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從爆款叉車到智造物流,安歌科技把“千廠千面”玩明白了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三北

編輯 | 漠影

智東西1月18日訊息,近日,物流裝置商意歐斯(Eoslift)公司將品牌更新為安歌科技(Enotek),標誌其向智造物流科技企業轉型升級。在此之際,安歌科技董事長兼CEO姜躍君、安歌科技副總裁吳鐵力、安歌科技CTO徐佳偉面向智東西等記者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智造物流領域,科技圈常常關注到的是像極智嘉這樣的AI物流機器人創企,與這些玩家定位有所區別,安歌科技聚焦從裝置到軟體系統的整廠物流解決方案。自2008年起進入物流裝備行業,安歌科技目前已實現包括堆垛機、自動導引運輸車(AGV)等智慧硬體以及智慧倉儲管理系統等軟體系統的自主研發,適配化纖、機電、3C電子等多個行業“千廠千面”的升級需求。

當下,隨著國家在“十四五”時期更加重視智慧製造,物流智慧化轉型成為關鍵。在這個新興的千億級市場中,我們看到很多AI、機器人創企在產業和資本市場做得風生水起。而隨著行業內生動力爆發,安歌科技這樣的行業原生玩家也引起我們更多的關注。

一、“千廠千面”,落地桐昆、京東等多家企業

創立達十四年,作為一家在物流行業名氣不小的自動化倉儲整合商,安歌科技為何要在此時選擇改名?

安歌科技董事長兼CEO姜躍君在上海的線上釋出會上解讀道,安歌科技的原公司名意歐斯(Eoslift)本身指向具象化產品,“lift”指向搬運裝置叉車。安歌科技創立之初正是主做輕小型叉車機械製造,短短几年做到了細分領域的行業龍頭地位,產品遠銷海外。

近年來,隨著公司規模壯大並向智慧化、平臺化方向轉型,姜躍君認為,這個名字顯然不再適合這一階段。而本次推出的新品牌安歌科技“Enotek”,其“tek”與技術的英文單詞“Tech”諧音,表明了公司科技先行的決心。

我國是製造大國,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逐年增長,製造成本不斷攀升。物流成為實現降本增效的一大陣地。圍繞工業生產型物流“降本增效”的需求,安歌科技在此次更名之際開啟智造物流新升級,提出“E模式”:

1、E定製。兼顧技術與價效比的定製化創新,滿足“千場千面”的個性化需求。

2、E調節。透過柔性的數智系統,讓企業更遊刃有餘地面對訂單量變化與業務擴容。

3、E管理。透過數字孿生、AI演算法等數智技術的賦能,降低製造端物流管理難度。

姜躍君介紹,目前安歌科技面向化纖/玻纖、機電、3C電子、電商、醫藥等多個行業客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零部件等貨物儲存、運送和資訊化管理,已將方案已落地桐昆、新鳳鳴、中國巨石、京東、讀庫、愛仕達等多家知名企業。

比如,在一個電機領域龍頭企業的案例中,安歌科技透過一套滿足“黑燈工廠”需求的物流方案,一舉擊敗全球領先的日本企業。這是一套從原料到最終成品出庫的廠內物流拉動系統,除了“貨到人”環節,全流程實現了自動化配送。據悉,方案為客戶節省40%成本,跟原來對比減少了40%的人員,效率提高了70%。

在與有“滌綸長絲企業中的沃爾瑪”之稱的化纖巨頭桐昆的合作中,安歌科技更充分展現其“度身定製”實力。化纖產品尺寸大、難運載且易受損,同時,該倉庫地形不規則,且進出貨排程也要滿足客戶的“以SKU入庫、以訂單出庫”、“優先部門供應商出庫”等不平衡需求……針對這些痛點,安歌科技為其打造了高度統一為25。5米的多臺堆垛機,在庫區成功建立2萬餘個庫位,實現了空間高利用率及物流效率最大化。

一、“千廠千面”,落地桐昆、京東等多家企業

在2013年,物流裝置行業發生了一些變化,彼時剛成立5年的安歌科技隨之迎來一個重要轉折點。

據姜躍君回顧,當時,一方面搬運裝置市場出現同質化趨勢,有價格戰苗頭;另一方面,海外市場如歐洲“反傾銷”政策也影響了產品出海外銷,因此國內的叉車裝置廠家面臨發展挑戰。在這種背景下,公司面臨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轉型需求。安歌科技CTO徐佳偉在這一年來到公司,正是這位畢業於浙江大學的技術人,而後同姜躍君一起開出了一番新局面。

安歌科技CTO徐佳偉

徐佳偉向我們講述了剛到公司時的情境,2013年那會,公司主做搬運車這一個業務,員工數量跟現在差不多,但人效卻比現在低很多,搬運車的毛利也比較低。然而正是那一年,一位叉車使用者提出需要整合平臺的需求,為安歌科技向一家自動化倉儲整合商轉型帶來契機。由此,安歌科技選擇從零開始轉型,下定決心做堆垛機等核心裝置,進而去發展工業物流軟體業務。

安歌科技發展歷程

基於較強的製造基因,安歌科技加大投入,快速抓住了這一契機進行轉型。“很多企業不捨得進行加大投入,但我們在不斷投入以推動自研自制,目前已經積累軟體著作權53項、發明專利133項,累計專利達440項。”姜躍君在本次品牌釋出會上回顧道。

