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考古學者認為:東漢時期的衡水比較繁盛

【來源:燕趙都市報】

本報衡水電(記者孟憲峰)近日,衡水武邑縣青冢村漢代古墓的研究工作已經接近尾聲。記者從衡水市文物管理處瞭解到,目前衡水境內已經發現的古墓葬中,東漢時期的墓葬大約佔80%,文物專家據此認為,衡水在東漢時期比較繁盛。

發現青冢漢墓

2005年11月19日,武邑縣青冢村農民在取土時發現一座古墓,衡水文物部門隨後進行了搶救性清理發掘。從該墓出土的隨葬器物、規模形式,結合該地區發現的其他墓葬的特點,文物部門認為該墓的年代應為東漢早中期,墓主人應是當時的豪強地主。青冢漢墓位於青冢村北約1公里處,與該村村南500米處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竇氏青山墓”隔村相望。墓葬呈東西向,墓底距地表約5。2米,由甬道、前室、後室、南耳室組成,後室西壁有一龕,各墓室之間有甬道相通。砌墓磚為長方形,青灰色,有三種不同的規格,分別用於墓室的不同部位。

隨葬品豐富

在青冢漢墓的前室、後室和甬道內,共出土了各種陶器、銅器、錢幣等文物40餘件。經過文物工作人員的清理和拼接,基本上還原了它們原有的風貌。出土的陶器有28件,分為泥質灰陶和泥質紅陶兩種,包括少量彩繪陶,紋飾多為弦紋。燒製成倉、燈、灶、魁、碗、壺、井、磨、碓、耳杯、家禽等形狀,基本上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發展水平。例如陶井,井沿上設有弓形井架,井架上還有滑輪裝置,說明當時人們已經懂得用一種比較省力的方式來取水。燻爐上面有柳葉狀鏤孔和半月牙形鏤孔,說明墓主人生前過的是一種比較講究的生活。墓裡還出土有鎏金的銅戒指和多枚銅錢,銅錢鏽蝕嚴重,多結成塊狀,上面用篆書寫有“五銖”字樣。衡水市文物管理處處長王耀宗告訴記者,漢代墓葬制度等級森嚴,墓葬的規模形式、隨葬品等,根據墓主人的不同身份而各異,一般是不準隨便超越的。從隨葬品的組合形式來看,體現了東漢時期的主要特徵,而從墓中出土的銅鎏金飾件、鎏金戒指等,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可能享用的,可見墓主人應是東漢早中期當地的豪強地主。

衡水漢代繁盛

近年來,衡水相繼發現了“武邑中角漢墓群4號墓”、“景縣大代莊東漢壁畫墓”、“安平水泥管廠東漢墓”等一批東漢早、中期的墓葬。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竇氏青山墓”,則是漢代衡水籍皇后竇猗房為她父親竇涓修建的,正式名稱為“安成侯墓”。王耀宗說,目前衡水境內已經發現的古墓葬中,東漢時期的墓葬大約在150~200座之間,佔所有已發現古墓葬數量的近80%,而在我省的其他地區,很多並不具備這個特點。由此可見,衡水在東漢時期,無論從經濟還是社會發展水平來看,都應該是比較繁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