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項羽為什麼不選擇自刎烏江?而是選擇在烏江邊上自刎?原因是什麼?

歷史上,項羽系出名門,是楚國貴族之後,且有叔父輔佐,勢力本來就不弱,後來兵強馬壯、猛將如雲,曾擁有40萬大軍。而劉邦是個農民出身,家裡世代都是農民,種地為生,家境雖不說窮得叮噹響,也是一般人家,曾任沛縣泗水亭長。

項羽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之稱,個人身體素質不錯,能打能戰;劉邦手無縛雞之力,在兵敗時還將自己的孩子推下車,以減輕重量保自己的命,如此差距懸殊的實力對比,因何劉邦最終當了高祖,開創漢朝偉業留下一世英名,而項羽卻兵敗羞於見鄉里,自刎烏江呢?其中奧妙,從項羽的幾句話中已經見分曉。

一、學習: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項羽小的時候看上去很有志向,但學習卻沒有定力,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又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叔父項梁很生氣,他就狡辯說:寫字能用來記姓名就可以,學劍也只能第一個人,我要學能敵一萬人的本事。項梁見此就教給他兵法,可是項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也就是隻知道大意就不肯學到底。

從這點看,項羽不是個有恆心的人,且一知半解 、半途而廢,所以日後難成大事也在情理之中。

二、志向: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這裡說的是,項羽打敗秦軍殺了秦降王子嬰後,一把火燒了阿房宮,見秦宮燒成這樣,滿目殘破,心裡不禁想起了老家宿遷,於是說:如今富貴了,不回老家顯擺顯擺,就像晚上穿著好衣服出行一樣,誰知道呢?

有人勸他守在關中可以成就霸業,見項羽竟如此短見說出這樣的“志向”,隨說了一句“沐猴而冠”。意思是,人們都說楚國人就像一個獼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如此呀!

三、韜略: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這段話出在《史記》鴻門宴一段。自知實力不如劉邦被迫赴鴻門宴,以求自保。而此時,本處於高位強勢的項羽不但沒有下決心殺了這個競爭對手,還十分“低調”地和劉邦稱兄道弟起來,在聽到劉邦一句“今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隙”後,項羽(籍為項羽)竟一團和氣地將自己的臥底線人和盤托出。足見其韜略淺薄,這樣一覽無餘的心機如何能應對贏天下的大計。

後來,劉邦略施小計,只是用招待項羽的使臣時故意說“還以為范增的使者”,所以故意慢待項羽派去的使者。就是如此小伎倆也讓項羽對他的重要謀士、曾稱為“亞父“”的范增心懷不滿、嫉妒,最終兩人分道揚鑣。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項羽確實難有心懷天下之才,最終落敗也是“天意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