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古代鬧饑荒,難民為何只知食用樹皮野菜,不去抓捕魚蝦充飢?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在古代的時候,由於當時並沒有先進的技術與思想的推動,作為普通的老百姓自然是以活著為己任。

更何況那時的社會經常發生動亂,朝代更迭,外敵入侵和欺壓百姓等都會對當時社會底層的百姓造成十分嚴峻的後果。於是生存便是他們的最大心願,而活著就是以糧食最為重要。

而在當時的社會,百姓對於土地雖然擁有耕種的權利,但都是在地主家租賃過來的。他們每年都需要交繁重的租金,而且當時的朝廷還有賦稅。

這些都無疑的加重了百姓的生活負擔,即使是在收成良好的一年中,除去上繳的租金與賦稅,所剩下的糧食都很難支撐著過一年。在百姓生活如此貧苦的年代,自然能吃上飯活著就是最大的願望。

但是天災不如人禍,歷史上爆發的饑荒才是對百姓生活最大的摧毀。百姓沒有了賴以生存的糧食,自然是沒辦法存活下來。饑荒是最可怕的事情,因為受難的不是幾十幾百人,可能就是上百萬以上的人口了。

這些百姓由於饑荒,必定會產生動亂,若是沒辦法安撫下來,對於當時的統治者也是十分的麻煩的一件事。

而在饑荒年間,我們在歷史書上,電視劇中也都看見過賣兒女換糧食的,更有甚者食人肉。可見饑荒對於百姓究竟是有多麼的可怕。但是不禁就有疑問,為何在當時的饑荒年間,百姓不去河流裡面抓捕魚蝦食用呢?

當年晉惠帝在鬧饑荒年間,當有人詢問他應該怎麼處理的時候,他卻說‘’何不食肉糜?‘’這樣的荒謬無知的話語,可以看出當時的統治者實在是昏庸無能。那麼為何百姓在這樣苦難的日子中,也沒有選擇去抓捕魚蝦吃,而是選擇食用樹皮和草根?

這就要根據當時的人口分佈情況來說,當時的人們都大多集中在北方一帶。而南方作為糧食大量生產的地方,而這裡的人口數量就相對來說就少的多。

北方的地理環境導致一部分人就是以圍獵生活,但是大部分人都是靠著種植些許的糧食來生活。但是北方的河流數量是較少的,在災荒來臨的時候,自然是不可能提供足夠可以食用的水中的資源。

況且當時的水產養殖的技術並沒有,所以河流的魚蝦數量其實並不是多麼的充足,這就導致百姓自然不會那樣的在這種危機關頭,靠著這種沒有一定效果的方式來抓捕魚蝦食用。

而當時的野菜在北方的土地上就很多,幾乎遍地都會些存在。所以在饑荒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去拾取野菜來食用。

經驗豐富反而人只要在幾個小時內就能收穫大量的野菜。而在當時已經就精疲力盡的時候,那裡還會有力氣去選擇到河流裡面抓捕魚蝦。

在那個經濟,技術都不發達的時代下,糧食就是百姓生活的最大保障。但是災禍自然是無法避免的,面臨這種災害時,受苦最大的就是百姓。

當時的統治者為了安撫民心也會採取政府救濟百姓的方式,由官府直接進行賑災。但是在當時還存在著貪官汙吏,會在賑災的物資中中飽私囊,從中剋扣錢財。

這種在天災面前還在為自己的私慾而作出傷天害理的事情自然是無法被人們所原諒的。自古不管天災還是戰亂,其實受苦最多的就是百姓。即使是在安穩年間,還是會被地主進行剝削,生活也都是十分的困難。

在時代的飛速進步發展下,一直到今天,國家對於三農問題始終都是十分的關注。到了今天,百姓的生活跟以往的封建主義思想統治下的古代簡直就是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