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解決航空航天卡脖子問題!季華實驗室成功研製了這項裝置!

近日,季華實驗室金屬增材製造團隊自主研發的JHL600超大幅面SLM金屬3D列印裝置,實現了首次近30小時的穩定執行,並完成了第一版316L不鏽鋼材料工藝測試樣件的列印任務,在裝置成形效能及微觀組織一致性方面均滿足了測試標準。這意味著,

航空航天發動機大尺寸關鍵零部件增材製造的“卡脖子”問題有望被佛山解決

一年申請10餘件發明專利

裝置已具備列印功能

“這臺超大尺寸金屬3D列印裝置,可實現最大成形尺寸達800x600x600mm。”JHL600金屬增材製造裝置專案相關負責人介紹,僅僅經過一年多的不斷努力,裝置開發小組完成了從結構設計、光學設計、水電氣設計,加工採購,到工控機及切片軟體的自主開發、安裝除錯及一系列軟硬體聯調工作,突破了多項交叉學科難題,

並已申請了10餘件發明專利,並且已獲得1件發明專利授權及2件軟著授權

裝置開發成員同裝備實拍合影。

要完成這一專案並不容易。該負責人介紹,團隊為此完成了260餘張機械設計圖紙、100餘張電氣原理設計圖紙、一整套自主開發PLC控制程式、500餘種外購件選型採購記錄、9000餘行切片軟體原始碼以及26000餘行工控機軟體原始碼。也正是如此複雜的排列組合,

使得季華實驗室一舉躋身全球最大幅面鐳射選區熔化裝置行列

據瞭解,該裝置利用雙構建倉可快速切換概念、多鐳射同步掃描、自適應雙向鋪粉、永久過濾系統及閉環粉末迴圈系統等高效模組式設計,配合自主開發的軟體,實現了列印效率的提升,同時也提高了裝置執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將解決航空航天發動機大尺寸關鍵零部件增材製造的“卡脖子”問題

接下來,團隊將繼續開展裝置微調、工藝最佳化等一系列研發工作,完成多材料、大尺寸、複雜結構列印工藝的開發,推進超大尺寸3D列印裝置的工業化。

第一季度“開門紅”

多個研究團隊有進展

季華實驗室金屬增材製造研究團隊,主要面向航空航天、燃氣輪機、核電等國家戰略重點領域增材製造產品研製的重大需求,從材料、關鍵裝置、工藝及產品應用出發,進行創新性研究,以工程化及產業化為聚焦點,解決相關行業在關鍵零部件設計及快速開發方面的卡脖子技術難題。

今年第一季度,實驗室還有不少研究團隊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和進展。3月上旬,季華實驗室智慧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的智慧機器人基礎性關鍵性技術研究專案團隊中,以黃秀韋博士、劉振博士為代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有多項相關成果被國際知名期刊錄用,包括無模型自適應滑模控制策略、非理想驅動情況下直線超聲電機並聯動力學建模與分析等研究成果。

更早些時候,2月28日,季華實驗室先進遙感研究室在實驗室園區進行了高整合度遙感時空譜資訊同步獲取裝置搭載多旋翼無人機的飛行試驗。此次試驗完成了對實驗室一期工程外輪廓三維影像以及高光譜資訊的同步獲取,地面及高程解析度均達到釐米級。

去年底,該研究室就在廣東陽江市合山機場,成功完成了團隊研製的首臺航空遙感載荷裝置——有人機載高整合度遙感時空譜資訊同步獲取裝置的首次飛行試驗。該裝置能在同等的空間與時間系統裡,採集形態、狀態、光譜等不同方面的地物資訊,實現了業內首創。

佛山釋出編輯部

責編:梅玉珊

審校:劉燕君、馮海茵

【來源:佛山釋出】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