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中國光學城”之祖,換血失敗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市界(ID:ishijie2018)

,作者:董溫淑,編輯:雷彥鵬,原文標題:《中國相機大佬墜落》,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江西省上饒市,被稱為“中國光學城”,全球50%的光學鏡片,都要在上饒光學產業園中加工後再流入市場。

產業園中有座“地標”式建築——鳳凰光學總部大樓。重要的地理位置,顯示著這家公司曾經的地位。

如果說上饒是中國光學的重鎮,那麼鳳凰就是上饒光學產業的濫觴。

1997年就上市的“中國光學第一股”鳳凰光學,輝煌早已不再,近期又遭遇了一場失利——

近五年內的第二次重組失敗。這次重組原本被視為鳳凰光學的“換血”自救。

在連續5個跌停後,6月6日,鳳凰光學股價小幅上漲。截至當日收盤,市值為52。4億元,較半年前的最高點已蒸發了121億元。

“換血”失敗

鳳凰光學本想透過資產重組獲得“新生”,但這一次又失敗了。

2021年9月30日,鳳凰光學釋出資產重組預案,計劃“戰略性退出光學器材行業”,

並將未來業務定位於半導體外延材料。

從重組預案可以看出,鳳凰光學原本將這次重組視作一次“換血求生”。

具體來說,交易方案分為重大資產出售、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募集配套資金三部分。

鳳凰光學第一步計劃以現金方式將旗下的光學器材資產出售給中電海康或其指定的子公司,出售資產包括鳳凰科技、鳳凰光學日本、協益電子、鳳凰新能源四家公司的股權,擬出售資產預估值為6億元~8億元。

接著,鳳凰光學向國盛電子、普興電子原股東發行股份,分別收購兩家標的的100%股權,擬購買資產的預估值範圍約為 43億元~53億元。

最後,鳳凰光學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補上收購所需的資金缺口,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交易價格。

中電海康是鳳凰光學的直接控股股東,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直接持有鳳凰光學47。16%股權。同時,中電海康又是中國電科的全資子公司。

不過,這三步中,

最終連第一步都沒有走完。

4月26日,鳳凰光學釋出了重組終止前最後一次釋出進展公告,寫到其基本完成了本次重組交易的審計、評估、法律等現場盡調工作;接著在5月28日就公佈了擬終止公告。

對於終止的原因,鳳凰光學在公告中稱:

“交易相關審批和備案工作未能取得上級主管部門的同意。”

資本市場曾對這個重組預案展露熱情。預案公佈後,鳳凰光學連續收穫了11個漲停。不過,曾經有多熱鬧,現在就有多淒涼。從釋出擬終止公告的前一天開始,鳳凰光學連續5個交易日跌停。

這是鳳凰光學近五年內第二次資產重組失敗。

2017年5月,鳳凰光學釋出公告,計劃把海康科技裝入上市公司,向海康科技全體股東發行股份,購買後者的100%股權。

海康科技也是中國電科間接控股的企業,主營智慧控制器、物聯網產品、智慧裝置業務。重組預案寫道,重組完成後,鳳凰光學將具備與光學加工相關的電子研發製造能力,有助於公司戰略轉型為生產“鏡頭、影像模組等高附加值的光學核心部件”。

不過,4個月後,上述重組宣告終止。

輝煌屬於曾經

鳳凰光學曾是國產光學產業的一顆“明星”。

提到單反相機,多數人腦海中出現的是尼康、佳能等國外巨頭。鮮為人知的是,

曾有一個國產品牌衝出了國門,年產1/3的相機被出口到30多個國家。

這個曾經的國產相機之光,就出自鳳凰光學。

鳳凰光學的前身是1964年開始籌建的江西光學儀器總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鳳凰”牌相機曾紅遍大街小巷,需要憑票購買,且一票難求。

曾在鳳凰光學工作過8年、歷任鳳凰光學黨委秘書、宣傳部長、營銷公司副總經理等職位的桂旭江告訴市界:“90年代時,在大概10年的時間裡,舜宇都是鳳凰光學的‘小弟’,鳳凰光學自己生產不完的一些玻璃鏡片,交給舜宇生產。”

