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茶文化】茶器無數,為何要選建盞?這些茶器的好壞,你都知道嗎?

梁實秋說:

“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茶。”

茶事,一人清歡,二人溫暖。悠悠四月,最適與朋友執杯對飲,朗爽笑聲談闊天地,窗外飛雨灑輕塵,

不知不覺,便好似已過了三五個春天。

如此愜意的感官體驗,周作人形容說:“

可抵十年塵夢。”

愛喝茶、懂生活的人必然是不能錯過這一大幸事。

擇一味好茶,選一對

精美、別緻、最襯茶湯

的建盞,專屬

春日對飲的美妙就此開始。

茶器無數,為何要選建盞?

/ 專為茶而生的茶器 /

在茶界流行一種說法,稱“建盞”是

專門為茶而誕生的茶器。

原因是宋代雅士極愛與友人品茶論道,

點茶、鬥茶這些專屬茶友之間的小遊戲甚是風行。

建盞胎體厚重,利於保溫。釉色深,顯茶湯 ,用以鬥茶,最能判出功夫高低,於是備受宋人推崇。

宋徽宗還以帝王之尊為其背書,賜作御盞,由此建盞躋身於「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注:宋徽宗撰寫《大觀茶論》,說點茶、鬥茶所用茶盞必須“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 窯變之美,盞盞無雙 /

宋徽宗的摯愛,將建盞之美推到了新高度。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或優或劣,全憑天意”,說得正是

建盞窯變的稀缺與難得。

窯變後的建盞,沒有了黑瓷的沉悶,其釉面溫潤晶瑩,瑰麗悅目,

陶瓷界稱之為“土與火高難度結合的藝術”。

茶湯入盞,順著光線,絢麗色彩對映而出,

觀賞性可謂陶瓷界巔峰,讓東瀛人奉為“國寶”, 也讓收藏家相互角逐也難獲一盞。

如至於燦爛星河之中,又若至於萬花叢中。

宋代詩人何夢桂有言:

