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科技

這三種人最值得幫,見一個,扶持一個!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有人幫!

俗語云:“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要取得成功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然而,我們是不是不管誰求助都幫忙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白眼狼不能幫,作惡之人更不能幫。那麼,哪些人可以幫呢?安哥認為,以下三種人最值得幫,見一個,扶持一個。

一、身窮志堅的人

《圍爐夜話》雲:“人不患貧,只要貧而有志。”

一個人,暫時的貧窮不可怕,最怕的是貧窮又沒有志向。如果一個人怎麼幫扶他,他都不上進的話,就叫做“爛泥扶不上牆”或者叫“扶不起的阿斗”。那些沒有志向的人,你怎麼扶持也是白搭。

相反,如果一個人暫時貧窮,但志向遠大且堅定,就非常值得他人的幫助。

在改革開放初期,大家其實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有些人安於現狀,不敢邁出半步。有些人志向遠大,背井離鄉,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發展。

筆者認識一個老鄉,他在90年代外出創業,立志闖出一片天地。但開始沒有多少資金,只能擺地攤。由於他為人正直,做生意講誠信,交了一些有實力的朋友。三年後,他想擴大經營範圍,需要資金,向朋友求助。很快,他得到了一位銀行行長的幫助,資金馬上到位。他從此進入了生意發展的快車道,到現在已在當地小有名氣。

像我這位老鄉一樣有志向的人,是值得幫助的,也是有價值的。

志向,對於一個人確實非常重要。正如孟子所說:

“志,氣之帥也。”

一個人是否有氣節,是否有向上的幹勁,跟他的志向是息息相關的。

王勃在《滕王閣序》裡描繪的理想狀態是:“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意思是,一個人越是貧窮,志向越要堅定,只有青雲之志不減,必有出頭之日。

所以,對於“身窮志堅”之人,若求助,就盡力幫助他吧!

二、與人為善的人

我們願意幫助人,但不是誰都幫,要幫就幫善人。為什麼呢?作家羅蘭說得非常有道理。

羅蘭說:“與善人行善會使其更善,與惡人行善會使其更惡。”

一個作惡的人,你若幫助他,與你自己作惡有什麼區別?助紂為虐,就是最大的罪惡。所以,惡人不能幫。

我們要盡力幫助與人為善的人。

與人為善的人,有一顆向善的心,即使自己再困難,只要有一點微薄之力都願意幫助他人。比如:之前網上說到的小麵包店老闆每天堅持給環衛工送麵包就非常讓人感動。麵包店雖小,可店主的善舉卻非常了不起。

與人為善的人,不會輕易與人衝突,懂得“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發生在清代張英家的“三尺巷”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善待鄰居的典範。

與人為善的人,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常常照顧他人的需求。

幫助善良的人,就是鼓勵善良、傳遞善良。與人為善的人得到幫助後,一旦有了實力,他又會幫助更多的人。如此,孟子所提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狀態才有可能出現。

所以,對於“與人為善”的人,若求助,就盡力幫助他吧!

三、知恩圖報的人

幫助他人的初衷並非為圖回報,但是不懂得感恩的人卻不值得去幫助他。

崔成玲說:“知恩圖報,善莫大焉。”

受了他人恩惠,在有能力的時候懂得回報,這也是一大善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為人的根本。

漢朝的韓信,就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小時候家裡窮,吃住都有問題。

為了解決基本的吃飯問題,他和哥哥、嫂子一起住。但是,他的嫂子對此很有意見,認為花了家裡的錢,非常討厭韓信。韓信最終流落街頭。

這時,有一位老婆婆很同情他,每天給他飯吃,並支援他讀書。韓信對於老婆婆的幫助心存感激,對她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您。”

後來,韓信果真有所成就,成為楚王。於是,他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中,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飲水思源,韓信的這個舉動值得點贊。

那知恩圖報的人都有哪些表現呢?

知恩圖報的人,首先是一個懂得報父母恩的孝子。孟郊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好,就很難期望他能知恩圖報了。

知恩圖報的人,是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念念不忘的人。正如《菜根譚》所言:“人有恩與我不可忘。”

知恩圖報的人,是對社會充滿感恩的人。從他們口中,常常可以聽到感謝國家、感謝公司、感謝某某團體的話。

感恩,對於社會,叫回饋;感恩,對於父母,叫孝敬;感恩,對於朋友,叫回報。只要人人都充滿感恩之心,這個世界將充滿互幫互助的愛。

所以,對於“知恩圖報”之人,若求助,就盡力幫助他吧!

結束語:

互幫互助,讓世界更美好!幫助值得幫助的人,讓我們的付出更有價值。如果碰到“身窮志堅”、“與人為善”、“知恩圖報”的人向你求助,你就大方地伸出援助之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