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為什麼古人把死者的遺體放在棺材裡?棺材是什麼時候開始被埋葬的?

棺材,是盛放人類遺體的容器。

為什麼人死後要放在棺材裡安葬呢?

因為古人信奉“入土為安”,因而把死者的遺體放在棺材裡土葬,以使遺體儘可能長時間地儲存。

這一點,不僅是我國,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習慣用棺材土葬。

當然也有一些地區和民族實行火葬、天葬、水葬等。

這與當地的喪葬文化觀念有關。

人類最早對於死者只是簡單地掩埋在荒野。這既是對死者的不尊重,也不便於後人找到墓葬之地祭祀。

古人認為,人死了,生命體徵消失了,但是靈魂可以昇天。

於是,活著的人逐漸會對死者的屍體進行妥善安置、安葬,例如用棺材盛放。

這種觀念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但它畢竟也體現了對死者的尊重,也承載著人們的哀思。

棺盛放遺體,槨(guǒ)是加在棺外面的盒子即外包裝。

與棺槨制度匹配的,有“送殯”即“出殯”制度。

這些禮制和一系列儀式,以彰顯死者的身份和地位。

為什麼棺材多以木為材質呢?

古人“視死如生”,認為人死後,意味著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生活。

木材與泥土相融。例如在我國“五行”觀念中,木代表舒張、生長;樹木可紮根土裡,因而木克土。看似相剋,其實相生。

而且,木材取材便利,經濟成本低。

人們認為棺材是死者的安身之所,把它稱為壽木、壽棺、枋、壽枋、老房、老屋,寓意添壽加福。

由於多以木材為材料,便稱為棺材。

在過去,老人們以死後能有一副好棺木為臨終最大幸事。而且臨老尚健在時,就要精選木料、請來能工巧匠製成壽枋,刷上桐油防腐,放置在家裡備用,死也瞑目。

過去人們對於棺木很講究,一般以優質柏木、松木、柳木、桐木為材質,甚至不惜重金採用金絲楠木。

我國廣西柳州出產的棺材,用料、做工考究,堅韌而輕,不生蟲蟻,歷史悠久,聞名天下。因而自古有“死在柳州”之說。

除了材質,製作棺材的工藝、外飾也有很多講究。

例如用四根整木方料做的稱“四角”,即蓋板、底板和邊板均用整塊方料做成。還有“六角”、“八角”、“十角”、“十二角”。

棺材的外部裝飾,一般會有“福”、“壽”之類的吉祥文字,有的還刻畫有碑廳鶴鹿、琉璃、仙鶴、青松、翠柏等。

棺材的工藝,主要取決於身份地位和家境。

當然,棺材也有以銅、石、玉等為材質的,則有另一番寓意。

棺材蓋為什麼要用鐵釘?

古時尚未發明鐵釘子時,往往用木楔工藝對棺材進行密合。

然後,用藤條或繩子,把棺材主體與蓋子捆合,以緊固棺材。橫的方向捆三道,縱的方向捆兩道。

“三長兩短”的俗語即源於此,意指人遭遇性命不測。

後來鐵釘廣泛使用,人們就用它釘棺蓋,既便利,也能更好地固定棺材。

用鐵釘固定棺蓋,民間稱為“鎮釘”。

一般要用七根釘子,俗稱“子孫釘”。據說能使後代子孫興旺發達。

遺體入殮、釘棺蓋時,往往會留一顆釘子不釘死,由死者的直系親屬加釘。若死者是女子或入贅男子,則由其娘 家人或父家的人加釘。

棺蓋落釘後,用骨膠等將棺縫塗好,以使棺材密封,利於遺體儲存。

當然,隨著社會發展,喪葬文化和禮制也在不斷變革。如今社會提倡火葬,使用骨灰盒。用棺材的土葬觀念,也要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