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湖南省博物館:比肩世界級博物館的國家級重點博物館

瞭解一個城市最好、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走進這個城市的國家級博物館。

博物館不僅裝載著這個城市人類的歷史、文明故事,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永續的故事。在這裡,我們能清晰感受這座城市的變遷,能夠與古人對話,也能與未來相遇,還可以透過科技展示手段和對外文化交流實現還原幾百年、甚至是數千年的世界各地的歷史場景和文藝作品。

一個城市的博物館數量決定著這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我們都知道, 北京 是文明古都, 北京 的文化底蘊之一體現在博物館數量、規模、種類居全國之首。目前 北京 有各類博物館170多個,免費的接近一半。但是這次來到 湖南 讓我感到驚詫的是 湖南 有各類博物館達134個!其 中國 家級一級博物館(紀念館)就有4個。令我一下肅然起敬。 長沙 是 中國 (大陸)國際形象最佳城市。2017年11月1日, 長沙 從全球多個城市中脫穎而出,正式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路”,成為 亞洲 首個、 中國 首座獲評業界“媒體藝術之都”稱號的城市。博物館目前也被列入新媒體範疇。

提高城市文明素質不僅僅靠博物館數量,關鍵有多少人自覺走進博物館,這點很重要。怎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走進博物館?用博物館的服務,讓普通百姓與博物館結下不解之緣;用博物館的專業,讓參觀者與歷史對話。博物館的所有行動,都只為遇見同樣熱愛歷史文化的觀眾!我就是那個被 湖南 省博物館的服務、專業、行動感動的觀眾,一個千里迢迢來到 湖南 省博物館的博物館愛好者。並想透過我的遊記以普通觀眾的視角宣傳、推廣 湖南 省博物館,讓更多的人自覺走進博物館,瞭解自己出生地的有關歷史、地理、文化。

湖南省博物館何以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

湖南 省博物館何以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

先來聽一聽館長致辭:

這是一座承載和反映湖湘文明的大型歷史藝術博物館。

這是一處欣賞與創新交融的公共文化空間,館內常設展覽包括“馬王堆漢墓陳列”、“ 湖南 人”和青銅、陶瓷等藝術品專題,我們還透過不定期舉辦的特別展覽把不同區域、不同時期的文明呈現給觀眾,在時空中再現文明互鑑和文化交流的歷程,精彩的展品與科技展示手段相得益彰,讓觀眾持續感受到自身與歷史、與藝術之間的聯接。

這是一所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珍寶庫,館藏的18萬餘件珍貴藏品包羅 永珍 ,從史前人類的打製石器,到精美絕倫的青銅尊彝,從馬王堆漢墓的綾羅鍾鼎,到明清文人的妙墨丹青,無一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與湖湘歷史的見證。

這是一個不斷交流與創造的思想平臺,遠道而來的遊客在此開始瞭解與探索湖湘文明,我們也透過形式多樣的講座、論壇與教育活動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呈現給公眾,多元文化的互動源源不斷地激發出新的思想與活力。

在這座博物館裡,我確實持續感受到自身與歷史、與藝術之間的聯接。我把今天的參觀分開特展和常設展來寫。

我們先來看看國內都有那些博物館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

上海 博物館、

南京 博物院、

湖南 省博物館、

河南 博物院、

陝西 歷史博物館、

湖北 省博物館、

浙江 省博物館、

遼寧 省博物館。

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 是由財政部、國家文物局共同認定,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聯合共建的地方所屬重要博物館。透過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加大投入力度,使有關博物館的藏品保護、展示、科研和執行水平顯著提高,社會教育和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構建以點帶面、立足區域、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博物館綜合資源共享平臺,逐步打造一批最能夠展現中華文明、反映 中國 文化價值,並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博物館。

湖南 博物館完全具備可以申請國家級博物館的下列基本條件資質,並透過國家堅持擇優認定、定期評估、動態調整和穩定支援的原則由專家評審、行政決策的方式最終入選,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

基本條件:

1,文物藏品具有極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形成完整體系;

2,陳列展覽與本館使命、宗旨緊密契合,社會影響力強;

3,專業技術力量雄厚,能夠承擔國家重要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展示任務;

4,具備良好的基礎設施,文化傳播與社會服務功能有效發揮;

5,建立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並向社會公佈科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

現在為您揭開 湖南 省博物館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的面紗,向您展示一個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 湖南 省博物館。

以下這幾件文物的身世經歷與 湖南 省博物館對國家重要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展示,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力,是 湖南 省博物館進入國家級重點博物館的必要保證。

