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這樣做產品規劃,超過90%的產品經理

產品規劃做的好,對得到認同、獲取資源、專案推進各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本篇文章,將從產品規劃最核心的部分之一“背景分析”開始說起。看看作者是如何如何抽絲剝繭,逐步找到真相的過程,跟著作者一起來學習如何做產品規劃吧!

【產品規劃實操系列】預計會出3-4篇,全程多個案例手把手講解,幫你徹底搞懂產品規劃!記得關注後慢慢看。

很多小夥伴應該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老闆拋給你一個任務,1周時間給他一個新專案的產品規劃。天吶,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寫,也不知道老闆要的是一份怎樣的產品規劃,根本無從下手、十分苦惱~

也有一些小夥伴比較有想法,在公司想申請做一個新專案,於是自己做了一個產品規劃,跟老闆彙報,激情慷慨地講了1個小時,最後老闆卻並不認可,那別提有多難受了~

工作中,很多專案起盤都是由一份產品規劃開始的。

還記得當年張小龍給馬化騰連續寫了幾封郵件開啟了微信之路,而這封郵件其實本質上就是一份產品規劃方案

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產品規劃做的好,對得到認同、獲取資源、專案推進各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

一份高質量的產品規劃包含以下5大組成成分:

這其中

“背景分析

”,和

“產品定位”

是我認為最最核心的東西,直接決定這份產品規劃可不可行,沒有之一,沒有之一,沒有之一,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今天先來對“背景分析”開個頭。背景分析,是一個抽絲剝繭,逐步找到真相的過程。

一、背景分析核心三要素

背景分析的目的是什麼?

背景分析就是為了講清楚:

為什麼要做這個,為什麼我能做這個,憑什麼我能做的比別人好。

大家跟著我的思路一起往下實操一個例子:

只看宏觀資料容易掉進“陷阱”No。 1

命題:假如你是一家提供母嬰產品的公司,要挖掘母嬰行業的市場機會。

大部分人上來就會堆砌4、5張這樣的宏觀資料圖,然後得出了一個看似“正確”的結論。

第一種得出結論比較離譜:

母嬰市場還有機會。

what?這種結論有什麼意義?

第二種結論相對正常一些:

母嬰市場在A細分領域還存在商業機會,這些領域內使用者的某些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因此透過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創新,就能具備較強的競爭力,能夠從中搶到市場的一席之地。

大部分人一般會得出第二種結論,是不是就覺的差不多了?

NoNoNo,這樣的結論離真相還很遠!

首先我們來解答下上面的問題:宏觀的資料有沒有用?

有用,那就是能讓你瞭解趨勢和結構,從而

得出大方向的結論

比如上圖新生人口數量逐年下降,呈下降趨勢;

人均消費支出逐年增加,呈上升趨勢;

母嬰消費規模逐年增加,呈上升趨勢;

而其中消費品構成中,服裝鞋帽、奶粉、紙尿褲佔了前三的比重;

同時這個行業的主要商業邏輯是母嬰商品和母嬰服務的交易。

看了這四組圖,是不是就對這個行業有一個大致的框架認知了?

但是遠遠不夠。接下來我告訴大家如何抽絲剝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挖掘細分類目才能找準機會No。 2為什麼我說從當前的資料結構和宏觀資料趨勢,你是看不出端倪的?

比如:

2021嬰幼兒輔食規模,佔到了9.3%的比例。

排第四,是不是很平平無奇?如果一不注意,估計就漏過去了。

但是我們去看下輔食的成長性,就會驚奇的發現,

輔食的市場規模增長居然是所有母嬰消費品裡面增長速度最快的。

2021年,輔食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突破500億元。

根據京東母嬰提供的資料,

嬰幼兒輔食是其母嬰品類中增速最快的。

同時,高階、進口、有機是該品類中最主要的消費關鍵詞。

所以,我們能從前面的宏觀圖表裡,發現 “平平無奇的輔食”才是近幾年的黑馬嗎?

