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清代時期的太監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會有人說太監是不可能的事?

在之前的文章,筆者有幸跟讀者朋友們講到了關於清代時期皇帝后妃數量的話題,由此引發了不少熱議。在本篇文章當中,筆者繼續圍繞這一老生常談的點,來聊一聊清代時期大家所熟知的一種特殊職業——太監。

一、“太監”職業的歷史

“太監”,也即是我們通常所稱的“宦官”。對於“宦官”這一詞,根據目前的史料文獻最早可追溯至夏朝。不可否認,對大部分人而言,一聽到“太監”一詞自然會想到被“閹割”的男子(因此也將其稱之為“閹人”),其實並不然,歷史上早期的太監也有不少至死仍未“淨身”的例子,如秦朝時期的嫪毐。

歷史進入明清時期以後,由於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加強,皇帝在後宮制度上的束縛隨之降低,以至於妃嬪數量也急劇增加。這樣一來,如此一個龐大的群體,必然需要有專門的雜役去為之使喚,而為了維護皇室血脈的純正,正常情況下後宮是不允許有男性存在。因此,後宮中除了宮女以外還需要另一種特殊的人加入,那便是“太監”。由此可見,“太監”這一職業的產生與傳統的封建專制制度是存在緊密聯絡的。

我們知道,在古代想要成為“太監”,除了要常年忍受因生理上的缺陷而遭人笑話外,還得進行殘酷的“淨身”手術。值得一提的是,當“太監”既然要經歷如此多的磨難,那麼為何還會有那麼多的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涉足這一殘酷的職業的?其實,宮中太監的主要來源不外乎於三個方面:

第一、強行閹割敵國戰俘,據我國史料《資治通鑑》記載,隋朝時期就曾出現過“捕獲山獠充宦者”的現象;第二、由地方官員或藩屬國進獻,部分讀者看到這裡或許有些好奇,為何要向統治者進獻太監呢?關於這一問題,相關史料上也曾給出過解釋,“太監”在古代從某種意義上講就好比一種商品,藩屬國進獻這些“商品”,說白了也即是想透過這一方式來取悅於統治者,從而在政治或經濟上尋求宗主國的庇護而已(歷史上高麗、安南等國就曾經常採取這種“套路”);第三、則是來自於窮苦家庭,這部分的目的很簡單,大多都是為了在亂世中混口飯吃,免得活活被餓死。

二、太監是否也會娶妻?

明清時期後,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宮中的“太監”大多是窮苦家庭出身,且這一群體的數量是相當龐大的。據史料記載,清朝時期宮中的太監數量基本維持在2000~3000左右,清朝末期仍有近2000人的太監。那麼,清朝滅亡之後這些太監的下場又如何?是否會像正常人一樣找個伴侶共度一生呢?

首先,清朝滅亡之後太監的下場如何,其實關於這一問題正如文章前面所說,“太監”這一特殊職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封建專制制度下的產物,因此,一旦這一制度不復存在那麼太監的下場可想而知。與此同時,我們知道“太監”這一職業的“就業範圍”是十分狹隘的,可以說除了皇宮基本上無處可去,因此,在清朝滅亡之後大多數太監的下場均不盡人意。當然,不得不說也有部分曾在宮中官職較高的太監(如太監總管)得到了善終,甚至享受到了來自於宮外的榮華富貴。

其次,關於太監是否也會娶妻,其實歷史上也有諸多案例,但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案例大多仍是發生於清朝滅亡之後的。簡而言之,在清朝之前“太監”基本上是享受不到出宮之後仍能找個伴侶共度餘生這一福氣的。

有關清朝太監結婚的案例,金易先生所寫的《宮女談往錄》一書當中就曾真實記錄了老宮女榮兒所講的一段過往,而且作者也從某種角度上將書裡邊的主角榮兒與那位未曾謀面的太監隱隱地聯絡在了一起。書中講到,由於長時間在宮中低聲下氣,太監的心理常常是十分扭曲甚至變態的,誠然,他們不會像正常人一樣與妻子洞房,但仍會透過其他手段去獲取自身的滿足感,如時不時的拿妻子出氣等等。除此以外,這些太監的內心還十分狹隘,在為人處事方面經常容不得別人。而另一方面,作為太監的妻子,在各方面也得十分小心,為了防止對方胡亂瞎猜,為此經常待在家中長時間不出門。

感謝觀看由「南書(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如有不足之處,還請諸位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