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蒲昌海旁千年沉睡的童話;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樓蘭

導讀:我們熟知樓蘭,除了考古,估計就是詩人的名句了。“願為腰下劍,只為斬樓蘭”。盛產美女的樓蘭,曾經水草豐美,曾經槳聲燈影,曾經水鳥和鳴。那麼這個伴隨陣陣駝鈴的國度去了哪?它又是如何消亡的呢?

說起蒲昌海,大家也許不是很熟悉。可如果說起它另外一個名字-羅布泊,很多人就耳熟能詳了。羅布泊自漢至唐稱為蒲昌海,又名鹽澤。漢文明能稱之為海,可見當年的水域面積多麼廣大。《漢書?西域傳上》“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這裡曾經碧波萬頃,水鳥和鳴,岸芷汀蘭,郁郁青青。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時的情景,一定如同海市蜃樓般的夢幻:頭戴尖帽的年輕情侶泛舟水上,時而竊竊私語,時而放聲高歌;孩童們在岸上嬉戲打鬧;裊裊炊煙下,阿婆忙活一家人的晚飯。水面寬闊的蒲昌海旁,溫馨而祥和。

西北地區古代沒有納入中原文明之前,我們所知道的強大的政權是月氏。然而根據歷史考證:月氏人雖然一度強大,但是他們並不是西域的土著民族,而是從祁連山脈遷徙而來。而樓蘭人雖然是小部族,但早在4000年前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如果這個時間節點你還沒有概念的話,那麼我們說另外一個參照點-夏朝。與夏朝同期,可見樓蘭人在這塊綠洲定居之早。樓蘭真正被中原王朝所知還要說到一個人,他就是“鑿空”西域的西漢使者張騫。

西漢初年,白登山之圍是初生的漢政權和匈奴的第一次正面對抗。事實證明,當時的漢政權還遠遠不是匈奴的對手。之後的漢朝歷經文景之治後,接力棒傳到了漢武大帝劉徹的手裡。為對付匈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陰差陽錯之下,雖然目的沒有達成,但是絲綢之路正式開通了。而樓蘭處在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戰略地位及其重要。

樓蘭因絲綢之路興旺發達,無數東西方的客商在此打尖住店、交接貨物。在消費和稅收的帶動下,樓蘭迅速壯大。富庶的城池和關鍵的交通要衝的位置,使樓蘭成為南北兩大強權帝國爭奪的焦點。可弱小的樓蘭誰也惹不起。有一次,在匈奴的威脅下,包含樓蘭在內的幾個城邦襲擊了漢朝使團。漢武帝大怒,精兵數萬兵發西域。逗比的樓蘭國王,被僅僅700漢軍俘虜,樓蘭降。樓蘭投降了,始作俑者匈奴不幹了。樓蘭是誰也惹不起,無奈之下,樓蘭王分別把兩個兒子送到匈奴和漢朝做人質。樓蘭王去世後,客居匈奴的王子在匈奴的支援下做了國王。傀儡國王的做法可想而知,一邊倒的投降了匈奴。漢朝的面子可不是那麼好落的:一名使者和幾位刺客就砍下了樓蘭新王的頭顱,懸掛在宮門。漢朝護送客居長安的樓蘭王子登基為王,並改國名為鄯善。樓蘭歷史進入了嶄新的一頁。

很有眼色的鄯善王上書漢朝皇帝,請求駐兵,並遷都扜泥城。一來能保護自己的安全,省的哪天再來個匈奴刺客;二來,威懾國內反動勢力,一石二鳥。直到此時,鄯善才結束了蛇鼠兩端如同牆頭草的外交政策,徹底投入大漢的懷抱。兩漢時期,西域都護府的建立,整個西域納入了漢朝的版圖。人們安居樂業,人口大大增加:商人、居民、漢朝將士以及傳經佈道的僧侶等等。所有人要吃飯、住房,怎麼辦?大量的樹木被砍伐,荒地被開墾種糧。長此以往下,綠洲的極限承載能力受到了極大的挑戰,為此鄯善甚至出臺過世界上最早的環保法律來保護環境。到兩晉時期,鄯善居民已經遷徙他方建立新城。沒有了豐富的水土,古城任何生物都無法生存:上無飛鳥,下無走獸;樹木乾枯,一片死寂。

從西晉末年五胡亂華開始,絲綢之路因戰亂基本廢止。中原王朝尚且不能自保,更何況遙遠的西域了。樓蘭或者說鄯善已不在頻繁出現在史書上,只能從零星的記載中可以看到鄯善一直保持著對中原政權的朝貢。到了北魏時期,柔然、北魏以及附屬部族在西北的反覆廝殺,鄯善作為一個國家終於衰落乃至消亡。伴隨著羌笛聲聲,北風呼嘯吹過,樓蘭漸漸消逝在沙漠深處等待著重見天日的那一天。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錯誤,勞煩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