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教育資訊】歷史課本《賣油翁》,一篇經典古文,成七年級必選古文

歷史洪荒,歲月漫漫大浪淘沙,回首展望千古,烽火春秋,風度魏晉,璀璨盛唐,風情大宋,儒雅明清。每一個時代都承載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沉澱在這浮動的五千年裡。

時光流轉,在千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取之精華,去其糟粕,以繼承為本,以創新為魂,編撰出了現如今的語文課本,旨在讓學生掌握必備文化知識的同時,瞭解古今哲學。

《賣油翁》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作品,此文距今流傳了上千年,寓意深刻,因而被選入語文教材,成為七年級的一篇必選古文。

作為一篇經典的古文,入選語文課本,卻被刪除了最後一句話,這是為什麼呢?

十中八九不過是“惟手熟爾”

歐陽修一生著述繁富,政績斐然,中國二十四史中,他一人便獨佔兩史,這也便奠定了其在文學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賣油翁》作為他的名作之一,為何被後人刪去了最後一句,這難道是後人對其文學底蘊的質疑與不認可嗎?這個想法肯定是不對的

宋英宗治平四年,歐陽修被飛語中傷,出知毫州時,寫下此文。

文章講述的是,有一日康肅公陳堯諮於練習場射箭,恰逢一老者經過,駐足而望。

陳堯諮十中八九,正沾沾自喜,卻不想老者僅微微頷首以示。自視甚高者自不滿老者此等迴應,張口便質問其。

卻見老者將身上一葫蘆置於地面,葫蘆口放一銅錢,油勺舀油注入其中,一滴未灑,亦是一滴皆未落於銅錢之上。

自錢孔瀝油而錢不溼外加一句“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實力打臉了這位“十中八九”的擅射能者。

當一個人面對外界時,他需要的是一扇窗子,一扇可以看清萬千事物的窗子;而當他面對自我時,他需要的是面鏡子,一面能看清自身缺點的鏡子。

陳堯諮的鏡子毫無疑問的被蒙上了灰,而賣油翁便恰似那拭灰的布。不與其過多爭論,憑事實告誡其切勿自視甚高,這般小小成就有何得以吹噓,不過是熟能生巧罷了。

典故套典故,寓意更深刻

全文末句,歐陽修以“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點睛,此句意為“這與莊子所講的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的故事有什麼區別呢?”小小一句卻暗含兩個典故,實乃全文精華,卻在選入語文課本後被刪減了。

1、庖丁解牛

庖丁擁有著讓文惠王都為之驚歎的精湛手藝。文惠王曾詢問過他,為何如此厲害。庖丁說:臣探尋的不過是事物變化的規律,並不是一味地追求宰牛的技術。

最初宰牛時在臣的面前是一整頭牛,三年後,宰牛時臣似能看清牛內部的經絡結構,無需用眼睛看,僅憑觸碰,臣便能將牛的各個部位準確無誤的解剖出來。

2、輪扁斫輪

一日齊桓公於殿堂讀書,正暢遊於知識的海洋無法自拔,搖頭晃腦甚是自得。輪扁於堂下砍削車輪,見此景不由好奇萬分,上前詢問之。

齊桓公言,書上乃聖人之理。輪扁卻不苟同。直言聖人之理乃是糟粕。齊桓公質問其原由。輪扁說,我從自己的工作和多年以來積累的經驗來看待聖人之理。

就拿砍削車輪這件事情來說,要是削的速度慢了,那麼車輪雖然會很光滑但是卻不夠堅固,反之要是削的快了,車輪便會很粗糙無法達到使用的標準。

這些都是我日常積累所得,都是實踐所得出的真知。這些都是很難用言語來表明的。

我這小小的一個手藝,想要傳授給我的兒子,我都無法用言語告訴他該如何做才能有此效果,由此可見,古代聖人所知所學的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精華,都隨著他們的仙逝而不復存在,那麼如今能流傳下來的又是什麼,不過是寫粗略淺薄的東西罷了。

要知道歷史所孕育的東西都是時間的對手,能歷經漫長歲月而被保留下來的,又何曾會是糟粕。

庖丁解牛與賣油翁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講的都是熟能生巧的道理,並不是說技藝有多高超,而是要反覆實踐,只有掌握了規律,才能做到真正的得心應手。

而“輪扁斫輪”相比“庖丁解牛”而言,寓意更加深刻。輪扁說有些技能只可意會卻不可言傳,用書籍記錄下來的不過是淺薄的糟粕,真正的知識都是由自身反覆實踐總結出來的。

末句為何刪除?此惑終得解

至此,縱觀上述三則寓言,雖寓意深刻,但換個角度來思考,他們都在無形中透露著“學習無用”之意。

庖丁解牛和賣油翁說的都是熟能生巧,既然一直做一件事便能做的很好,那麼學習又有什麼用,學的好是不是也意味著熟能生巧呢?

輪扁研輪更甚,直言聖人之理乃是糟粕,告知世人紙上殘留的乃是淺薄之理,真正的精髓已隨聖人的仙逝而煙消雲散。

最後一句的兩則典故都有讓人產生“讀書無用”的想法,再者身處初中的學生還未對世事有一種明確的認知,很容易因為理解錯誤而對讀書產生誤解,因而刪除最後一句。此為其一。

其二,輪扁斫輪本講述的是一個更深的道理,真正的精髓唯有意會,難以用語言表達。卻很容易被斷章取義,曲解了原意。

再加之《賣油翁》上文所講述的陳堯諮和賣油翁的故事,已然完整更是寓意深刻。加上最後一句便是一篇文章將多個故事,很容易讓人不知所云。有些多此一舉之嫌,因而選擇刪除。

就如很多老師喜歡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來教導學生,人生有限但學海無涯,激勵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地去追求更多的知識。可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此句並不完整。

此句還有後半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而前後句合在一起,原意是為了告誡世人切勿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這必然是會失敗的。

有時斷章取義雖曲解了句子原意卻起了一個積極向上的作用,有時斷章取義卻帶了負面的影響。

因此,賣油翁一文在被編入語文教材時,編撰者考慮到本文末句容易被學生斷章取義,因為在錄入時為避免此等情況發生,而選擇刪去了最後一句。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千年的沉澱,百年的研磨,才造就了今日的輝煌。

免責宣告: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