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當領英的「假笑精英」,遇上「絕絕子生成器」

要幽默不要自戀有一種成功學是,從日常生活感悟深刻的職場智慧。還有一種成功學是,一個建議便能解決所有問題。精英遍地的領英也不能免俗。領英使用者 Tom Orbach 認為,在領英上病毒式傳播的帖子有一個共同點:以自我為中心,甚至有點自戀。因為討厭這種現象,他基於 10 萬多條最受歡迎的領英帖子,用 AI 做了個帖子生成器 Viral Post Generator,直譯便是「病毒帖子生成器」。

它的用法很簡單,輸入一個日常活動和一個建議,再確定或低或高的「尷尬程度」,就能一鍵生成一個裝腔作勢的勵志帖,讓偽成功學無地遁形。以自戀打敗自戀帖子生成器的具體效果如何?先來看幾個例子。

我輸入的日常活動是「醒來」,建議是「賺到 10 億」,將「尷尬程度」調到最大,結果是:「放鬆。如果你賺不到十億也沒關係。失敗很酷。但當我醒來時,在我面前失敗並不酷,兒子。」霸氣之餘有點欠打,此刻我或許就是早年浴血創業如今恨鐵不成鋼的富一代。

Twitter 網友@CKergaravat 輸入的日常活動是「閱讀我的郵件」,建議是「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在生成的帖子裡,他的郵件成為人人趨之若鶩的成功秘訣。

「我很佩服那些在職業生涯中閱讀我電子郵件的人……他們知道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其他的都不重要。需要我的建議嗎?早上 5 點開始新的一天,立即閱讀我的電子郵件。它會改變你的生活。只要確保你讀得好,其餘的就會隨之而來。」有人在關於「辭職」的帖子裡,上演打工人的魔幻現實主義,和領英積極向上的氛圍背道而馳:「我十歲的時候,我以為我的人生目標是創業。但今天,我終於明白了——我的命運是在我的餘生中每天都辭職。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今天早上辭職了,這是世界上最好的感覺。現在我想一直辭職。」

有人陰陽怪氣、冷嘲熱諷隔壁的應用,再來個歐亨利式結尾:「如果你想激發動力,那就刷 Twitter。我 18 歲時第一次刷 Twitter,我不知道我之前是怎麼活下來的。沒有什麼比這更好的感覺了!我希望我可以刷一整天併為此獲得報酬。因為憤怒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當然,還有一些更無厘頭的,比如「只需刷牙並磨舌頭。一旦你設法做到這一點,你將獲得 10 倍的薪水」。個人的體驗是,剛上手生成器時,確實覺得新鮮,但一番體驗下來,它已經有點讓人膩味了,走的依然是冷笑話、黑色幽默這一套,是經典的網際網路吐槽方式。

某種程度上,這和「絕絕子生成器」沒有什麼不同,都是模板化的寫作、堆砌梗的段子,帶著諷刺意味,給出似是而非的無用建議。因為介於荒誕與合理之間,所以才讓人啞然失笑。這倒也是 AI 對文字機械式解構後的一類常見風格。之前有一個看了 40 萬小時恐怖片的 AI,寫出的原創劇本集恐怖、幽默、懸疑於一身,全片金句頻出,不論是頗有文采的「他喝醉了卻被清醒所困」,還是陰間祝福「祝你買棺材有優惠券」。

建立者 Tom Orbach 表示,製作生成器部分是為了幽默,部分是為了批評領英上的自戀文化。身為一名增長營銷經理,他的領英簡介是「病毒式營銷是我的一杯茶」。所以,這個小小的惡作劇,也有些投機意味。十分應景的是,當帖子還在載入時,生成器會提醒道:「你將引爆領英!」

Tom Orbach 在去年 2 月就推出了這個生成器,可惜在當時無人問津,因為用的是比較小眾的希伯來語。今年 8 月 15 日,英文版的生成器在 Twitter 走紅,超過 100 萬人使用了這個生成器。

在社交媒體風靡近兩週後,生成器被專注領英業務的廣告公司 taplio 以未公開的價格收購。生成器下方附上了 taplio 官網的連結,吸引大家點選並獲得「真正的病毒式創意」。自古套路不長久,至少現在能夠起到引流作用。做不到比 AI 更幽默,至少不要更討厭雖然領英上的內容不全像 Tom Orbach 餵給 AI 的 10 萬篇帖子,但覺得領英部分內容太「自戀」的,不止是 Tom Orbach。Entrepreneur 雜誌總結,領英一些討人厭的熱門帖子有幾個共同點,包括句子之間的大量空格、陳詞濫調的建議、對成功或失敗的戲劇性敘述。最近就有一個「哭泣的 CEO」出圈了。

今年 8 月初,一家營銷機構的執行長在領英宣佈公司正在裁員,不光措辭有些矯情,還配上了他哭泣的自拍:「這將是我分享過的最脆弱的事情……我只是想讓人們看到,並不是每個 CEO 都冷酷無情,不在乎他/她什麼時候不得不裁員。」帖子發出一天內,獲得了 33000 多個表態和 6800 多條評論,有人稱其「這似乎是以犧牲生計的人為代價,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有人覺得與其哭泣不妨做些更實際的事安撫員工。

類似風格的帖子還有,認為你沒有那麼成功可能只是因為懶惰,使用「協同作用」等詞展示平庸的成就,誇耀自己為無家可歸者提供「何不食肉糜」式的建議,宣揚親人的患病經歷讓自己成為更好的商界領袖……

關於失敗的成功學。簡單來說,有些微博熱搜上「專家建議」的味道。從 2019 年起,Reddit 上有一個名為 LinkedIn Lunatics(領英瘋子)的版塊一直在跟蹤此類內容,目前擁有 12 萬多的成員。Fast Company 對此評論道:如果領英現在本質上與 Facebook 沒有什麼不同,它對專業人士還有什麼吸引力?

儘管吐槽了領英又從吐槽中牟利,Tom Orbach 自稱仍然是領英的忠實使用者,領英是他最喜歡的社交網路:「我喜歡它的積極性,但它時不時地太令人生畏了。我只是認為人們應該更真實,更少將自己視為思想領袖,更多地作為彼此的同事。」這個出發點,指向了一個問題——社交媒體上的自我身份焦慮。目前領英在全球有近 8 億會員,是外企員工、海歸和企業高管們習慣使用的職場社交平臺。使用者需要這樣的平臺,平臺也需要這樣的使用者。

大多數領英使用者頂著西裝革履的商務頭像,認真曬出「電子版簡歷」,羅列學校背景、工作經歷和獎項技能等等。然而 2020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34% 的受訪者在領英個人資料上有不同程度的造假,這和博眼球的帖子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網際網路呈現自我,乃至誇大自我,是基於人性需要,往往是不可避免的。Instagram、小紅書上經過修飾的精緻影象是這樣,鮮少被放在聚光燈下的領英也是這樣,只是現在被帖子生成器誇張地展現出來了。Medium 作者 Zander Nethercutt 在批評 Instagram 提出:「當一個重視形象高於實質的社會,遇到一個由前者主導的媒介時會發生什麼?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就明白,我們所描繪的形象比我們的真實身份更重要。」這段話似乎適用於每一個社交平臺。我們需要展示一個個人品牌、一個比真實身份更好的形象。只是,當所謂的套路或者公式被 AI 拆解,化身你手指輕點幾下的帖子生成器,反而覺得一切都很索然無味。

iPhone 14 體驗:iPhone 13 的軀殼,但核心看向 Pro

全球首撞!新 Apple Watch 車禍檢測真能救命嗎?

當領英的「假笑精英」,遇上「絕絕子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