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中國的一座超大城市,本來是三個城市,後來合併成一個,地形獨特!

中國有一座著名城市,這座城市的最大特點就是大。在近代中國歷史上,只有它和上海被冠以“大”的名號。這座城市就是武漢。

大上海和大武漢是民國時期流行的叫法,因為這兩座城市是民國時期最大、最繁華的地方,但是上海的“大”和武漢的“大”不一樣。民國時的上海面積上並不大,它的大主要是氣場大,面貌大。上海有萬國建築,有十里洋場,形形色色的人都彙集在這裡,世界文化交融於此,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景象,所以被稱為大上海。

而當時的武漢在氣場上可能略輸於上海,但在地域面積上它是真的大,全國無城可比,所以被稱為大武漢。

武漢為什麼大呢?因為武漢原本是三個獨立的城市,這三個城市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它們是武昌、漢口、漢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武漢三鎮”。這三個城市雖然隔江相望,距離很近,但各自獨立。後來國民政府遷都武漢,把這三個城市合併成了一個城市,取武昌、漢口的第一個字,組成了武漢,可以說武漢是中國地理組成最特殊的城市。

武漢三鎮分佈圖

三鎮裡最早出名的一個是武昌。不要小看這個地名,為它起名的人可是東吳大帝孫權。孫權最早在這個地方建都,希望自己“武運昌盛”,這就是武昌得名的來歷。但孫權命名的這個武昌,是現在的鄂州,不是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

轉變發生在元朝,元朝開始實行行省制,設立了一個湖廣行省,省下設定了武昌路,它們的治所都在現在的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以前叫江夏。也就是從這時開始,武昌不再是鄂州的名字,而是代替了江夏的名字,成為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清朝時,武昌一直是湖廣省的首府。

因為是首府,所以武昌也成了湖廣地區政治文化的中心。1893年張之洞在武昌創立的自強學堂就是現在武漢大學的前身,這就為武昌的教育事業開了一個好頭。大家知道現在武漢是一個教育重地,大學非常多,而這些大學全部都位於武昌,就是這個原因。

民國時期的武漢大學

武昌另外一件大事就是武昌起義。我初中學歷史的時候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要叫做“武昌起義”而不是“武漢起義”,可能有不少朋友都有過這個疑問。後來才知道,那個時候只有武昌,沒有武漢。

三鎮裡第二個出名的是漢口。其實本來是沒有漢口這個地方的,但是明朝成化年間,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水發生了一次意外的改道,改成從龜山北部匯入長江,也就是現在的位置。這麼一來,漢水匯入長江的岸邊就形成了一個新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漢口,意思是漢水匯入長江之口。

漢口這個新興的地方因為地理位置太好,九省通衢,交通發達,迅速發展成了一個重鎮。漢口是明朝時期四大名鎮之一,和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並稱。史書裡記載當時的漢口就已經是徹夜通明,五湖四海的人來往不息。

也是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漢口也成了清朝年間最早開埠的口岸之一。英德俄法日都在漢口設立了租借,漢口的對外貿易發展非常迅速,經濟繁榮,和上海不相上下。當時人都把漢口稱為“東方芝加哥”,可見一斑。

民國時的漢口

武漢的第三個部分就是漢陽。漢陽的存在感不如武昌、漢口那麼大,它一直是武昌、漢口旁邊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縣城,直到張之洞在這裡創辦了漢陽鐵廠和漢陽兵工廠。雖然時間晚於上海、南京等地方的兵工廠,但是張之洞創立的漢陽兵工廠因為吸收了德國的先進技術,生產的槍炮都是當時最先進的裝備,漢陽兵工廠也是清朝規模最大、裝備最先進的軍工企業。這可能是漢陽知名度最大的一件事情。

漢水匯入長江,形成了一個倒T型,兩條江把三個城市分割成相互獨立的區域。這三個城市原本都有不同的地位和功能。武昌是當時的湖廣省府,是政治文化中心。漢口和武昌隔長江相望,是當時的經濟重鎮。漢陽和漢口隔漢江相望,是當時的工業中心。所以這三座城市原本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但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這裡時,發現這三個城市不僅距離很近,而且各司其職,一個文化城,一個商業城,一個工業城,如果合併成為一個城市的話豈不是更好嗎?這才有了武漢。

所以說,武漢的大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它本來就是三個城市,這也是武漢會被稱為大武漢的原因。

(圖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