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俄向北約3國發出警告, 使用的措辭, 跟閃擊烏克蘭時說的一樣

近日,俄羅斯向波羅的海三國發出“去納粹化”的警告,措辭之嚴厲幾乎跟今年2月閃擊烏克蘭時說的一樣。與此同時,針對愛沙尼亞外交部長雷因薩魯對於克里米亞大橋被炸向烏克蘭特種部隊祝賀一事,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已經要求俄總檢察院對其提起刑事訴訟。考慮到波羅的海三國同屬北約國家,俄羅斯的強硬措辭引發了北約方面的憂慮。

(俄外交發言人扎哈羅娃)

從俄羅斯《觀點報》等媒體的報道來看,俄羅斯先後指責烏克蘭、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的“納粹化”是有一定根據的。這些國家之所以出現“納粹化”,與其說是為了“反猶”,不如說是借極端主義“反俄”,所以才激起俄羅斯如此強烈的反應。德國政治學者科爾施密特認為,政治的本質就是區分敵友。尋找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聯合我們的朋友,反對我們的敵人。烏克蘭、波蘭也好,波羅的海三國也罷,其反俄最大的原因並不是某幾個政客受到了西方的收買,而是這些國家過去受到俄羅斯的影響過於深重。

(東正教是俄羅斯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

烏克蘭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號稱斯拉夫三兄弟,三國公認基輔羅斯是他們的母國。烏克蘭原屬沙俄帝國,後來又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影響是由內到外的。波蘭與俄羅斯在歷史上就是冤家,西方几次瓜分波蘭沙俄都是參與者,二戰後波蘭又成了蘇聯的勢力範圍,俄羅斯對波蘭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波羅的海三國與俄羅斯的歷史恩怨更重,彼得大帝時期,在贏得北方大戰以後,彼得成功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很快就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小國,相關鬥爭幾百年來就沒停過。二戰時期,為了在未來的反德鬥爭中佔據更多優勢,斯大林更是出兵直接佔領了波羅的海三國。上世紀末,最先吹響蘇聯解體號角的就是波羅的海三國,至今三國對俄羅斯仍心有餘悸。

(烏克蘭亞速營標誌)

五個國家希望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有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就是如何消除俄羅斯的影響。從長遠的著力點上看,最好的方式就是控訴俄羅斯在該國行動的非正義性,也就是將俄羅斯變成這些國家的敵人,再找到一個合適的朋友,二者一貶一褒,有助於這些國家提升自己的主權獨立性。從現實可能性上看,能承擔這種雙重職能的物件只有“納粹”最合適,所以“納粹主義”就在這些國家落地生根。

而“納粹”作為鼓吹“種族主義”的極端思想,並不是一個隨隨便便就可以使用的工具。所以當納粹主義的思想在這些國家生根發芽後,迫害俄羅斯族的人道主義災難屢屢發生,俄羅斯認為這嚴重的威脅到了其國家安全,破壞了俄羅斯的歷史認同,危及了俄羅斯族的生命。因此俄羅斯才會發動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現在又對波羅的海三國發出警告,會不會再次對波羅的海三國發動“閃擊”也難說。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

北約對此高度緊張,因為波羅的海三國都是北約成員國,如果俄羅斯打擊這三個國家,就意味著向北約開戰。俄羅斯與北約如果爆發戰爭,不僅整個歐洲都會不保,更有很大可能爆發核戰爭,從而導致人類文明的毀滅。所以,在俄羅斯發出警告的同時,北約表示將在距離俄邊境600英里區域展開戰略核演習。儘管北約官方一再強調此次演習與俄羅斯無關,但其實大家都知道,這種“強調”是生怕俄羅斯看不見吧。

目前,俄羅斯與北約已經到了針鋒相對的狀態,面對核心利益關切,誰都不願意後退一步。但只要不後退,就隨時有可能爆發。俄羅斯的末日核潛艇別爾哥羅德號已經出海,北約也不願意做任何讓步,儘管雙方都有共識不願爆發核大戰,但在劍拔弩張之際,是否會爆發直接的常規衝突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