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歷史上的皇帝一般有廟號和諡號,那隋文帝的廟號和諡號分別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一般有廟號和諡號。舉個例子,大漢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他廟號就是太 祖,諡號就是高皇帝。所謂的“漢高祖”,其實是約定成俗的叫法,劉邦的正式稱呼,應該是大漢太 祖高皇帝。再舉個例子,大名鼎鼎的漢武帝。他的廟號是世宗,諡號是孝武皇帝。他的正式稱呼,應該是大漢世祖孝武皇帝。

在漢朝到唐朝的初年,皇帝的諡號,一般是一個字,頂多再加上一個”孝“字通諡。比如著名的隋文帝,就是大隋高祖文皇帝。隋煬帝也有高階大氣上檔次的廟號和諡號,就是大隋世祖明皇帝。

大唐建國之後,李淵也給父親和祖父追封了廟號和諡號。李淵的爺爺李虎,被李淵追封為太 祖景皇帝。李淵的爸爸李昺,被李淵追封為世祖元皇帝。李淵駕崩之後,李世民尊皇考廟號為高祖,諡號曰武皇帝,由於李淵當過太上皇,所以又被追諡曰“太武皇帝”。李世民駕崩之後,李治尊皇考廟號曰太宗,諡號曰文皇帝。

在李世民之前,除了大漢孝光武帝劉秀之外,諡號很少有超過兩個字的皇帝。唐高宗給皇考追諡曰太宗文皇帝,也是非常尊貴的諡號了。原因很簡單,經天緯地曰文,一個文皇帝的諡號,可以說是非常高階大氣上檔次了。

李世民駕崩之後,唐高宗李治當朝。李治廢了王皇后,改立武媚娘為皇后。武媚娘為了賣好媳婦人設,就對唐高宗說:“陛下能富有四海,妾能母儀天下,那都是高祖太武皇帝和太宗文皇帝的功勞。沒有高祖和太宗披荊斬棘創立大唐基業,哪有我們今天的好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孝敬高祖皇帝和太宗皇帝。”

圖為寇振海老師飾演的李淵劇照,感謝原作者寇振海老師

李治聽老婆一說,就問武皇后說:“朕敬天法祖,春祭秋祀,不曾怠慢,難道這樣還不夠孝順嗎?”

武皇后接過話茬,對李治說:“敬天法祖,春祭秋祀,還不足以體現對祖宗的孝心。高祖太武皇帝晉陽起兵創立大唐基業,又建立了大唐的典章制度,文治武功皆是上上之選。武字諡號,只反應了高祖的武德,體現不出高祖的文治。這就等於是埋沒了高祖的文治,這就是對高祖的不孝。”

李治覺得老婆說的有道理,武皇后又接著說:“太宗文皇帝是太原起兵原從,他老人家一路南征北戰。擒薛仁杲,破劉武周,俘竇建德,降王世充,擊敗突厥生擒頡利,打吐谷渾嚇死慕容伏允,破高昌設定州縣。太宗皇帝文治武功皆是聖主,文字諡號只體現了太宗的文治,沒有體現出太宗的武功。這就等於是埋沒了太宗皇帝的武功,這就是對太宗皇帝的不孝。”

李治覺得老婆說的太好了,覺得自己確實不夠孝順。李治趕緊把禮部和太常卿召進宮中,把武媚娘對自己說的話,又對禮部和太常卿說了一遍。李治讓禮部和太常卿趕緊想辦法,給高祖和太宗重新定諡號。

禮部和太常卿回去之後,馬上召開聯合辦公會議。禮部和太常卿按照李治和武皇后的意思,給高祖重新擬定了一個諡號曰“神堯皇帝”。堯是上古聖君,李淵的新諡號,意思是說李淵像上古的堯舜禹湯一樣神聖英明。李治覺得這個諡號好啊,就搞了一個高階大氣上檔次的儀式,追諡爺爺李淵為“大唐高祖神堯皇帝”。

圖為張豐毅老師飾演的李世民劇照,感謝原作者張豐毅老師

李治和武媚娘吃飽了沒事幹,上趕著給先帝改諡號。李治和武媚娘為了顯示孝順,給祖父和父親追加諡號。後世的大唐皇帝,也有樣學樣,給祖宗增加諡號。到了唐玄宗的時候,李淵的諡號又兩次加封,變成了“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世民的諡號,也是兩次加封,變成了“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李淵和李世民的諡號那麼高階大氣上檔次,後世的皇帝諡號短了,那多沒有面子啊?於是乎,李治的諡號,就成了“天 皇大聖大宏孝皇帝”。李顯的諡號,就成了“孝和大聖大昭孝皇帝”。李旦的諡號,就成了“元真大聖大興孝皇帝”。李隆基的諡號。就成了“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從李治吃飽沒事幹,亂加諡號開始,唐朝的皇帝諡號,就越來越長,越來越不靠譜了。唐朝的皇帝諡號那麼長,那麼高階大氣上檔次,接下來的朝代,皇帝諡號要是 短 了,那多沒面子啊?於是乎,趙匡胤的諡號,就成了“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趙光義的諡號,就成了“神功聖德文武皇帝”。趙匡胤哥倆,好歹也是有本事的,他們的諡號高大上一點,也還說得過去。就連宋徽宗那樣的亡國之君,諡號也是“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圖為李治廷老師飾演的李治劇照,感謝原作者李治廷老師

大家看看,宋徽宗作為皇帝裡面垃圾中的戰鬥機,居然也有這麼高階大氣上檔次的諡號了。我就覺得奇怪了,宋徽宗這麼一個極品皇帝,子孫後代給他追封這樣的諡號,難道不會覺得臉紅嗎?

再後來,皇帝的諡號是越來越長了。舉個例子。清朝的努爾哈赤,諡號是“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皇太極的諡號是“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皇帝的諡號長了,對於普通的歷史愛好者沒有影響。我們這些學歷史的人,可就苦逼了。我們讀書的時候,皇帝的諡號要考的,要考就必須背諡號。我們背唐朝以前皇帝的諡號,非常輕鬆,比如說劉徹,就是孝武帝。背唐朝以後皇帝的諡號,可就苦不堪言了。

我讀書的時候,只要一背皇帝的諡號就頭疼啊。每當我頭疼的時候,就會恨透了李治和武媚娘夫妻二人:“你們兩公婆吃飽了沒事幹,可害苦了我們這些學歷史的學生啊!”

參考書目:《漢書》《隋書》《新舊兩唐書》《資治通鑑》《唐會要》《宋史》《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