力是必須的。

瓦崗寨日漸壯大,引來了隋軍的圍剿。李勣先後打敗張須陀和王世充,使瓦崗寨聲勢大振。不過,瓦崗寨最後仍然被王世充擊敗,李密率殘部投奔了李淵。這個時候,李勣表現出了一位純臣的品質,並始終保持不變。

當時李勣正統領著瓦崗寨剩餘的地盤和人馬,他沒有直接向李淵請降,而是讓李密獻上去,自己仍然以李密部下的身份歸順。李淵對此非常感動,除了賞給他良田大宅外,還賜了李姓。

竇建德興起後,大敗李唐方面的淮陽王李神通,李勣因為父親被俘,不得不向竇建德投降。但李勣沒有真心歸降,為竇建德立下戰功後,再次迴歸到李淵陣營,他已經認準了李家才是明主。竇建德有感於李勣的為人,不顧手下勸阻,把他父親給赦免了。

此後,李勣在李世民軍中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李勣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屬於李世民指揮,但他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對皇家內部事務毫無興趣。這是一種智慧,他的忠誠是屬於國家的。

李世民登基後,拉開反擊突厥的戰爭,李勣終於有了更廣闊的施展舞臺,得以青史留名。公元629年,也就是渭水之盟的三年後,李世民集結十多萬人,由李靖統一指揮,進攻東突厥。

李勣所部由山西大同出發,深入大漠,擊敗當面突厥軍後,與李靖會師。頡利可汗遭到連番打擊,為了爭取時間而向朝廷求和。李勣聽說朝廷派唐儉前去議和,建議李靖乘勝追擊,不能讓頡利逃掉。李靖也正有此意,便下令進兵。

李靖親率主力擊潰了頡利,李勣則抄襲敵軍後路,徹底截斷了頡利可汗的逃生之路。頡利可汗不得不率眾投降,東突厥至此瓦解,李勣光俘虜的突厥部眾就有五萬多人。

在這場戰役中,李勣充分發揮出騎兵的長途奔襲能力,比常年生活在馬背上的突厥人更能吃苦、更有攻擊性。李勣經常採用夜戰和小部隊突襲,其行動之迅速、連續作戰能力之強,超出了突厥人的想象。

李勣等大唐名將的騎兵作戰能力,絲毫不遜於漢時的衛青、霍去病。而難能可貴的是,反擊突厥對唐朝國力並沒有太大的損耗,沒有重蹈漢武帝的覆轍。李世民更是贏得了天可汗的尊號,初唐軍力之盛,實乃中國曆代王朝的一個巔峰。

接下來,李勣又受命征討薛延陀部落。經過戰爭鍛鍊的唐軍更加犀利,李勣僅用6000騎兵便大敗薛延陀3萬兵馬。幾次打擊下來,薛延陀徹底崩潰,餘部向荒漠逃竄,最終被其他部落吞併。

公元666年,高宗李治命李勣攻打高句麗。李世民上次徵高句麗未竟全功,這一回由李勣擔任主帥,再次出征。李勣穩紮穩打,用兩年時間終於滅亡了高句麗,設安東都護府,完成了隋唐兩朝帝王的夙願。

李勣的戰爭生涯到此結束,為大唐拓疆千里。論能力和功績,他都不亞於中國歷史上任何一位名將,而他的純臣之道更為後世津津之道。不過,有時候不站隊本身,也是一種站隊。李勣在晚年就碰上了這種情況。

李治一心想立武則天為後,但遭到長孫無忌一系大臣的反對。於是李治找到李勣,問他有什麼想法。李勣只一句話:“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換句話說就是,這事跟我沒關係。李治豁然開朗,再也不管長孫無忌的反對,毅然立武則天為後,為武周天下開啟了大門。

公元669年,李勣病逝,享年76歲。李治將其陪葬於李世民的昭陵。並命人按衛霍的先例,將李勣墓築成陰山、鐵山、烏德鞬山的形狀,以表彰李勣的功績。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