2016年建窯油滴盞被拍到7800萬,創下新紀錄。

/ 承載千年的知己情 /

建盞為茶而生,也為相聚而存在千年。

它曾是宋人與知己共情的見證,是通向歡樂、忘卻煩憂的途徑。

即便沒有了點茶、鬥茶的遊戲,我們依然能用建盞對杯,感受相聚的快樂,相知的難得。

然而,建盞斷燒多年,技藝流失,80年代才復燒成功。直至今日,手藝人仍屈指可數,做對杯的更是少之又少。

但吳繼旺心裡卻一直記掛著做一對

數人世相逢,百年歡笑,能得幾回又。

眼前這三款建盞對杯,便是他醞釀多年的成果。

一杯茶,能撫平心情,一隻建盞,則能給你帶來更多的快樂收穫。

適合知己互贈,良人對飲的建盞對杯。

吳繼旺自幼跟隨父親非遺大師吳立主燒製建盞,

其作品屢獲業內金獎,

這三款

是備受業界矚目的非遺新秀。

升值潛力收藏空間很大。

升值空間也會很大,

由他親制的對杯,斑紋精美絕倫,讓藏家們都以為這至少要千元起步。

每隻盞皆印有“吳繼旺印”四字底款,並附有吳繼旺親筆書法影印件,用以收藏證明。

包裝也別具一格,每一款對杯都不同,用來贈人,再合適不過。

這款對杯的斑紋是建盞至具代表性的油滴紋。

沿用宋代經典建器型,設計為更適宜現代人喝茶的小束口器型,

但建盞對杯是吳繼旺的初心,為讓每個人都能體會知己相聚的歡樂,價格定的十分親民。

200多就能收穫一對非遺傳承人親制的建盞對杯。

由於燒製難度大、釉色變幻豐富,建盞收藏越來越熱門,因此這三款對杯的

藍光閃耀,如同漆黑夜空中繁星點點,明滅可見,疑真若幻,使人不勝冥想,如痴如醉。

變幻莫測的釉彩,令人深陷其中,無可自拔,自身宛若浩瀚夜空中一顆閃亮的星星。

堪稱收藏入門佳選。

盞內呈晶鑽結晶,如同花瓣隨風飄動於花海之中,陽光下欣賞更加耀眼,遠觀猶如油畫般質感細膩,十分特別。

更加精緻美觀,藍油滴與玫瑰油滴湊成一生相伴的美好寓意。

變幻莫測的釉彩,令人深陷其中,無可自拔,自身宛若浩瀚夜空中一顆閃亮的星星。

整體金屬感極強,油滴斑紋立體感強,粉嫩的油滴斑紋激盪起內心的純真,色澤絢麗多彩,如見海濱晚霞。

攜手對杯的龍鱗紋,由吳繼旺父親——

藍油滴

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吳繼旺燒製出的龍鱗紋釉色飽滿頗具美感。

黑色盞心,銀色藍斑,流光飛舞,如龍行布雨,錦麟盤踞,亦稱龍鱗紋。

幻爛星空,寄青雲之志

自然光下,盞面如深海,

粉油滴

注入茶湯,茶水在光線的折射下,

浪漫花海,爛漫純真

攜手對杯有兩種器型,

一杯為斂口器型,

小束口,杯口略斂,

非遺大師吳立主於2015年創燒成功,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

釉面花紋形似鷓鴣鳥的斑紋。

鷓鴣斑紋清晰立體,

從盞中央向外發散出的斑紋遍佈整盞,在自然光線下斑紋呈現漸變光澤。

若隱若現的銀白斑紋,依附在盞壁之上。

盞中斑紋和茶水交相輝映,色彩隨著光線的強弱變幻,宛若宇宙星河浩瀚蒼穹。

胎釉結合緻密,黃綠色的釉面如鷓鴣鳥振翅,羽翼舒展。

從杯底的細密逐漸擴散至杯口,

一杯為束口器型,倒茶時可以起到提醒作用,不至於茶水溢位。

所謂“一窯生一窯死”,要想獲得一隻精美的建盞,需歷經萬般“磨難”。

吳繼旺老師對他的每一個作品每一個步驟都做到了極致。

盞口微微內收,腹部圓而厚實,利於保溫。

將建陽當地白土、大梨山的紅泥土以及枕頭嶺的紅土,按比例進行混合。

經過粉碎、淘洗,過篩,沉澱、裝布袋濾水、陳腐等一系列工序,得到坯體原料。

杯型含蓄溫和,口沿下略收,適宜拿捏時的弧度。

將原礦泥進行揉捏,需要把控適宜的力度和時間,使得坯體更具可塑性。

層層林立疊放,內外壁鷓鴣斑羽驚鴻一現。

根據需要的器型,手工拉出需要的坯體,修去多餘的泥坯,這一步驟需要憑藉匠人的經驗一氣呵成。

因為是全手工,拉出的泥坯大小、形狀會有細微差異。

建盞需要高溫燒製,對坯的完整度要求非常高,素燒完要仔細檢查。

建盞施半釉,匠人要控制每一寸坯體停留在釉的時間,保證釉層的厚薄、輕重,這個步驟要求快準穩。

內外皆有,如同遊離的浮游般迷幻斑斕。

上完釉後自然晾乾後,需要檢查每一隻的釉水薄厚程度。

若是施釉過少,無法均勻上色;若施釉過多、釉層偏厚,燒製中易粘窯出瑕疵。

「選礦」

把上好釉的坯體,依次裝入窯中。

燒窯的十幾個小時中,將人要時刻注意窯內溫度氛圍,溫度可能只差1℃,釉色花紋可能相差甚遠。

「煉泥」

建盞釉色千變萬化,對杯燒製難度更是翻倍。不僅需要控制每種盞的燒製溫度不同,投入松樹油柴的數量和次數也全憑經驗、針對調整。

吳繼旺燒製建盞10餘年了,對每道工序都熟爛於心,但精品率仍不足10%,可見市面精品有多難得。

別人可能為了省成本,會將這些殘品也流入市場,但他從不這麼做!只要是殘品,統統砸碎,只保留精品。

都說窯變如人生,人也如建盞,光彩相異卻各自耀眼。

“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拉坯修坯」

「素燒」

「上釉」

這三款對杯不僅價效比高,包裝也甚是精美別緻,贈予摯友良人,願君在遠方,用此杯,寄思情。

也希望下次再會,能與你執杯對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