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千年磁器口, 古鎮陳麻花

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

若論宋代詩人中誰最愛吃,大文豪蘇東坡敢稱第一。 “東坡魚”“東坡肉”等等,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蘇老先生那“一肚子不合時宜”所造就的。

據傳,在徐州任職期間這位”詩人美食家“酷愛中國一種傳統小吃,並提筆在《寒具詩》中寫道:“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寒具”是饊子兩漢時期的別稱,而饊子就是今天我們所吃的麻花。蘇老先生在詩中以十分文藝的筆觸寫出了麻花的外形及其製作特點,中國的一種特色食品,用兩三股條狀的面擰在一起,油炸而成。

在幾千年的中華美食文化中,麻花是炎黃子孫喜愛的民族傳統食品,既可休閒品味,又可做酒伴茶,是理想的休閒小食品。

沒吃過”陳麻花“,就沒到過磁器口

在重慶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來到磁器口,不嘗一嘗外表金黃玲瓏入口香甜酥脆的”陳麻花“,等於白來。

陳麻花是什麼麻花?答:陳昌銀麻花,簡稱”陳麻花“。說起陳麻花,當地有句俗語:陳麻花下酒,乾脆。

20世紀30年代,陳昌銀的爺爺陳景洪來到磁器口沿街叫賣手工麻花,炸出的香甜酥脆的小麻花迅速走紅,受到街坊鄰里、販夫走卒、乃至客居於此的文化名人的共同喜愛。

後來,大家乾脆給陳昌銀爺爺,取了個名號——“陳麻花”,陳昌銀總結了爺爺的麻花手藝開啟了陳麻花在磁器口的新篇章。

陳麻花在製作過程中,對所需材料十分講究,精製的麵粉,顆粒飽滿的芝麻,香而不膩的核桃油,優質的糯米、冰糖等上等原材料……

除用料考究、配方傳奇之外,最考功夫的是揉、搓、炸三道手工技藝。一根根揉成五寸長、筷頭粗的面棍鋪在案板上,十指翻飛,一按、一搓、一擰……眨眼之間,麻花綻放,落英繽紛,猶如指尖芭蕾、精靈起舞,視覺效果超燃。

炸麻花最重要的是掌握火候,待到麻花顏色變黃後及時出鍋,炸的太嫩,麻花會發綿,炸的太老則會糊,而陳麻花正因其選料上乘,採用全手工製作,因而具有香、脆、酥、久放不綿等特點。

重慶網紅鼻祖,走親訪友標配伴手禮

素有巴渝第一古鎮之稱的磁器口已有1800年,孕育了古鎮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走進磁器口的第一步,三四十年代古老的建築和佈置微帶歷史氣息撲面而來。

在古鎮裡漫步時當有一家商店前人推著後人,買東西跟著人多的那家買準沒錯!那很有可能就是陳麻花。

隨著磁器口一起走過悠悠歲月的陳麻花成為了磁器口美食三絕中的首數,磁器口製作麻花的店鋪一共有30多家,其中只有3家陳昌銀手工麻花是古鎮裡唯一獲得重慶市級非遺稱號的店鋪。

近年來,陳麻花也進行了改革創新,不僅僅只有儲存著歷史風韻的原味,還迎合現代人的口味,研製出黑芝麻、巧克力、蜂蜜等口味。

原味,香甜可口,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椒鹽麻花,口味純正,酥脆化渣;麻辣麻花,重慶口味,集甜、麻、辣於一體,回味無窮;新產品蜂蜜麻花,口味純正,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元素。

如今的磁器口早已成為了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重慶“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遊圈,陳昌銀麻花作為磁器口古鎮一絕,是尋根古鎮文化永遠都繞不開的美食記憶,也成為每個遊客給家人帶回的必備手信。

部分圖片來源或改編自網際網路,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刪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