在姜躍君的大力支援下,徐佳偉主導了公司倉儲管理系統、AGV產品等多項軟硬體技術成果,應用在了超5億元的專案中。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安歌科技最大訂單額已達1。6億元,人均營收達155萬元,累計完成專案超100個。當下,這家藍領為主的製造企業已成為一個技術研發人員過半的數字化創新服務商。

“同質化競爭的是裝置,如果只做一家裝置製造商,最終關注的是價格問題。但當業務拓展到‘裝置+軟體+系統+平臺’這一方向,情況將發生改變。2021年,安歌科技找到重新出發的起點,就是做平臺。”姜躍君說。

就像智慧安防、智慧金融等領域很多行業玩家一樣,作為物流裝置領域的行業玩家,安歌科技也強調對客戶需求更深入的把握。

回顧磕下一個個客戶方案的經歷,安歌科技副總裁吳鐵力也向我們談到了他的看法,他認為,所有的基點是要理解客戶的業務。“更多的時候,我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跟客戶調研、溝通,聊客戶需要解決的痛點是什麼,基於此設計出不同的方案。比如有的客戶需要提高週轉率,有的客戶需要減少人員,有的客戶希望降本增效,對應的解決方案也不同。”吳鐵力說。

二、十四年積累,從叉車做到智造物流

在安歌科技的智造物流戰略佈局中,“千廠千面”的E定製是其一大核心競爭力。

眾所周知,“千廠千面”定製化方案往往能幫行業客戶解決其差異化痛點,但說到“千廠千面”,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價格昂貴、交貨週期長、不穩定。對此,徐佳偉指出,安歌科技一直在嘗試做一些軟硬體創新探索,未來將透過“搭積木”的形式,打造出更具技術優勢、靈活性、和價效比三合一的物流升級解決方案。

沿著安歌科技的平臺策略,我們可以看到一幅自研全鏈路技術全景圖已經顯現,包含業務處理層、資料中臺、自研裝置系統、智慧裝置等多個層級。

安歌科技智造物流全鏈路技術全景圖

徐佳偉向我們解讀,安歌科技研發佈局一方面聚焦基本的裝置層面,包括AGV、叉車等產品。由於具備硬體積累,安歌科技能實現比外購裝置更好的價效比。另一方面,在越來越受重視的軟體層面,視覺識別等AI演算法是近年來乃至未來幾年公司的發展重點。“AI技術非常重要,並不是單單的錦上添花這麼簡單。”徐佳偉說。

安歌科技是率先推動機器視覺、AI演算法、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的本土物流科技企業之一。

“在做硬體、流程化軟體的過程中,當效率越來越處於瓶頸期時,AI演算法的價值就凸現了出來。”徐佳偉說。透過提升機器視覺技術和AI演算法,安歌科技助力廠內物流能夠做到與生產和供應更好的協同。比如在某造紙業倉庫中,按照傳統方法進行鐳射讀碼會出現焦距不同、無法讀取等問題,而隨著視覺讀碼技術的引入,使得位置不正的情況下也能夠快速讀碼。

再看看數字孿生,這是一種將物理資產進行數字化複製,並實時更新,從而匹配真實世界的技術。徐佳偉回顧,安歌科技自2018年起開始研發數字孿生物流系統的雛形,稱為3D監控系統。透過精準還原裝置情況,客戶在中控室就能瞭解各種裝置的執行情況,並且能夠定製化一些資料分析、視覺化服務。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從物流裝置到排程系統,智造物流的產業鏈很長,作為其中的一家全鏈條玩家,安歌科技並不強調一家企業做完所有事,而是積極佈局生態。

“對於某些相對飽和的賽道,我們就不再涉足,而是以互補形式達成合作。例如,雖然我們計劃會在視覺識別做較大布局,但不會自己來做攝像頭等硬體,因為現在工業攝像頭已經非常成熟,透過互補的合作形式效果更好。”徐佳偉向我們闡述了安歌科技的生態策略。

據悉,安歌科技與西門子在模擬除錯系統上開展戰略合作;與比亞迪簽訂深度合作,協助其在數字工廠、數字園區、智慧物流、智慧倉儲等領域進行全面升級;與青島中德智慧技術研究院在研發佈局上進行多維度合作……此外,在許多AI創企深耕的物流機器人領域,安歌科技也與多家頭部廠家建立了緊密合作。

作為行業內生力量,安歌科技正在構建開放包容的生態圈,打破行業原有的技術壁壘,促進上下游協同共贏。

二、十四年積累,從叉車做到智造物流

據安歌科技董事長兼CEO姜躍君介紹,安歌科技制定了與未來戰略佈局相匹配的全新品牌定位:聚焦智造物流的千億賽道,致力於成為數智物流的創新科技先行者。

當下,隨著國家在“十四五”時期更加重視智慧製造佈局,物流現代化、智慧化成為一大新風口。政策動力是一方面,當看到安歌科技這樣的行業玩家也在積極佈局行動,我們察覺到一個行業的內生變革動力正在湧動,這有望加快一個千億智造物流風口的到來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