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突發,又一巨頭出事:高管“團滅”

屬於老牌婚戀交友平臺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

“根本沒有用過世紀佳緣、百合網和珍愛網等傳統的婚戀網站,感覺是上一輩人的相親方式。”不少年輕的單身人士都這麼表示。若不是世紀佳緣又一次因為出事上熱搜,很多人都已經將它遺忘到記憶的角落。

超過2億單身人群仍在期待他們的愛情,但是脫單方式可謂五花八門:社交平臺、劇本殺、社群……年輕人雖然孤獨,但社交需求確實在逐漸侵佔婚戀需求的市場。

由於結婚心態和交友目的發生改變,年輕一代的社交需求和戀愛途徑正變得更加多樣化。年輕人的新需求導向,其實也是其他玩家進軍婚戀市場的機會。

單身人群也期待有人幫他們擺脫孤獨,兌現愛情。

消失的傳統婚戀網站

世紀佳緣又出事了。

7月18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爆料稱,世紀佳緣公司CEO、COO、CFO和幾個VP同時“消失”。

對此,世紀佳緣相關人士很快出來闢謠,表示實際情況並非網路截圖所說,現公司確有個別管理層因個人原因,正在配合司法機關調查,相關資訊以司法機關公佈為準。董事會已授權相關人員行使相應職責,公司業務運營一切正常。

世紀佳緣的控股股東復星國際也確認:“百合佳緣個別管理層,因個人涉嫌職務侵佔,目前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拘留措施。”復星國際還表示,新管理團隊將很快上任。

這幾年,世紀佳緣經常會處於輿論中心。

公開資料顯示,世紀佳緣成立於2003年10月8日,於2011年5月11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當時被稱為“中國婚戀第一股”。

2015年12月,百合網全資子公司收購世紀佳緣,世紀佳緣隨之私有化退市。此後,世紀佳緣與百合網正式合併,更名為“百合佳緣”,成為網路婚戀市場的“巨無霸”。據證券日報報道,從市場份額來看,合併後的百合佳緣佔有40%的市場份額。

今年5月,百合佳緣再次更名,為“復愛合緣集團”。其官網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4月底,復愛合緣集團累計擁有註冊使用者超過4億,月均活躍使用者1110萬,全國線下門店數量超過200家。

然而,這家賽道龍頭的日子卻並不好過,尤其是合規的問題,世紀佳緣一直飽受困擾。

去年年底,世紀佳緣就被媒體曝出線下門店存在會員隱私資訊在後臺“裸奔”等問題,此外,會員資訊造假、平臺監管不力等問題也屢次被媒體曝光。

線下紅娘誘導消費、簽訂霸王合同成為世紀佳緣長期被詬病的焦點。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關世紀佳緣的投訴量達到5172條,其中包括誘導消費、合同欺騙、拒不退款等。

而且,如世紀佳緣等婚戀網站一直是“殺豬盤”的重災區,網站的“實名制”形同虛設。騙子只需要花費幾十元便可獲得賬號,把自己偽裝成“完美的戀愛物件”,不少痴男怨女也因此掉進騙子的陷阱中。

世紀佳緣也曾想要有所改變。在百合網和世紀佳緣合併後,2019年,其相繼引入了紅娘直播、多屏互動等影片功能,全面擁抱影片化,但這些努力並不能緩解世紀佳緣們的焦慮。

如世紀佳緣這樣的相親網站現在不僅失去了使用者的信任感,也失去了資本的青睞,取而代之的則是青藤之戀、伊對等更細分的泛婚戀平臺,或者是陌陌、探探、Soul、Uki這樣的社交平臺。

年輕人拋棄了“世紀佳緣”

一代代婚戀配對、相親交友“產品”大變樣,呼應著年輕人不斷變化的婚戀觀。與其因適齡找人相親結婚,關注自我內心感受、生活幸福感的價值觀,逐漸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追求。

年輕人雖然“孤獨”,但“結婚”這個訴求好像變得沒那麼重要,在很多人看來,結婚並非人生唯一選擇。

他們可以在基金討論區發帖回帖、評論蓋樓尋找同好者;也可以在網路小組、問答社群中發現同路人;還可以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推銷自己;更可以在電子遊戲中組CP……當代年輕人總能透過各種渠道發現愛情。

