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的牛已經穿有鼻環了,為什麼史書上沒有記載這種事情呢

不少人都認為,春秋戰國是鐵器和牛耕的大發展時期。教科書就說,鐵器和牛耕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大發展的生產力根源和經濟基礎。似乎牛耕在當時已經普及,才有可能推動生產力的極大發展,然而事實遠非如此。

歷史專家考證,牛耕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但相關史料極少,遠遠談不到普及。

從春秋時期的青銅器上來看,春秋後期晉國的牛已經穿有鼻環,這反映出當時的牛已經被牽引從事農業勞動。《管子》記載,當時是“丈夫二犁”,有歷史學家認為這反映戰國時期已經使用兩牛牽引一犁的做法,但這種證據頗為薄弱,缺乏考古證據。

歷史學家指出,牛耕的推廣極為緩慢,直到東漢時期才成為佔主要地位的耕作方式,

這是從史書中推匯出來的。西漢時期的史書涉及到牛的地方,牛都是作為拉車的畜力。西漢時期的史書並不記載牛疫,但東漢時期卻出現了大量關於牛疫的記載。這從側面反映出東漢政府非常看重牛耕,官方文告中也明確指出了牛疫將導致農業減產。

牛耕在東漢時期普及還可以在漢代畫像石中得到證明。歷史學家們在東漢的畫像石上多次發現了牛耕的影象,其中最常見的形象是兩牛牽引一犁,稱為“二牛抬槓”。

這種二牛抬槓式的犁被稱為長轅犁,裝有向上斜伸的長而直的單轅,轅端設衡,左右共架二牛,已經頗為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