國內具有極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文物之館

湖南 省博物館的館藏有18萬件(套)之多,在數以數十萬記的館藏文物中, 湖南 省有5件文物名列國家首批禁止出國(境)64件文物之中。(與 陝西 、 山西 、 浙江 、 湖北 四省並列為具有極高、藝術、科學價值文物的高產省份)作為頭圖推薦的6件鎮館之寶完全能夠展現中華文明、反映 中國 文化價值。我們來看看它們的極高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人物龍鳳圖帛畫

這是我國發現時代最早,(距今2200多年。)儲存最完整的人物肖像畫之一。與同時發現的《人物御龍圖》帛畫一起列入2002年國家首批64件禁止出境文物其中的2件。

文物時期:戰國時(公元前475-221)。

文物尺寸:長31cm、寬22。5cm。(用電腦看遊記看到的尺寸接近實際尺寸。)

出土時間、地點:1949年 長沙 陳家大山楚墓出土。

帛畫構圖簡潔而意境深遠。畫面分上、中、下三層,上層繪一龍一鳳,鳳引頸昂首、展翅向上,作奮爪邁進之態;龍頭生雙角、身軀蜿蜒,呈騰躍飛昇之勢;中層繪高髻細腰、廣袖長裙、合掌側身而立的貴族女子,當為墓主人形象:下層繪一彎月狀物或以為是引瑰昇天的獨木靈(右下角)。繪畫以白描為主,間以單色平塗,其線條流暢舒展,形象勾勒形神兼備,尤其是龍風的動態渲染和人物的靜態刻畫,形成一馳一張的鮮明對比,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中國 早期肖像畫的特點是 成功 地用線條表現人物的體態神情,塑造人物。畫工已注意到描繪人物不同的部位,運用不同的線來體現形與質。面部的線是精微的,若隱若現,呈現容貌與鬚眉;表現服飾的線是綿延舒暢的,如行雲流水,如春蠶吐絲,呈現的是舒緩行進中的廣袖長袂(mèi)。運用線條來塑造人物形象,戰國時期已經達到較高水平,並形成了 中國 畫線描人物的傳統風格。《人物龍鳳》帛畫人物肖像,面部的刻劃雖然不算細緻但是表現在龍鳳導引下,慢慢行進的姿態,卻是舒緩安樣的。長裙曳地,鞋履不露,使人一看就明確死者雖不是癱容華美的貴婦,也應是養尊處優的女性。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在1200多年前,這些 中國 製造早就輸出了我們現今一直夢寐以求的文化標籤。

湖南 省博物館在中央電視臺2017年首屆《國家寶藏》節目中推出的第一件國寶就是此執壺。

文物時期:唐朝(公元618-917)。

文物尺寸:高19cm,底直徑11cm。

出土時間、地點:1983年出土於 湖南 長沙 窯窯址。

長沙 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這是一隻來自唐朝的酒壺。通高十九釐米,壺口外翻,粗頸短流。背部裝有一執手,瓜稜形腹,平底,壺腹有褐彩題寫詩歌一首“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哢春聲。”從這隻酒壺,就能看出當時的唐朝人詩書酒茶的自在瀟灑。

用詩文裝飾是 長沙 窯最大的特徵,這些詩文和瓷器相映成趣,珠聯璧合。在歷經了風雨之後,好像在和我們訴說著 長沙 窯千年來的興盛和榮耀。

這個酒壺在外形上有一個非常精緻的壺嘴, 中國 的酒壺一直到了詩酒縱橫的唐代,才真正長出壺嘴,稱為“注子”,也成了今天酒器的初始模樣。 長沙 窯首創了釉下多彩,打破了當時以青、白釉色為主的生產格局,也形成了南青、北白、 長沙 彩的鼎立之勢。而且,經由海上絲路遠銷海外佔領全球。

長沙 窯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瓷器的品類,雖然它的名氣聽上去可能不像 景德鎮 ,包括後來的鈞窯那麼的響亮。但是事實上,它才是真正的大規模外銷瓷器的開始。等於是給我們後世的瓷器走向世界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直裾素紗禪衣

2000多年前千古傳奇的國寶。2002年國家首批禁止出國(境)的64件文物之一。2017年《國家寶藏》第一季27件文物之一。

文物時期:西漢早期(公元前206-公元8年)。

文物尺寸:衣長160釐米、通袖長195釐米、袖口寬27釐米、腰寬48釐米,衣重48克。

出土時間、地點:1972年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

素紗禪衣,西漢早期,在馬王堆一號漢墓槨室西邊箱出土的一件。竹箱內隨葬了軚候大人辛追生前所喜愛的時裝其中2件。薄如蟬翼、輕若煙霧的素紗禪衣特別引人注目。其衣料為輕薄的沒有染色的平紋方孔絲織物素紗,經測算,其用紗料約2。6平方米,如果除去較厚重的用作衣領、衣袖、衣襟緣邊的絹,其重量只有20多克,每平方米衣料重僅12-13克。

