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UFO古代就來過地球?中國歷史上的“外星人”記載。

UFO這事,全世界都傳的挺邪乎。

我們的老祖宗也沒閒著,最近寧衰人翻了一下,其實世界各地有很多古代UFO的記載,於是蒐集了一些關於中國古代文獻上對外星人的記載,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三國時期的火星人

《搜神記》東晉時的幹寶所著,記載了一件外星人造訪地球的事。

三國時期東吳,一群小孩在一起玩耍,突然來了一個長相奇怪,穿著青色的緊身衣的奇怪小孩,年紀看起來六七歲,因為長相奇特,人們就圍上來問他來歷:你是誰家的小孩啊怎麼都沒見過你?

根據記載的過程這外星小孩傳遞了兩個資訊:

他自火星的,看你們這裡很熱鬧,所以來看看。

還預言了,三國最後都歸於司馬氏。

最後很多人趕到的時候小童子說聲“走了”就飛上天空,地上的人抬頭看,只見一條長長白色的像一塊布一樣的帶子越飄越高,最後不見了。

原文:吳以草創之國,信不堅固,邊屯守將,皆質其妻子,名曰:“保質童子。”少年以類相與娛遊者,日有十數。孫休永安三年二月,有一異兒,長四尺餘,年可六七歲,衣青衣,忽來從群兒戲。諸兒莫之識也,皆問曰:“爾誰家小兒,今日忽來?”答曰:“見爾群戲樂,故來耳!”詳而視之,眼有光芒,爚爚外射。諸兒畏之重問其故。兒乃答曰:“爾恐我乎?我非人也,乃熒惑星也,將有以告爾。三公歸於司馬。”

諸兒大驚,或走告大人,大人馳往觀之。兒曰:“舍爾去乎!”聳身而躍,即以化矣。仰而視之,若曳一疋練以登天。大人來者,猶及見焉。飄飄漸高,有頃而沒。時吳政峻急,莫敢宣也。後四年而蜀亡,六年而魏廢,二十一年而吳平:是歸於司馬也。

宋朝時期的外星人

《宋史五行志》中也有記載,在宋乾道六年的時候,西安出現了一個怪物,人身雞首。高約三米,大白天從高空中降落下來,在田野上行走,還試圖與人交談。現在看來,這可能是個戴著雞形頭盔的外星人。

清朝時期的UFO

清朝光緒年間,吳友如一幅畫叫《赤焰騰空》,畫上畫的是在南京城南一條街上,很多人抬頭看天空上的一團火焰,還在畫上記載著;“九月二十八日,晚間八點鐘時,金陵城南,偶忽見火毯一團,自西向東,形如巨卵……”記載的詳細又生動,基本上記錄一場很多人看見UFO的畫面。

這個畫算是一個目擊報告。火球掠過南京城的時間,地點,目擊人數,火球大小,顏色,發光強調,飛行速度以及各種猜測又不得其解,皆有明確記述。吳友如1884年在上海創辦我國第一份時事畫報《韓熙載》。他的許多畫都記錄了當時的新聞,並配以文字說明。

堯舜時期的外星飛船

東晉《拾遺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週而復始,名曰貫月查,亦謂掛星查,羽人棲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則如冥矣。”說的是堯在位30年的時候有一個巨大的船出現在海上,上面有帶羽毛的人棲居在上面。夜裡船會發光,像月亮一樣。是不是在採集海洋的生物資料?

北宋時期的外星飛船

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中也有類似記載:“嘉中揚州有一蚌甚大,天晦多見。初見於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又後在新開湖中,凡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餘友人書齋在湖上,一夜忽見其蚌甚近,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線。俄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燦然不可正視,十餘里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類同,熒熒有芒焰,殆類日光。崔伯勖曾為明珠賦,伯勖高郵人,蓋常見之,近歲不復出,不知所往。樊良鎮正當珠往來處,行人至此往往維船數屑以待觀,名其亭為玩珠。”

意思是一個特別大的外形像蚌一樣的東西,經常在不同的湖裡出現,居民經常看見,有一天離人們很近,一開門發出的光像白晝一樣,十餘里都能看到。最後沒有再出來,不知道去哪兒了;很可能是外星人採集完了之後離開地球了。

估計這兩個是同樣的一批外星人。

漢代的UFO猜測

《資治通鑑》漢安帝永初二年,秋七月,太白入北斗。太白星就是金星,它有自己的執行軌道,突然到北斗七星的位置,就很奇怪,因此可以猜想這是一個發白光、可在行星之間飛行的物體。

明代的不明發光體

《明史·五行志》記載:“萬曆二十三年九月癸巳夜,永寧有火光,形如屋人,隕於西北。永昌、鎮番、寧遠所見同。”意思有一個發光的物體墜落到西北,相距幾百公里的三個地方都能看見。

按照推算,應該是公元1595年10月26日。甘肅境內的大範圍的UFO活動事件按照記載,這玩意是沿絲綢古道上空自東南向西北飛行的,跨越了幾乎整個河西走廊地區。這次所見UFO形體龐大,像一幢房屋大小。最先在武山縣上空出現,然後快速向西北方向飛行。

古人對UFO的記載很多,有些記錄甚至出現在《資治通鑑》這裡官方資料中,因此可信度還是很高。至於其他史料記載的不明飛行物和外星人接觸事件就更多。不知道小夥伴們如何看待這些記載呢?

【如廁小品,歷史趣聞】

【關注寧衰人,扯淡不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