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古代的傳國玉璽到底有什麼作用為何秦始皇會將傳國玉璽送給大臣呢?

古代封建社會雖然是帝制家天下,但也是講究君權神授的,諸如皇帝被稱之為天子,意思是指自己是被老天爺所派遣的,自己是神在人間的代表,是來到凡間教化眾生的,作為子民要遵從皇帝的指示去做。

既然是講究君權神授,那麼肯定還會在其他方面有所體現,比如說秦朝流傳下來的傳國玉璽,就被賦予了特殊意義。

史書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以和氏璧造傳國玉璽,上書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因此“自秦以後,相傳以為受命璽。得其璽也,遂傳以為真有受命之符;無是璽也,乃至目之為‘白板天子”。

“天下之人,遂以為帝王之統不在於道而在於璽,以璽之得失為天命之絕續,或以之紀年,或假之建號”。

意思就是說秦朝的傳國玉璽在後世很重要,它的重要性不在於它的材質它的年代,而在於他象徵著正統之意,皇帝擁有他就是正統所在,就是天命所歸。

像西晉滅亡以後,東晉衣冠南渡之初,因為沒有秦朝的傳國玉璽,所以當時世人諷刺東晉皇帝為白板天子。

傳國玉璽代表的正統性,一直延續到宋代,在宋哲宗紹聖五年,咸陽一個老百姓發現了一塊玉璽,上交給了朝廷,宋哲宗就召集了翰林院、御史臺、禮部等商議,畢竟傳國玉璽意味著正統所在,所以結果很明顯了,大家都認為是秦朝的傳國之寶,於是宋哲宗“擇日祗受”,並改年號為元符。

不過宋朝以來,隨著科學的進步,諸如天文曆法、算學、地學、農學等在秦漢時期屬於是數術,也就是說屬於是神學一類的,與五行之說是同屬一類,到了宋代以後呢,則是從其中分化出來,等於是科學與迷信的分家。

像漢代的《史記》裡面既有《天官書》和《曆書》,也有具有方術色彩的《龜策列傳》和《日者列傳》。

到了北宋文豪歐陽修寫《新五代史》之時,就取消了自《漢書》以來諸史沿襲的《五行志》,以《司天考》代之。

所以雖然宋哲宗與一眾大臣興高采烈的又是認為是真的傳國玉璽又是改元的,但士大夫並不相信這一套,像李心傳和趙彥衛等人都認為,真正的秦朝傳國玉璽早就毀於漢末董卓之亂。

因此自宋朝開始,雖然上層還玩以傳國玉璽來以示正統的把戲,但當時士大夫已經開始對傳國玉璽就等於是正統的說法有所質疑,像劉恕就曾向司馬光坦陳他的觀點:“正統之論興於漢儒,推五行相生、指璽紱相傳以為正統。是神器大寶,必當扼喉而奪之,則亂臣賊子,釋然得行其志矣”。是將這種說法全盤否定,雖然其他宋儒沒有將其全盤否定,但也認為不能將傳國玉璽神化,不能簡單的將傳國玉璽定為擁有它就等於是正統一般的性質。

因此自宋代以後,秦朝的傳國玉璽神化作用開始一落千丈,也就是在元朝初期發揮了一把最後的餘熱。

在元朝至元三十一年元世祖忽必烈駕崩以後,當時皇位的主要競爭者是英年早逝真金太子的長子晉王甘麻剌和三子鐵穆耳,雖然甘麻剌是真金長子,但忽必烈生前有意傳位於鐵穆耳,所以兄弟二人是勢均力敵,歷經三個多月仍無法確定皇位繼承人。

後來鐵穆耳逐漸佔據上風,御史中丞崔彧又將一枚據說是得自木華黎後人家中的傳國玉璽獻給鐵穆耳的生母皇太妃,鐵穆耳徹底佔據上風,最終在重臣伯顏和玉昔帖木兒的支援下繼承帝位,是為元成宗。

到了明清時代,統治者對於傳國玉璽的也不是那麼重視,其神化代表正統之意徹底消失。

像弘治十三年,陝西巡撫獻給朝廷發現的一枚疑似秦朝傳國玉璽的玉璽,禮部尚書傅瀚認為:‘竊惟璽之用,以識文書、防詐偽,非以為寶玩也。自秦始皇得藍田玉以為璽,漢以後傳用之。自是巧爭力取,謂得此乃足以受命,而不知受命以德不以璽也。故求之不得,則偽造以欺人;得之,則君臣色喜,以誇示於天下,是皆貽笑千載”。

弘治帝聽到以後,很是贊同,並沒有用此玉璽。

天啟四年,又發生類似的事情,當時河南巡撫程紹上書朝廷,其中有句話很是透徹:“且至尊所寶,在德不在璽”。

到了明末,關外的皇太極在統一蒙古過程中,擊敗了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其殘部獻出一枚傳國玉璽,不知是真是假,但皇太極宣稱是真的,但也到此為止了,並沒有大肆宣傳自己得到秦朝傳國玉璽是為正統等等的,這說明這時期的傳國玉璽已經沒有什麼政治作用了。

到了清朝入關以後,乾隆帝這位實際在位時間最長,活的最久的皇帝,對於各方面都有所涉獵,關於傳國玉璽,也有一番自己的見解。

乾隆帝認為所謂秦朝的傳國玉璽可以代表正統所在,壓根是不對的,因此說道:朕嘗論之,君人者在德不在寶。寶雖重,一器耳;明等威、徵信守,與車旗章服何異。德之不足,則山河之險、土宇之富,拱手而授之他人,未有徒恃此區區尺壁足以自固者。

就這樣乾隆帝的發言,代表了當時朝廷的態度,將傳國玉璽自宋代以來慢慢下降的神化地位徹底否定。

從此以後秦朝的傳國玉璽再無政治意義,但就文物價值來看,實屬一顆稀世之寶,但歷朝歷代真真假假的傳國玉璽,使人辯之不清,到底是被毀了呢,還是隱藏在世間某個角落呢,已是成為千古之謎,讓人只能在傳說故事之中,回味這件稀世之寶了。

最後再說一下,秦朝的傳國玉璽材質有所爭議,一說是為和氏璧所造,一說是為藍田玉所造,並沒有蓋棺定論,所以文章中材質一說引用了兩種說法,還望大家注意哈。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