千古傳奇的國寶

在阿拉伯人所著的遊記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古時候,阿拉伯商隊有幸來到 中國 ,坐訪友人,只見他穿著兩層厚的衣服還能看見胸口的痣,便感嘆 中國 的絲衣實屬了不起,隔著兩層還能看見胸口的痣,聞言,友人哈哈大笑,忙回道:不是兩層,是五層。

這只是一千多年前流傳下來的故事面已,在馬王堆一號漢墓裡,發現了距今兩千多年前的這種衣服,印證了阿拉伯人所著的遊記的真實性。

馬王堆漢墓古屍:辛追夫人

創造了世界屍體儲存記錄中的奇蹟,素有“東方睡美人”之稱,她的出土為世界醫學提供了研究價值。

馬王堆漢墓古屍出土於 湖南 省 長沙 市東郊一座漢朝下葬墓地,是 長沙 國丞相利蒼的妻子,這具女屍年約50歲,身高1。54米,體重34。3公斤,有人把它譽為中華民族的地下文化寶庫,西方人稱之為東方的“ 龐貝 城”。

T形彩繪帛畫

(距今2000多年,覆蓋在辛追夫人的棺木上。)2002年國家首批禁止出國(境)的64件文物之一。2017年《國家寶藏》第一季27件文物之一。

文物時期:西漢早期(公元前206-公元8年)。

文物尺寸:長205cm,頂寬92cm,下部寬47。7cm。

出土時間、地點:隨1972年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

漢代 湖南 境地屬於楚地,受楚文化影響,在帛畫上的故事多采用楚地的習俗傳說。

帛畫的內容分三部分:

天上

天界部分,帛畫上端最寬闊的部分。右上角一輪紅日,日中有金鳥,日下的扶桑,樹間還有8個太陽。左上角一彎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畫著奔月的嫦娥。日、月之間,端坐著一個披髮的人首蛇身天帝,一條紅色的長尾自環於周圍,天上有一道天門,有守衛的門吏。另有神龍、神鳥和異獸相襯,顯得天界的威嚴和神聖。

人間

兩面的下窄部分,上為人間下為地下。人間以玉璧為界劃分成上下兩層,上層是墓主人的昇天,下層是對墓主人的祭祀。本圖是墓主人(辛追夫人)昇天影象。墓主人拄杖,面向西方,(古人認為,天上仙境是在西方,也就是西天。西天是永恆的極樂世界。墓主人朝西行走,正是踏上了通天之道。)前有小吏迎接、後有侍從護送,很有氣魄。

地下

人間之下有一區人赤身裸體,可能是地神,雙手舉起一白色平臺。象徵著大地。平臺之下,即古人通稱的水府(黃泉),巨人腳踏鯨鯢,胯下有蛇,使人感到陰沉昏暗。

皿方罍 [léi]

(又有“皿 天全 方罍”、“皿 天全 方彝”等名行世)號稱商周銅罍之王。2017年《國家寶藏》第一季27件文物之一。

文物時期:商代晚期(月公元前1675-1029年)。

文物尺寸:高63。6cm,器蓋通高21。5cm。

出土時間、地點:1919年 湖南 省 桃源 縣

皿方罍1919年被發現,迅速在國內消失。在國外,皿方罍最早見諸於 法國 學者George Soulié de Morant之著作(1928年)。關於它的身世同樣是此件文物的價值所在。

古有完璧歸趙,今有完罍歸湘。顛沛流離,幾經倒手,重金洽購回國。(約上億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為皿方罍迴歸慷慨出資的6家企業分別是: 湖南 廣電、 湖南 中煙、 湖南 出版、華菱鋼鐵、湘投控股、中聯重科。

重歸故里,酌彼金罍

2014年6月21日,皿方罍入境通關,重歸 湖南 。28日, 湖南 為這件國寶舉行了隆重的合體儀式。分離94年,一朝團聚,物件若有靈性,估計也會執手相看淚眼吧。

2017年11月, 湖南 省博物館新館開館,閉館5年後重新對公眾開放。皿方罍在“ 湖南 人——三湘歷史文化陳列”展覽中亮相,3000年前祖先留下來的器物,終於能對後人一訴衷腸。

這幾件文物不僅代表 湖南 文物的最高等級,更是代表 中國 ,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中華文物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有無可替代的影響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