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洪武永樂大移民,一場歷時近50年的人類大遷徙!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不乏有人口大遷徙的事件發生,至於原因,大都是為了躲避戰禍,抑或是自然災害來臨,令原本生活的地方失去了繼續生存的條件,無奈之下,只好遠走他鄉討生活,這類人口大遷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人們一種自發主動的行為,我們姑且稱之為主動遷徙。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一種遷徙方式,那就是人們在原來居住的地方生活得好好的,同時也還有繼續生存下去的充分條件,但統治者為了某些原因,或滿足某種需要,而組織一部分人遷徙到原先設想劃定好的地方生存,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易地搬遷,這種遷徙方式可以說是一種被動行為,我們就姑且稱之為被動遷徙。明朝洪武永樂大移民就是這樣一次被動遷徙,而這背後,是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政治深意的。

洪武、永樂兩朝皇帝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地實施移民政策呢?這還得從元朝末年說起!

元朝末年可謂是我國曆史上最為動亂的時期之一,這主要是由天災和人禍兩方面導致的!

首先是天災。元朝末年,無情的天災猶如狂風捲落葉一般,在中原大地上任意肆虐橫行,水災、旱災、蝗災、瘟疫輪番而來,無情地摧殘折磨著可憐而又無辜的平民百姓,糧食欠收、家園被毀,百姓流離失所,死的死、傷的傷,不死不傷的,為了生存,也都到處逃荒避難去了,最終導致了河南、河北、山東、兩淮等中原腹地人口銳減、田地荒蕪,出現了“村莊城邑多成荒墟”的景象。

而我們都知道,打仗是要受傷死人的,更何況是在短兵相接的古代,戰場救護醫學水平又低,雙方致死率就更高了,更為嚴重的是,作為元朝統治階層的蒙古貴族,歷來都有屠城的“光榮傳統”,而根據《元史。順帝本紀》記載,元朝政府在鎮壓農民起義軍時,採取的就是‘’拔其地、屠其城‘’的政策,因此,在戰亂中失去的人口就更多了。

我們都知道,我國曆來是農耕文明古國,農業是國家的根本,要發展農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夠土地和勞動力。可不巧的是,20多年來的兵荒馬亂和天災連連,受災最大的正是作為農業發展的核心區域、糧食主產區的河南、河北、山東、兩淮等中原腹地,當時,這些地方土地倒是很充足,但由於人口急劇減少,勞動力就成了當時制約農業快速發展復甦的致命因素。

因此,為了儘快恢復農業生產,補充勞動力就成為了關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明太祖朱元璋經過深思熟慮,最終將勞動力補充來源鎖定在了山西。

朱元璋為何要將勞動力補充來源鎖定在山西呢?這是由當時山西的自然條件所決定的!

當元朝末年中原地區兵荒馬亂天災不斷之時,山西卻又是另外一番光景,那些年,以上這些災難都很少波及到山西,可以說是風調雨順豐收連連,經濟相對繁榮,人口不減反增,再加上中原地區逃難的人很大一部分都來到了這裡,因此,這裡的人口增長速度就更快,據《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四十》記載,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人口為189萬1千多人,河北為189萬3千多人,而山西人口卻高達403萬人,竟然比兩省之個還多,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省。

這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將勞動力補充來源鎖定在山西的根本原因所在。

3。洪武大移民

洪武六年(1373年),隨著山西和真定(今河北正定)一批老百姓遷徙到安徽鳳陽,洪武大移民正式拉開序幕。

以上就是洪武移民的來龍去脈,接著就是永樂大移民。

4。永樂大移民背景

永樂大移民的背景我們還得從“靖難之役”說起!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由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

“靖難之役”歷時4年,最終以建文帝朱允炆徹底失敗,其人不知所蹤,朱棣如願以償登上皇位告終。

前面我們就說過,戰爭是要死人的,尤其是古代那種短兵相接的戰爭,死的人就更多了,再加上“靖難之役”中,燕軍所到之處,許多老百姓紛紛組織起力量,幫助政府軍抵抗南下的燕軍,待戰爭結束之後,這些曾經對抗過自己的百姓大部分都被朱棣報復性地屠戮掉了,而燕軍南下,經過的正是河北、河南、山東、皖北、淮北等中原大地,也就是說,洪武年間,朱元璋處心積慮地透過移民政策補充起來的人口,在“靖難之役”中又遭到了朱棣的巨大破壞,中原地區荒涼的局勢又再次加劇。

因此,朱棣在登上皇位之後,為了儘快恢復中原大地的農業生產,沿襲了父親朱元璋的移民政策,再次組織大規模的移民遷徙。

這次移民遷徙,朱棣同樣將目光鎖定在了受戰火破壞較小的山西。

於是,自永樂元年(1403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的15年間,朱棣又先後組織了8次大規模的移民遷徙,從山西遷徙出了大量的百姓,充實到受戰火侵襲嚴重的北平、河北、河南、山東、皖北、淮北等地。而朱棣這背後的目的,也和父親朱元璋相同,也就是儘快恢復農業生產,夯實國家發展的經濟基礎。

6。洪武永樂大移民的深遠影響

洪武永樂移民是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人類大遷徙行動,它歷時近50年,從山西遷徙出了數以百萬計的人口充實到各地,其規模最大、範圍之廣、耗時之久,可謂空前絕後、曠古爍今!

這次大遷徙大移民,不僅使當時的人口分佈更加合理,更是加速了當時移民與當地土著居民在文化上、習俗上的交流融合,為大明帝國的繁榮富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參考資料:《元史。順帝本紀》

《明太祖實錄》

《明史?成祖本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