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葬花吟》是模仿另一首詩創作的,作者自己為這首詩丟了命,真相是

小娘子最近在追87版的《紅樓夢》,憂鬱的林妹妹唱出的《葬花吟》讓小娘子也不禁沉浸在“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的悲傷情景中,於是小娘子去查了下《葬花吟》的相關資料,沒想到一查還查出了驚喜,原來《葬花吟》是模仿另一首詩創作的,這首詩不僅享譽千古,連作者自己都為這詩丟了命,今天小娘子就為大家來講講關於這首《代悲白頭翁》的始末吧。

說這首詩之前,我們先來說說作者劉希夷吧,據史書記載,劉希夷是汝州人士,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直管市人,平時愛寫點從軍啊深閨方面的詩,但是因為詩詞的基調特別悲苦,看了的人都覺得淒冷,所以不被當時的人看重,這也正常,當時正值盛唐,大家生活安逸富足,誰受得了一天到晚有人在那裡念寫苦情詩啊?

劉希夷二十五歲就中了進士,在當時算是相當有文采和才華了,古代的進士可不好考,“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就是從唐朝開始的,劉希夷這個年紀中了進士,未來的前程那真的是大有可為。

只是劉希夷這個人吧,頗有魏晉名士的那種灑脫風流,整天的生活就是彈彈琵琶,大口飲酒,不修邊幅,整個就是一個浪蕩公子。這種作風在當時可不受歡迎,初唐時節,民風剽悍,更喜歡漢朝那種出將入相的文武全才,所以劉希夷在仕途上沒幾個朋友,就沒能得到重用。

劉希夷,性格呢,屬於悲天憫人那種,容易傷感,看到白髮的老翁,落魄無依,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晚年會是如何,就像是賈寶玉想到大觀園裡的姐妹最終散落無蹤,心中一股悲苦之情油然而生,開始做起了這篇名傳後世的《代悲白頭翁》,他先是寫下了一句:

今年我看著花葉凋零枯黃,明年的時候會是誰在這裡看落花呢?劉希夷不由得感慨,這是句讖言啊,當年潘岳作詩給朋友石崇,說“白首同所歸”,結果後來兩個人真的共赴刑場被一同處死了,這句詩和潘岳的詩詞都一樣不吉利,劉希夷就把這句給劃掉了,打算趕緊寫下一句來換個兆頭,結果他的下一句:

每年桃李紛飛的時節,落花總是相似的,可是每年欣賞落花的人卻不是去年的那個人了。語調更加地悲涼了,劉希夷只好鼓勵自己說,生死都是聽天由命的,哪能聽信這種虛言呢?就把這兩句留下了,結果哪裡知道,最後真的一語成讖。

詩成之後,劉希夷帶著詩句去拜訪自己的舅舅宋之問,宋之問對這首詩中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句是愛不釋手啊,聽說外甥還沒有把詩給其他人看過,就央求外甥把這首詩中的這句給他,算作是他的作品,劉希夷最開始是答應了的,最後不知道為什麼又反悔了,感到被欺騙外加對詩句的覬覦,宋之問惡向膽邊生,他讓人拿土袋把劉希夷壓死,可惜了劉希夷如此才情,就這樣糊里糊塗地喪了性命。

說回這首《代悲白頭翁》,這首詩的核心,就是哀悼韶華易老,曾經的“紅顏美少年”,如今的“半老白鬚翁”,過去的歌樓舞榭、遊玩嬉戲,最後都免不了散場的結局。

《紅樓夢》的主旨就在於一個繁華難久,曾經富貴逼人的四大家族最後家破人亡,這首《代悲白頭翁》與《紅樓夢》的主旨那真是不謀而合,曹雪芹家曾經也是世家大族,最後被抄家之後,只能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日子,從王孫公子到落魄寒門,不論是故事之中,還是故事之外,這種繁華不復的落差,盛筵終散的悲涼,讓曹雪芹的《葬花吟》《好了歌》,比起《代悲白頭翁》更多了一種刻骨的感傷。

《葬花吟》從內容和格式都能夠看出來是仿照著《代悲白頭翁》來寫的,恰好還是借寄人籬下,倚靠祖母生活的林黛玉之口說出,想到劉希夷的下場,不免為曹雪芹的構思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