一位90後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告訴鉛筆道,寧願選擇接受家長安排的相親,也沒有興趣使用過世紀佳緣類的婚戀網站。此外,他還是Soul的資深使用者,“靈魂社交”這個賣點確實觸動了他。相比去婚戀網站尋求愛情,透過社交方式收穫靈魂契合,更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確實,與婚戀網站的功利性、壓迫感相比,探探、Soul這類App的定位是交友,同時也存在戀愛的潛在可能性,似乎更加能夠迎合90後和00後的口味,這些優勢也讓它們吸引了大量學生和剛工作的年輕人。

並且,與婚戀網站連聊天都要收費相比,探探、陌陌、Soul等陌生人社交App,沒有婚戀平臺赤裸裸的目的性,往往還採取免費的模式。

“現在的社交平臺那麼多,微博、小紅書、豆瓣,只要想找,哪裡都能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按照興趣導向搜尋,質量還高一些。就算想找人聊天,免費的線上匹配平臺一抓一大把,為什麼還要花幾千塊找陌生人相親?”有使用者評論道。

年輕人現在的脫單方式可謂五花八門,其中就有去年火爆的劇本殺。在小紅書等平臺上,“脫單劇本殺”,“適合相親的劇本殺”等種草筆記,點贊量動輒上萬。無數博主親自講述,劇本殺是怎麼做成“相親局”的。有劇本殺門店的店主也表示,不少年輕人透過玩“情感本”的劇本殺變成了戀人,甚至有人專門為了“脫單”來玩劇本殺。

此外,銷售脫單盲盒、脫單漂流瓶的“脫單便利店”也在北上廣以及南京、成都、長沙等一二線城市興起。在這些便利店裡,年輕人們可以將自己的個人資訊、聯絡方式等放入漂流瓶,等待“有緣人”,也可以開啟別人的漂流瓶獲得資訊,與對方建立聯絡。

這種趣味性,是傳統婚戀網站所不具備的。

愛情的生意並不好做

不可否認,瞄向婚戀需求的產品仍有其價值。

根據艾媒諮詢釋出的《2021中國單身群體消費行為調查及單身經濟趨勢分析報告》,截至2021年Q2,在中國單身時長以年為單位的單身人士已高達73。01%,其中有43。60%的單身人士單身時長為3年以上,7。1%的人無戀愛經驗。

市場依然可觀,但缺乏一個高效和有趣的產品來服務他們的戀愛交友需求,讓線上戀愛變得靠譜,提高使用者的接受程度,成為婚戀行業必須面對的棘手考驗。“就像網購和線上教育,起初質疑它是否可靠、是否是騙子的人眾多,只要打磨好產品,接受它的人慢慢就多了。”一位從業者對鉛筆道表示。

這位創業者在這張產品考卷中列了三點答案:一是更為有趣,在玩法上新奇,設計多樣化的戀愛機制,讓使用者擁有更強的沉浸感;二是更為高效,將收集到的婚戀資料精準推薦給與之相匹配的使用者,縮短時間成本,提升配對成功率;三是建立品牌,與現有的其他產品區分,讓使用者認可其為一個正經的戀愛平臺。

近幾年,婚戀市場確實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創業模式,比如直播相親、影片相親。映客在2019年推出了“對緣”,主打影片相親;虎牙推出“伊起”、陌陌推出過“對對”、探探上線了“牽手戀愛”,甚至連抖音、快手等短影片平臺也增加過相親直播間。其中,“伊對”憑藉“直播+相親”模式躋身頭部。

除了模式的差別外,在產品層面,各家社交產品也會依據使用者心理,在產品機制、技術演算法、運營玩法等維度做一些考慮和設計,目的是儘量減少使用者主動篩選的過程,避免在不合適的人身上浪費過多時間;或者是讓“社恐”患者不再糾結,邁出戀愛交友的第一步。

當然,有了創新的玩法、模式是遠遠不夠的,社交APP是強運營驅動的,很多時候還得依賴於使用者運營推動使用者持續使用產品,而且要儘量避免低俗、惡劣的事件傷害產品口碑。

有觀察人士指出,無論是傳統婚戀網站還是走俏資本市場的新概念平臺,依靠資訊的不透明,甚至是虛假資訊,套取服務費,撐起自身商業回報的已然十分常見。更有平臺的商業模式已經從原本的服務形式轉變為金融、借貸等形式,積重成疾。

關於愛情的生意並不好做。尤其是如何讓年輕人相信:可以在這裡放心尋找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