甚至有的時候,宏觀的資料具有欺騙性,你會誤以為這是個好賽道,其實並沒有什麼機會,相反,你覺得這個賽道很有機會,其實並不是一個好賽道。

進一步拆解,直擊本質No。 3我們繼續往下看。

我們就先針對輔食這個類目做進一步拆解。

嬰幼兒輔食主要針對6個月至3歲的人群,最高可覆蓋至5歲幼兒。不同年齡段,對輔食的消費型別差異較大。

目前,嬰幼兒輔食行業產品分類主要包括穀物類輔食、輔零食、輔食營養補充品、佐餐輔食四類。

而且你發現,這4個分類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追溯歷史,21世紀初,只有營養粉、蔬菜泥等佐餐。後來才有新的單品和品類被開發出來。

也就是說隨著產品技術的提升、使用者需求的多樣化、需求愈發的旺盛,越來越多的產品被開發出來,用於滿足不同型別的使用者和場景,這是典型的

當市場洞察到使用者需求後,所發出的訊號!

但是總體來說,品類和單品種類還是比較少,對吧?相比大人吃的食品種類,這都算鳳毛麟角了吧。那麼這裡是不是就有新單品推出、和老單品替換的巨大市場潛力?

單品種類/品類少、需求旺盛且呈快速增長趨勢,這看上去已經滿足了好賽道的2個標準了!

摸清競爭對手的情況No。 4接下來我們看下供應端的情況,供給端看什麼?就看

【市場集中度】和【品牌規模(或者叫品牌影響力)】

以嬰幼兒穀物類輔食年產量為例,我們會發現頭部2家是江西的公司,2家將近佔了60%的供給,集中度是比較高的。

乍一看,是不是機會不大,因為人家都已經把市場佔了絕大部分了,我從0起步怎麼跟他們競爭?

差異化機會No。 5但是你是否想過,為什麼咖啡領域,曾經星巴克在中國一家獨大,而現在後來起家,才剛做幾年的瑞幸卻已經在營收上超越了星巴克?

這就是集中度陷阱!

什麼意思?傳統渠道中,A公司的集中度達到了90%,所以如果我們還是按照傳統渠道的思路去和A對抗,勝算幾乎沒有。

所以你只有找到傳統渠道中的一些缺陷,比如低效、中間環節多、成本高,然後重構渠道,比如去掉2箇中間環節;或者尋找新渠道,比如完全做線上。

在新渠道、新模式上,構建自己的競爭力。才能逆勢超車,打破“集中度高”的難題。

回到上面的話題,前面有提到高階、進口、有機是京東母嬰輔食品類中最主要的消費關鍵詞。

你們有沒發現:使用者可能並不青睞於國產品牌。經歷過奶粉危機後,國產品牌的信任感直線下降,大家似乎更喜歡進口的高階品牌。

畢竟誰會願意自己的孩子吃到可能不安全的食品呢?

寧願貴點,也要安全!這就是母嬰食品的使用者心智!

所以這麼說,是不是我們會發現,機會又出現了?國產品牌的集中度高,並不能說明這個市場就沒有機會了,使用者當下的選擇心智才是決定因素!

如果我們能打造一個國外品牌,或者和國外某個品牌聯姻,是不是未來會更具備競爭力?

那麼接下來呢?繼續分析的舞臺交給你們,是不是應該看下國外品牌在中國的表現情況?

這就是一個相對完整的背景粉絲思路框架。這樣的分析才能得出【有效】的結論。

在這個案例中,其實還有大量的其他維度需要去分析,比如:

使用者

。你的目標使用者是誰?在哪裡?他們日常的消費品類是什麼?消費金額的構成比例是怎樣?他們的消費場景在哪裡?目前青睞哪些品牌?使用效果如何?價格是否可接受?還有什麼槽點?使用者的核心需求?非核心需求?

場景

。你的研究物件中,它的主要使用場景在哪裡?使用場景的頻次高不高?是否還有新場景可以挖掘?是否能構建不同場景下的差異化競爭力?

對手

。對手的市場打法是怎麼樣的?他們的產品有哪些能力?有哪些優點?哪些缺點?

市場

。未來主流的產品發展方向?未來市場使用者心智的發展方向?海外市場的變化情況?行業技術的變化趨勢?

自身

。相比對手,你的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缺點和優點?你的資源有哪些?你的優勢?你的劣勢?等等

這樣的一個背景分析思路框架,其實是透過抽絲剝繭,逐漸發現真相,最終的目標就是回答上面說的三個核心要素:

為什麼要做這個,為什麼我能做這個,憑什麼我能做的比別人好。

下一篇會進一步系統性的講解【背景分析】,和【產品定位】!記得關注。以免沒有收到推送提醒~

本文由 @華叔產品論 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