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得到諸葛亮輔佐,蜀漢還是亡了

在風起雲湧的三國時代,無數的英雄橫空出世,如天上的星斗佈滿了夜空。而在這漫天的星空當中,諸葛亮無疑是其中最為璀璨奪目的一顆。

潁川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極力推薦諸葛亮,他說:“臥龍、鳳雛,二者得其一,便可得天下”。

其中的鳳雛是龐統,而臥龍指的就是諸葛亮。

然而,劉備得到了諸葛亮的輔佐之後,為什麼依然無法挽救蜀漢滅亡的命運呢?

諸葛亮出身於官吏之家,家族背景極為龐大。可惜父母早亡,後與弟弟諸葛均投奔袁術部下任職的叔父諸葛玄。

諸葛玄去世之後,諸葛亮便在隆中(今湖北襄陽)隱居下來。他當時住在山間的草廬之中,一邊從事耕種,一邊苦心讀書。雖隱居深山,卻對國家形勢瞭如指掌,經常和當地一些名士來往,暢談天下大事,因而被人們尊稱為“臥龍先生”,把他比做人中之龍。那年,諸葛亮年僅17歲。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被曹操打敗,不得不投奔劉表,屯兵於新野(位於今河南南陽)。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潁川水鏡先生司馬徽對劉備說:“當今天下只有臥龍、鳳雛對於天下大勢瞭解得很清楚,如果你能得到其中的一位,便可以取得天下了。”

劉備便慕名前去拜訪,一共跑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於是便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

二人相見之後,劉備問計諸葛亮,諸葛亮便向他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計謀:“自董卓被曹操打敗之後,如今全國只剩下了兩股重要的勢力。

其中最強大的是曹操的百萬大軍,而且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暫時不能夠與他有正面衝突。

第二個勢力是孫權,佔據江東也大勢已成,也不可以主動攻打他。

現在還有荊州和益州這兩塊肥肉,其主人都是昏庸無能之人,應該儘快搶奪先機佔據這兩個州。這樣就可以形成三分天下之勢。待到時機成熟之後,漢室復興就指日可待了。”

這就是聞名於後世的《隆中對》,劉備聽後大為讚賞: “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了到水一樣。” 這一年,諸葛亮年僅27歲,他這時所提出的《隆中對》,成了後來蜀漢政權的基本國策。

諸葛亮正式加入蜀漢集團之後,立即親赴江東遊說孫權聯劉抗曹,然後在赤壁與曹操開戰,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戰”。

這一戰,破滅了曹操一舉統一天下的戰略。劉備與孫權各奪取了荊州的一部分,使得劉備迅速崛起,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蜀章武元年(221年)七月,急於求成的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勸告,親率大軍伐吳,以圖奪取整個荊州,結果兵敗夷陵,在這次惡戰當中,大批良將戰死,使得蜀漢元氣大傷。

夷陵之戰敗後不久,劉備病危。臨終前託付諸葛亮輔佐幼主劉禪,並且稱如果幼主沒有才幹,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

劉備死後,諸葛亮並沒有取而代之,而是盡心盡力地輔佐後主劉禪,並且積極準備北伐。

蜀建興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駕崩,其子曹叡繼位。在這個權力交接的空檔,諸葛亮抓住有利時機,決定出師北伐。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一開始進展十分順利,但由於誤用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作主帥,導致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就以失敗而告終。

這一次北伐中,損失了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七十餘員虎將,蜀漢集團的實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

第二、三、四次北伐時,皆因糧草短缺而不能乘勝追擊,造成北伐半途而廢。

第五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吸取前幾次失敗的教訓,一口氣兒儲存了好幾年的糧草。

眼見北伐勝利在望,但此時的蜀漢集團內部卻出現宦官干政的情況,諸葛亮又不得不放棄北伐而處理內政問題。

第六次北伐的準備工作十分充分,也成功地將司馬懿率領的40萬大軍引入上方谷,正準備一把火燒光他們時,卻被一場意外而來的雨給澆滅了。

這一次失敗之後,諸葛亮急火攻心,再也撐不下去了,最終在北伐的路上去世。

諸葛亮去逝之後,一生所留下的全部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他遺命部下葬禮一切從儉,真正地踐行了他在《後出師表》中所說的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的諾言。

但是,諸葛亮傾盡一生輔佐蜀漢政權,為什麼都沒有實現水鏡先生司馬徽當年所說的“臥龍、鳳雛,二者得其一,便可得天下”的預言呢?

其實,這個預言的實現,是建立在“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客觀條件的基礎上的。

然而,在劉備輔佐蜀漢政權的過程中,這三個要素一直都有所欠缺。

早在諸葛亮出山之時,那時的曹操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此時的劉備就已經已經是後人一著,失去了成就霸業的最佳時期。也就是說,諸葛亮還沒輔佐劉備之前,劉備就已經失去了“天時”。此為第一。

第二、當關羽大意失荊州時,劉備又失去了“地利”:

荊州的丟失,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原因是劉備用人不當:由於劉備對關羽過於遷就而毫無原則,養成了關羽的驕傲自滿的情緒。驕傲自大的關羽一直沒有對東吳有過多的戰略準備。結果因一時大意而丟掉了意義重大的荊州,也因此破壞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提出的聯吳抗曹的大戰略。

另一個原因是蜀國的兵力過於分散:當時關羽、劉備、諸葛亮三人又各領一軍,分別駐於荊州、益州等地。當孫權偷襲荊州之時,千里之外的劉備、諸葛亮等援軍無法及時趕到,最終導致了關羽敗走麥城的慘敗。

第三、蜀漢集團晚期眾臣之間的內部爭鬥和人才的極度缺乏,使之失去了“人和”:

當劉備死後,劉禪昏庸無能,又聽信讒言而亂作為。比如李嚴因監管糧草不利而將責任推給諸葛亮時,劉禪信以為真,將諸葛亮貶為庶民。劉禪這種幼稚的政治頭腦加速了蜀漢政權的滅亡。

另外,蜀漢集團人才的匱乏,也是導致蜀漢滅亡的極為致命的原因。諸葛亮執政以來,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人才選拔機制,事事親力親為,以致於把自己活活累死。

司馬懿曾向蜀漢使者詢問諸葛亮的睡眠、飲食和事務有多少。使者答道:“諸葛虎早起晚睡,大小事情都要操心,飯量卻越來越少。”

司馬懿得意地說:“諸葛亮飯量越來越少而事務越來越忙,他活不了多久了!”

果然不出乎所料,諸葛亮很快因過於勞累而病重,最終病逝在北伐途中。

諸葛亮死後,由姜維主持軍事大局,因內訌損失了得力干將魏延。當姜維率軍北伐時,人才的缺乏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居然只能讓年近八十的廖化來做先鋒,從而有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維持了42年的蜀漢政權,也最終走向了滅亡。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在“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正如他的綽號所隱喻的那樣,他是一條“臥龍”,一直等待著騰空而起,翱翔天際,但是,由於客觀因素的影響,他的一生始終沒有真正地騰飛起來。

僅管如此,他也將劉備這樣一個曾經四處寄人籬下的人打造成了與曹、孫集團三足鼎立的一方帝王,也不愧是千古奇才。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書》、《資治通鑑》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