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新研究發現:口腔細菌或能啟用致癌基因

細菌與癌症的關係一直都十分微妙,1990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在胃癌中的致病性,證明了細菌可能具有阻止癌細胞“自殺”的能力。去年5月,一篇關於惡性腫瘤內部細菌的研究登上了世界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雜誌的封面,更是加深了學術界對細菌可能是癌症的“幫兇”這一說法的懷疑。

DOI:10。1126 / science。aay9189

人體作為一座生理之島,寄存著數以萬億計的細菌和其他微生物。其中口腔作為數百萬細菌的溫床,就有大約700多種常駐菌種。可這些口腔中的細菌到底從何而來呢?

科學家發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各類美食腐蝕著我們的牙齒,因此我們難免要換上假牙。作為口腔中的“異物”,假牙一般多采用高硬度樹脂材料,具有多孔性與吸水性等獨特的性質,因此相比於真牙,更容易藏汙納垢,成為口腔內細菌的根據地。

不僅如此,這些口腔內的細菌還會默默作怪。近日,聖保羅大學(USP)的科研人員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Proto-Oncogenes and Cell Cycle Gene Expression in Normal and Neoplastic Oral Epithelial Cells Stimulated With Soluble Factors From Single and Dual Biofilms of Candida albican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最新研究,對口腔中的細菌與頭頸癌的潛在聯絡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研究發現,口腔中的真菌和細菌不僅會導致牙周炎、齲齒等疾病,還會啟用頭頸癌相關基因的表達。

近年來,隨著醫學界對常見細菌所致的一些慢性和頑固性疾病的深入瞭解,發現生物膜才是導致這些細菌性疾病難以根治的主要原因。

白色念珠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口腔中十分常見,據統計,30%-40%的受檢物件中都能檢測到這些微生物,且其生物膜的代謝物可危及正常和腫瘤性口腔上皮細胞的穩態。

因此研究人員猜測,或許可利用來自白色念珠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菌生物膜的代謝物來刺激並攻擊細胞,以探索細菌與癌症之間的潛在聯絡。研究發現,口腔中的這些細菌會損害正常細胞的生存、破壞細胞週期。

細胞週期分佈指數

在進一步試驗中,研究人員還發現,生物膜作為微生物有組織的生長聚集體,其分泌的代謝物可調節與腫瘤細胞生長和存活相關的原癌基因和細胞週期基因的表達,且該基因表達主要集中在訊號通路“EGFR/RAS/RAF/MEK/ERK和EGFR/PI3K/AKT/mTOR”上,在腫瘤細胞的增值、分化和生存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生物膜上可溶性因子的原癌基因和細胞週期基因表達

總而言之,該研究為口腔生物膜的代謝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研究奠定了基礎,未來,研究人員將針對頭頸癌患者的假牙和口腔中白色念珠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患病率進行深入探索,為癌症的診斷、精準治療等帶來更多的新思路或方法。

目前,這項研究已經得到了聖保羅研究基金會(FAPESP) 和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委員會(CNPq)的支援。不僅如此,該專案還獲得了哥倫比亞COLCIENCIAS和SAPIENCIA機構的資助,並與聖保羅大學的Araraquara牙科學院(FOAr)和Araraquara藥學學院(FCFAr)建立了夥伴關係。

本文所用圖片及內容均來源於網路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不代表我站觀點。本站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絡我們刪除。

在上述報道中,細菌起到了有益的作用。而在實驗室中,環境中的細菌支原體等大多是起到相反的作用,大量的細菌會對我們培養的細胞造成傷害,締一生物為您帶來一款可使用支原體祛除噴霧(如德國MB的Mycoplasma Off™)為環境消毒,快速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