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八世紀,世界三大帝國,中國與其中一個“碰撞”後,雙雙因此沒落

公元8世紀的時候,在世界版圖上出現了三大傲視群雄的帝國,一個是阿拉伯帝國,一個是拜占庭帝國,另一個就是唐朝。

三雄並起,必有一戰

,中國與其中一個帝國還真上演了一場

“東西兩大帝國的碰撞”

,結局並不是慣常的你輸我贏,從長期來看是

兩敗俱傷

,甚至直接影響到這

兩大帝國走向覆滅

阿拉伯帝國

起源於在沙漠中生存的阿拉伯人,伴隨著

伊斯蘭教

的產生與發展,阿拉伯人從一個落後的遊牧民族搖身一變,成為連信奉基督教的西方學者們都一致誇讚其文化的民族。

阿拉伯帝國是

先出現宗教後建立帝國

,可以說沒有伊斯蘭教就沒有不可一世的阿拉伯帝國。伊斯蘭教已經滲透到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連

統治者都深信伊斯蘭教

,所以阿拉伯帝國是一個

政教合一

的帝國。

與唐朝處於同時期的是伊斯蘭教發展到最鼎盛時期的

阿拔斯王朝

。世界上的任何宗教都將宣傳教義看成重中之重,伊斯蘭教也是如此。阿拔斯王朝的統治者透過擴張而傳播伊斯蘭教,每征服一地就讓當地的民眾改信伊斯蘭教。

唐朝和阿拉伯帝國的聯絡由來已久,

在唐朝的史書中將阿拉伯帝國稱之為大食

。有一點值得注意,此處的大食實際上是波斯音譯。而在唐高宗時期,勢力日盛的

大食滅掉波斯

,隨後就遣使來唐,這說明在唐朝與中亞的關係中,大食已經取代波斯,中亞的基本格局被改變。

造紙術等我國著名的發明創造就是在這一時期傳入阿拉伯的。其實,兩國的關係總體上是比較友好的,但是當兩國的屏障波斯被滅之後,關係就變得微妙起來。兩國爆發過一場大規模戰役,就是著名的

怛羅斯

之戰

阿拉伯帝國一直在向東擴張,試圖控制歐亞中間的交流通道,自然也有將中亞地區考慮在自己的擴張計劃中,只是苦無機會罷了。

當時中亞基本都是唐朝的附屬國,但是唐朝並沒有花多少精力在這裡,唐朝當時最大的敵人是

吐蕃

怛羅斯

之戰

起源其實並不是兩國的直接矛盾,而是唐朝官吏

高仙芝

出兵攻打中亞一個名叫

石國

的小國家,打的旗號是石國沒有盡到作為附屬國的責任。不久,石國就向高仙芝投降。

原本這件事到這裡就應該結束的,沒想到高仙芝為了貪功居然下令屠城。石國王子逃至阿拉伯並且向其求援,這正合阿拉伯帝國的心意。

高仙芝聽聞大食出兵增援石國的時候,就更加興奮了,想著自己如果能戰勝大食,那不但可以威懾中亞諸國,在朝廷封侯拜相也不在話下。

好大喜功的高仙芝顯然低估了阿拉伯帝國的實力,此時的阿拉伯帝國與強大的唐朝幾乎不相伯仲了。

唐軍和阿拉伯軍交戰於怛羅斯

,唐軍有

三萬多士兵

,本以為勝券在握,但因為之前高仙芝屠城的舉動讓中亞諸國都相當膽寒,生怕自己步了石國的後塵,就紛紛幫助阿拉伯軍。

這下可給唐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唐軍大敗,三萬士兵幾乎全軍覆沒,只剩下高仙芝等幾個人活著回到唐朝。後來

安史之亂

爆發,唐朝緊急借調邊防士兵入朝增援,唐朝多年來對中亞的控制土崩瓦解。

高仙芝也在安史之亂中被讒言所害而死。

而阿拉伯帝國也沒有在這場戰役中撈到多少好處,其內部也爆發了劇烈的矛盾,對於中亞也是無暇顧及。

伊斯蘭教內部分為兩派

,矛盾一直不斷,這對一個國家來說是嚴重的內耗。再加上,長年擴張帶來的負面影響。最終,煊赫一時的阿拉伯帝國葬身於蒙古帝國的鐵騎之下。

有道是

蚌相爭漁翁得利

怛羅斯

之戰

最後卻讓一直置身事外的吐蕃得到了全部的好處,趁著兩國都忙於內亂之際,吐蕃成功拿下河西走廊。其實,無論對於唐朝還是阿拉伯帝國,

怛羅斯之戰

都是多此一戰。

雖然兩國在中亞確實有利益上的矛盾,但是這矛盾並沒有巨大到要發動一場戰爭來解決,畢竟對方對自己都是一個勁敵,不可能輕易就正面對抗的。一場戰役令世界上兩大強盛的帝國就此沒落乃至覆滅,實在是令人唏噓。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舊唐書》、《中亞文明史》

詞條:

《安史之亂》、《怛羅斯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