曾經的“小弟”舜宇光學,如今已是光學龍頭廠商。事實上,江西上饒光學產業園園區中的幾百家光學廠商,幾乎都曾與鳳凰光學有過業務上的聯絡。

彼時,鳳凰光學代表了國內光學行業的最高技術水平,其他光學廠商還曾把鳳凰光學的工人挖來,用以推動新工藝的發展。

桂旭江向市界回憶到,

當時鳳凰照相機全套鏡頭配下來價格在1200元左右,

相比佳能、尼康動輒幾千上萬的售價便宜了許多。

1997年,江西光學儀器總廠發起籌建了鳳凰光學,同年鳳凰光學上市,

成為我國“光學第一股”。

從那開始,鳳凰光學逐漸走上“大光學”道路,業務從相機整機拓展到元件代工服務。

桂旭江稱,鳳凰光學上市時,時任董事長王朝松提出了“融入大道、佔領兩廂”的發展路線。

所謂“大道”是指“大光學”戰略,即公司業務向光學代工多個產業鏈環節輻射,“兩廂”則是指中低檔相機和鏡頭兩大產品製造業務。

當時,鳳凰光學管理層意識到單純在相機市場,國內企業缺乏雄厚的技術積累,並不佔據優勢。因此,

選擇向光學產業鏈縱深突破,著眼於相機之外更豐富的應用市場。

“相機不行沒有關係,相機倒下去,那只是一個10億產業,面前的光學代工業是千億萬億的大產業。”桂旭江稱。

從2000年開始,數碼相機大量普及,消費級產品售價可降至千元以下,對鳳凰光學所處的中低檔膠片單反相機市場造成了極大衝擊。不過,

鳳凰光學憑藉光學代工的業務獲得了一線生機。

值得一提的是,這時的鳳凰光學進行了管理層調整,王朝松於2000年夏辭職,新上任的領導層延續了他的“大光學”戰略,一度帶領鳳凰光學打進全球光學代工的第一佇列。

一個標誌性的時間點是2004年,鳳凰光學透過承接國外品牌光學玻璃的加工業務,實現銷售收入6。04億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就在同一年,同樣從事中低檔國產單反相機生產的上海海鷗則無奈停產,成為了記憶。

2009年時,鳳凰光學位居“世界光學球面配套產業前五強”。這一年,鳳凰光學營收9。34億元,歸母淨利潤達到了4678。54萬元。次年,其歸母淨利潤更是達到了5486。16萬元。

回頭看,這是鳳凰光學最後的輝煌。

失去的十年

嚐到“大光學”甜頭的鳳凰光學在光學加工之路上狂奔,營收在2011年繼續衝高到14。83億元。

不過,公司的利潤卻越來越薄了。

2011年,鳳凰光學的歸母利潤同比下滑91。6%,2013年,遭遇上市以來第一次年度虧損。整體來看,近10年來,鳳凰光學都業績不振,在虧損的邊緣徘徊。

2022年一季度,鳳凰光學營收為3。9億元,歸母淨利潤為-0。13億元,再次陷入虧損。

作為曾經的龍頭,鳳凰光學的業績和市值,都已經被此前的“小弟們”反超。

這也解釋了鳳凰光學頻頻重組的原因——

鳳凰光學曾引以為傲的光學鏡片加工服務,已經難以實現突破式的增長。

鳳凰光學還於2013年、2019年先後收購了鋰電芯、智慧控制器這兩大與光學主業無關的相關資產,努力拓展業務範圍。

昔日龍頭無奈“換血”、跨界,對此桂旭江分析稱:“鳳凰光學曾經擁有了最好的時間段,也擁有了最好的機會。但遺憾的是,‘融入大道’的路被走窄了。”

光學市場按照終端應用領域進行分類,手機、車載、VR/AR等新興領域對光學技術要求更高,投影儀、科教用顯微鏡等傳統應用領域對技術要求較低。

而鳳凰光學所生產的大部分產品,目前仍侷限於傳統光學應用場景中,在手機、車載鏡頭、攝像模組等先進產品市場積累不足。

以手機攝像模組為例,據東吳證券調研,2022年1至2月,國產光學企業舜宇光學、歐菲光在全球手機攝像模組市場排名分列第二、第三名,市佔率分別為13%、11%。與之相對比,鳳凰光學市佔率較小,被歸在了“其他”之中。

“低端的光學鏡片加工技術含量並不高,也就不斷有企業加大投資,不斷有工廠來分一杯羹,鳳凰的利潤越來越薄了。”桂旭江向市界分析道。

所謂的“起了大早,趕了晚集”,大概就是如此。

在鳳凰光學重組終止的說明會上,公司管理層表示:

“當前上市公司的業務方向是圍繞物聯網應用的光電產品與方案,公司發展的規劃和決心都是明確的。”

“折騰”了十多年,鳳凰光學又回到了老路上。

“和上海海鷗、北京長城等同期成立的相機企業相比,鳳凰畢竟穿越風雨活下來了,讓人不忍苛責;但曾經這麼領先的企業,發展到如今需要‘換血’的地步,確實令人痛心。”桂旭江感嘆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市界(ID:ishijie2018)

,作者:董溫淑,編輯:雷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