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劉恆如何在一夜之間成功奪回軍權?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做了什麼事?

劉邦去世之後,呂后(呂雉)成為了漢朝最大的掌權者,奈何劉盈英年早逝,為了能將權力重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劉邦的眾多子嗣一一受到呂后的迫害,但唯獨劉恆能夠笑到最後,不僅成功登基為帝,甚至上任之初便將軍權奪回。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講述一下這位傳奇帝王的帝王之術。

漢文帝劉恆之所以早期沒有遭到呂雉迫害,除了一直坐鎮在自己的封地之外,還因為他為人小心,平日裡謹言慎行,深知自己實力不濟,無法與各諸侯爭鋒,從不踏入權利漩渦之中。

對外,劉恆的名聲很好,門下賓客眾多,雖然貴為劉邦四子,但為人處世不顯驕縱,仁慈寬厚之心深得百姓愛戴。

呂雉死後,劉恆終於登上了歷史舞臺,朝中大臣無不聽說其作風正派,為人正直老實,於是便擁護代王稱帝,史料記載:呂后去世後,太尉周勃匯合丞相陳平等人,計劃粉碎呂氏一族勢力,迎立代王稱帝,史稱漢文帝。

關於周勃陳平等人為何選擇劉恆為帝,而不選擇在平定諸呂之亂中立下大功的劉襄呢?

原因很簡單,這幫老臣是有私心的。劉襄的能力太強,況且他的兩個弟弟也非常能幹,倘若讓劉襄當皇帝,那麼周勃陳平等人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因此,他們將這幫劉氏王侯看了一圈,最終選擇了“老實人”代王劉恆。

殊不知,代王劉恆才是最能“扮豬吃老虎”的主。

劉恆雖然表面上宅心仁厚,實則政治手段鐵血無情,上任之初,便將目標放在了軍權之上,有漢惠帝作為前車之鑑,劉恆心中明白,只有將兵權握在自己手中,才是大漢名副其實的領導者。

根據歷史的記載,剛登基為帝的時候,劉恆是一夜沒睡,他在腦海中分析了無數遍當前朝中的局勢,經過推演選擇了對自己最有效的策略——首要任務就是要保障自身的安全,取得皇城南北軍的兵權。

南北軍事皇城周邊實力最強的軍隊,之前一直掌握在呂后的兩個侄子手中。周勃之所以能夠剷除呂氏,就是率先用計奪走了南北軍兵權,不然平定諸呂根本就不可能。

平定諸呂之後,這個兵權一直在周勃手中,按照規矩,兵權自然要上繳朝廷,可週勃不說,其他大臣也沒過問。劉恆就是想到了這一點,於是“乃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劉恆根本就沒有和周勃打招呼,直接一紙詔書下來,讓宋昌手持聖旨,去掌管南北軍。

對此,周勃根本來不及反對甚至無法反對。

掌握兵權之後,劉恆也就不怕其他老臣對自己產生什麼威脅了,接下來劉恆採取了另外一個策略——安撫。

這些大臣畢竟立有大功,劉恆也不願意和他們撕破臉,況且對自己威脅最大的陳平周勃兩人,一個比一個老,自己有的是時間與他們熬,當務之急就是安穩住他們,避免與自己拼個魚死網破。於是這個夜裡又下達了第二份詔書——表揚賞賜功臣並大赦天下。《史記·孝文字紀》記載:

間者諸呂用事擅權,謀為大逆,欲以危劉氏宗廟,賴將相列侯宗室大臣誅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酺五日。

當然,對於在平定諸呂之亂中立下大功的周勃以及陳平,劉恆也不忘單獨賞賜。於是乎,劉恆下達了第三封詔書:陳平加封食邑三千戶(陳平已經是右丞相了,無法再升),賜予黃金二千斤;將周勃從太尉遷升至左丞相,加封食邑一萬戶,賜予黃金五千斤。

在這個賞賜中,劉恆也是非常有心計。

周勃陳平兩人雖然都立下大功,但是相對而言,周勃的功勞要大於陳平,從賞賜他們的食邑以及黃金數量上,就可以看出高低。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陳平這個右丞相的官職要大於周勃左丞相,也就是說,雖然周勃立了大於陳平的功勞,可位置依舊在陳平之下。

