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旅遊

寶寶長大後,為什麼要站著?過早讓寶寶站立對寶寶有什麼影響和危害

導讀: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都會掌握不同的身體控制技能,比如3個月會翻身、6個月會坐起來、9個月懂得爬等等。然而,現在很多的寶寶在這些身體技能的掌握上都會比以前的孩子要快很多,有的寶寶九個多月就已經懂得自己站起來了。

很多父母看到寶寶能夠這麼厲害,都覺得是自己的寶寶太過聰明。但是,這種過早發育的行為對於寶寶來說其實只一種傷害,是不利於寶寶身體的發展的,寶寶的成長還是要根據時間規律來。那麼,過早讓寶寶站立,對寶寶有什麼影響?

一、影響脊椎的正常發育

寶寶站立和坐著、爬著的時候都不一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身體脊椎部位的支撐上的作用力是不一樣的,由於寶寶脊椎的力量需要有足夠的時間來發育完善,太早讓寶寶站立起來,對於力量發展還不完全的脊椎來說,就會因為壓力的影響出現畸形問題。

如果寶寶太早月份站立,就很容易發展出脊椎以及骨盆發育不對稱,以及脊椎彎曲等的問題,這都是發育早期由於姿勢壓力導致的骨骼畸形發展的結果。因此,寶寶太早站立脊椎的生理彎曲也沒有形成,這種情況之下,是很容易造成身體脊椎的負擔,影響骨骼正常發展。

二、影響腿型的正常發育

寶寶太早站立除了會對身體的脊椎發展產生壓力影響以外,對於寶寶的雙腿也同樣有著型別的發育損傷。寶寶的站立除了骨骼支撐以外,還需要肌肉力量來支撐。寶寶早起的骨頭還比較“軟”,身體的肌肉支撐力不足,站立起來的姿勢不能達到合理的狀態。

這樣,寶寶在強行的早站立過程中,不正確的發力作用,腿部骨骼的發展狀態就會往不良的方向發展,出現羅圈腿、X形腿、膝關節和雙足外翻等等不良的腿型,而等到寶寶發育完成後腿型就很難糾正過來了。所以,為了寶寶的骨骼發展,是不能夠讓寶寶太早站立的。

三、寶寶站立和學習走路的時間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在學會爬行之後就立馬進入站立走路的階段,但是在正常的發育過程中,寶寶從爬行到走路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作為過渡期的。長時間維持爬行的狀態,有利於寶寶身體平衡感和四肢力量的鍛鍊,為站立做好更充足的準備。

一般情況下,寶寶站立的時間都需要安排在10個月以後,在10個月大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嘗試扶著東西站起來,12個月的時候可以讓寶寶自己站著並開始接觸走路。這個時候,寶寶的脊椎和腿部的肌肉力量有了更好的發展,才能更好的學習正確的走路姿勢。

四、寶寶站立訓練的注意事項

在寶寶的站立訓練過程中,父母們最需要就是寶寶的安全問題,在剛剛開始站立的時候父母一定要伴隨寶寶的身側,以免寶寶因為重心不穩和力量不足出現摔倒的情況。平時對於傢俱、地板等等也需要做好防護,以免寶寶摔倒受傷。

其次,在寶寶的站立訓練過程中,時間不要太久,時間太長容易讓寶寶產生疲憊感,太累會降低寶寶學習站立的興趣。同時,在輔助寶寶站立的時候,不要過分依賴學步車,讓寶寶學會自主發力,才能掌握正確的姿勢。

重要提示: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太早站立對於寶寶的脊椎和腿型的發展有著諸多的危害,容易讓寶寶出現骨骼發展畸形的問題。寶寶站立的時間最好是要安排在10個月之後,這樣寶寶身體的肌肉力量發育更完善,訓練過程中需要注意好安全和站立的時長。

今日話題:你們家的寶寶是多大才學會走路的?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