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人,包拯人家白著呢,鐵面無私不是罪

歷史上被黑的最“慘”的人,包拯人家白著呢,鐵面無私不是罪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包拯的故事自被搬上熒屏後就真假參半,戲劇、評書等文藝作品曾把宋朝的清官包拯演繹成包青天,額頭有新月、鐵面無私、不徇私情,頭臉烏黑。

甚至說他是從小沒了爹孃,是兄嫂養大的苦孩子,我們有時甚至分不清哪個是真的,那麼,包拯到底是不是清官?歷史上真實的包拯是個什麼樣的人?

其實,歷史上的包拯出身於殷實的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他的父親包令儀曾在宋太宗時代任職刑部侍郎。

包拯有兩個哥哥,大哥包瑩、二哥包穎均過早去世,他自然成了包家傳宗接代的獨苗。為了陪伴父母,包拯十餘年不離開家鄉,父母去世後,又守孝三年,直到三十多歲才離開家鄉踏上仕途。

包拯是進士出身,後來慢慢做到開封府尹的位置,拯一生,無論官大官小,都清正廉明、不畏權貴、秉公執法、剛直不阿,是當時官場中豐碑和標杆式的人物,因此也得到了各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都稱呼他為“包青天”。

包黑子到底黑不黑?首先宋史上並沒有關於包大人黑臉隻言片語的記載,而且包大人是進士出身,典型的讀書人,個子也不高,大約只有一米六五,(據1973年合肥肥東大興集發現的包拯墓中,專家們分析包拯個子只有1。65米左右),在古代讀書人一般都是“白面書生”形象,從《歷代聖賢名人像冊》上的畫像來看,包大人也是一副比較溫文儒雅的氣質,並不像電視劇中那邊威武高大,面黑如炭的形象,另外眉間也並無月牙形標誌,那麼包大人是怎樣被“黑”的呢?

其實人家白著呢,包拯的黑臉是元明以來戲劇化妝師設計的一項傑作,包拯執法嚴峻、鐵面無私,平時不苟言笑,總是板著一張臉,讓人生畏,當時人就流傳著“讓包拯笑比讓黃河水變清還要難”。

而黑色正好能表現出這樣威嚴之態,包拯在民間也就被塑造成了臉黑如炭的人,同時這也更加突出了包拯的威嚴、正直、剛毅的“包青天”的形象。黑臉包公只是一個文學藝術形象,與包拯本來面貌無關。

1056年,58歲的老包終於就任開封府尹。按理說,包拯後世之名應是從開封府名揚天下的,事實上,他只在這個職位上坐了一年有餘。

既沒有張龍、趙虎、王朝、馬漢,也沒有公孫先生、南俠展昭,更沒有狗頭鍘虎頭鍘龍頭鍘,那些出神入化的情節都是出自小說《三俠五義》。

不過,他一上任就改革訴訟制度,裁撤了門牌司,在當時,平民告狀都得先透過門牌司才能上交案件,時常被小吏訛詐,由於這樣的改革,是許多平民百姓的冤屈得以申訴。

在任時間雖然不長,包拯辦案平冤,採取過一些措施維護首都治安,一度贏得美名。他處理案件公道正派,執法嚴峻,對各種階層一視同仁也是不爭的歷史事實,他不苟言笑、過於嚴肅,被叫成“包黑臉”只不過是人家不苟言笑而已,才不是人家長得黑。

由於包拯能為民請命,不畏強權,所以被後世當成廉潔的化身,民間甚至視包公為神明,能夠‘’日斷陽間夜斷陰‘’,白天料理人間的案子,夜晚則主持陰間的訟事,他的‘’月形腦門‘’就是陰陽兩界的‘’通行證‘’。

包拯有一妻一妾,妻子董氏生長子包繶[yì],先於父親去世,包繶妻子崔氏生子包文輔,不幸夭折。包拯不忍心看著兒媳崔氏孤苦伶仃過一輩子,就勸她改嫁,但崔氏卻發誓不離開包家。

包拯五十九歲再得一子,即次子包綬,是他的小妾孫氏所生。可惜這個孩子五歲的時候,六十四歲的老爹就去世了。

包拯臨死前,將小妾孫氏遣回孃家,囑託兒媳崔氏撫養包綬,崔氏對小叔子視若己出,撫養他長大成人,包綬對嫂子“以母禮侍之”,稱呼嫂子為“嫂娘”。

後人把這段歷史移花接木到了包拯身上,以訛傳訛,包拯就被傳言說成是個沒孃的孩子了。直到1062年,在官至樞密副使(副宰相職)2年後,63歲的包拯已是風燭殘年。

宋仁宗親自到了包拯家裡,探視病情。當年五月,包拯病逝於開封,舉國哀慟。

據歷史記載,包公死後,下葬時候一共有21口棺材。這些棺材從不同的七個方向,出了當時的瀘州城。

因此,當時據說包拯的墓就已經有二十一個,這還不包括包公的一些衣冠冢,還有一些後世人為了緬懷包公修建的“包公祠”。

包公生前曾得罪了很多達官貴人,這些人十分痛恨包公。包家人擔心包公的棺木會遭到破壞,在給包公出殯的時候,使用了21具棺材。

後來,專家在清理包公墓時,在其中幾個墓中挖出了六塊墓誌。六塊墓誌銘上大約有三萬多字,詳細地記錄了包拯的生平以及包公為他的家人、百姓所做的事情。

專家仔細研究了這些文字,得出結論,包拯不愧是從古至今的一大清官,生前雖然位高權重,卻還能兩袖清風,剛正不阿,不向權貴們低頭。

包拯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清正廉潔,其事蹟被後人改編為小說、戲劇,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戶曉。