劉恆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讓周勃對陳平產生不滿,帝王權術最重要的就是講究平衡,兩位大臣產生間隙,對於帝王而言是最好的結果。

不過陳平也是一個人精,他自然明白皇帝的用意。於是在宣佈封賞之後,陳平就託病在家好幾天,避免對周勃對峙。最終在劉恆去看望他的時候,陳平才說道:“周勃的功勞比我大,應該把右丞相的位置讓給周勃。”

自己的計策被陳平看穿,劉恆並沒有太大的詫異,畢竟陳平曾智擒韓信、智釋樊噲,無一不彰顯他機智過人。於是,周勃就這般從左丞相再度升遷,成為右丞相。而這件事之後,陳平也越發小心謹慎,因為他知道,這個皇帝,他們看走眼了!

當然,周勃並沒有想到這一點,根本看不出劉恆與陳平之間的博弈,依舊未將年輕的劉恆放在眼中,三番五次不聽其命令,甚至當眾斥責對方。而反觀劉恆,對其依舊禮遇有加,從不動怒,這讓周勃越發無禮。

隨著劉恆對於朝中控制力度越來越強,他開始趁機敲打起來周勃,在一次朝會之後,他叫住周勃與陳平,問周勃道:全國一年判決的案件有多少件?

周勃乃武將出身,年輕的時候更是沒多少文化,仗著自己年老功高,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再加上漢文帝劉恆對他一再忍讓,更造就了他眼高於頂的毛病,雖擔任丞相,卻從不過問這些瑣事,經漢文帝這麼一問,怎麼也回答不來。

劉恆接著問:“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全國一年中錢糧的開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是不知。之後劉恆接著問了其他的問題,周勃急的汗流浹背,一個也答不上來,越發羞愧難當。

眼看火候到了,劉恆也不再逼問,轉而問陳平這些問題。而陳平為人精明無比,對於劉恆的問題對答如流,即便是不知道具體答案,也會以其他方式回答。

而劉恆對於陳平的回答大加讚賞,這讓周勃在旁邊更是慚愧。

事後,周勃肚子裡憋了一肚子氣,陳平的回答顯得周勃非常“呆”,於是抱怨陳平道:“君獨不素教我對!”

而這件事後,周勃一改原本的囂張態度,變得謙卑了起來。

由此可見,劉恆雖然看似寬厚,實則手段鐵血。當然,在眾多史料記載中也能夠看出,雖然漢文帝為了鞏固地位,剷除眾多元老,但為後世做出的貢獻依舊值得肯定,寬減租賦、征討匈奴、改革多項政策方針,實為開啟“文景之治”的開明君主,後世對他作出這樣評價:即位之後,為穩固帝位,文帝勵精圖治,大興水利,倡導樸素,廢止肉刑,真正實現了國家強盛,百姓富裕。

可以說,漢文帝的三道詔書至關重要,將帝王權術運用到了巔峰,成功為西漢續命180餘年,倘若不下或者下達完了,陳平與周勃一旦發現漢文帝不好控制,必定會採取防範措施,到時候漢文帝再想掌權,絕對是難上加難。

漢文帝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物,倘若其他人陷入此局面,極大可能會成為周勃陳平等人的傀儡,到時候漢朝指不定就要改姓了。由此可見,智慧究竟有多麼重要。

倘若讀者們想增長自己的權謀,擴充自己的智慧,最好的方式就是——讀史。

所謂“讀史使人明智”,這句話一點都不假。權力是一時的,智慧才是永恆的。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平民百姓,他們都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他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就常年擺著這本奇書——《智囊全集》。

馮夢龍先生從先秦到明代,記錄著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

曾國藩日夜捧讀,紀曉嵐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許內部流傳,都是為了傳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問出處”的立身之本。因此,筆者建議各位可以讀一讀這本奇書,唯有智慧才是處身不敗的第一要素。

不過原版的乃是文言文敘述,理解難度較大。因此,筆者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套,文、白對照版的《智囊全集》。需要《智囊全集》的朋友,可以點選下方橫條,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